设控表1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4.1.2严禁将厂址选择在强烈岩溶发育、滑坡、泥石流的地区或发震断裂带;单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或全厂规划容量为1200MW及以上发电厂,不宜建在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的加速度为0.4g,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的地区。
《火力发电厂职业安全设计规程》(DL 5053一2012) 设控表2 压缩空气站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6.0.8压缩空气站的热工报警信号和自动保护控制,应按附录D、E、F的规定装设。
设有集中控制室时,附录中“应”装的热工报警信号应接入集中控制室。
在控制室和机器旁均应设置空气压缩机紧急停车按钮。
没有备用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站,可根据工艺要求设置自投备用的连锁。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 5190.3一2012)2 6.0.9离心空气压缩机应设下列控制系统:1 进气调节阀;2 机组防喘振控制系统;3 排气气压恒压控制系统。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50029-2003)设控表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7.2.5辅助设施及其他设计要求:1 进厂天然气总管及每台燃气轮机天然气进气管上应设置天然气流量测量装置,进厂输气总管上应装设紧急切断阀,并布置在安全与便于操作的位置。
2 12.5.1热工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热工保护系统的设计应有防止误动和拒动的措施,保护系统电源中断和恢复不会误发动作指令。
2 热工保护系统应遵守下列独立性原则:1)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汽轮机跳闸保护系统的逻辑控制器应单独冗余设置。
2)保护系统应有独立的输入/输出信号(I/O)通道,并有电隔离措施。
3)冗余的I/O信号应通过不同的I/O模件引入;5)机组跳闸命令不应通过通信总线传输。
4 在控制台上必须设置停燃气轮机、停汽轮机和解列发电机的跳闸按钮。
跳闸按钮应直接接至停燃气轮机、停汽轮机的驱动回路。
设控表4 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3.2.2监察段上不允许开孔和安装仪表插座,也不得安装支吊架。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DL/T441-2004)设控表5 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3.1.2机组应设有完善的进水检测,检测装置应能通过温度或水位及其它检测方法,检测出汽轮机内部和外部的积水,特别是能及早检测和判断出可能进入气缸的外部积水。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DL/T834-2003)2 3.1.5机组具有完善的放进水保护系统,对特别危险的水源,该处设备或该设备的任何一套保护或系统单独发生故障时(包括失电、失气信号故障),不致引起汽轮机发生进水事故。
3 4.8.2电动隔离阀只能用于防止汽轮机进水的一级保护。
逆止阀不能单独作为隔离阀使用,一般只用于快速动作,以限制抽气管道的倒流蒸汽造成汽轮机超速,同时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二级保护。
隔离阀和逆止阀与保护系统应有连锁,当汽轮机跳闸、汽机超速、发电机跳闸、加热器(或除氧器)超高水位时,自动关闭。
4 4.9.5 抽气和给水(包括给水旁路)官道上的电动隔离阀所要求的动作速度,取决于流至加热器中的额外增加水量及超高水位报警线和电动隔离阀之间的容积。
计算额外增加水量应为下列两项水量的最大值:a)加热器水侧两根管子同时破裂(四个断口)时流出的水量。
b)相当于本级加热器水侧总流量的10%的流量。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假定加热器正常疏水或事故疏水能够排除来自上一级加热器的逐级疏水和本级加热器的抽气凝结水流量。
在确定储水容积时,必须考虑加热器的布置情况。
设控表6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爆炸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3.2.9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要求是:a)炉膛安全监控系统不同于锅炉生产蒸汽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过程控制(调节)系统(如燃烧、给水、气温等),与燃烧系统、燃烧器的总数目及布置、运行中燃烧器数目及位置等密切相关。
因此,应根据具体的燃烧系统的要求及运行特性专门设计。
总得安全功能应包括,但也不限于下列功能:1)炉膛吹扫连锁及定时。
2)点火实验定时。
3)火焰检测及强制性安全停炉等,也可根据锅炉容量大小,增减其功能。
如容量较小,只有单台送、引风机的锅炉,炉膛吹扫及定时的要求,可规定在现场运行规程中,由运行人员按规程的要求对炉膛进行吹扫。
面对容量较大的锅炉,炉膛安全监控可按有关设备(如点火系统、燃烧系统)的启停条件,跳闸条件及强制性总燃料跳闸的各种条件,进行炉膛安全运行的控制。
2 3.2.10火焰检测及跳闸系统的要求是:a)火焰检测器是炉膛安全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燃烧器,包括其点火器及启动油(气)枪,均应配置相应的火焰检测器。
设控表7 废水治理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 序号 强制性条文内容 引用标准 1 6.1.2脱硫系统的废水处理装置应单独设置,并连续运行方式设计。
《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范》 (DL/T5046-2006) 2 6.3.4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接受远方控制以及就地手操功能。
3 6.3.5当某个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时,控制系统应具有相对应的声光报警信息,其故障信息及原因应能在远方控制设备上显示。
411.2.3总排放口应有人工或自动采样设施,并设置流量计、PH 计、浊度仪和COD 表等在线仪表,其中PH 计、COD 表应有接入辅助网的输出信号。
设控表8 化学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 强制性条文内容 引用标准1 13.2.15有爆炸危险房间内,应设氢气检漏报警装置,并应与相应的事故排风机连锁。
有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设施及仪器、仪表选型,不应低于氢气爆炸混合物的级别、组别(ⅡCT1)。
当需采用冲氮保护时,氮气压力应大于大气压力。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DL/T5068-2006) 设控表9 运煤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 引用标准 1 10.3.25运煤系统的带式输送机应设置速度信号,防偏、防堵和紧急拉线开关等安全防护设施。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1部分:运煤系统)》 (DL/T5187.1-2004) 212.0.23运煤系统中沿轨道运行的大型设备其两侧无安全防护设施时,机上应设置音响和灯光报警装置。
设控表10 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4.9.6制粉系统的报警信号和保护装置包络,但不限于:1 应有供煤中断声、光报警信号,并引至控制室。
2 应有磨煤机(分离器)后介质温度高于允许值的声、光报警信号,引至控制室:对爆炸感度高(挥发份高)和自燃倾向性高的烟煤和褐煤,装设磨煤机(分离器)后介质温度变化梯度测量装置时,有超过限值得声、光报警信号,引至控制室。
3 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应有密封风压力低的声、光报警信号,并引至控制室。
4 应有中速磨煤机氮气(如果有时)压力低的声、光报警信号,并引至控制室。
5 磨煤机(分离器)后介质温度高保护:当温度升高至规定最高允许值时,保护应自动作用于温度调节装置,当超过规定最高允许值10℃时,停止向磨煤机(风扇磨煤机系统除外)供应干燥剂,并切断制粉系统。
《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DL/T5203-2005)2 4.9.7制粉系统除上述保护要求的连锁外,尚应有,但不限于下列连锁:1 给煤机、磨煤机、一次风机或排粉机与给粉机之间的连锁。
2 贮仓式制粉系统干燥剂送粉时,排粉机与给粉机之间的连锁。
3 贮仓式制粉系统给煤机事故跳闸或磨煤机出口温度高打开磨煤机入口冷风隔离门(或通大气隔离门)的连锁。
4 贮仓式制粉系统在排粉机停运的所有工况下,关闭磨煤机干燥介质隔离门的连锁。
3 4.9.8在任何切断中速磨煤机和风扇磨煤机的情况下,应连锁开启相应阀门向磨煤机内送入蒸汽(或其他灭火/惰性介质),直至制粉系统停止运行。
在不同磨煤机内送入蒸汽进行惰化的情况下不应再次投入磨煤机。
4 4.9.9采用筒仓贮煤时,根据煤的特性设置安全监控装置和声、光报警信号,并引至输煤控制室。
这些装置和声、光报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1 煤位测量装置和高低位报警信号,并与进煤和出煤的带式输送机连锁。
2 温度测量装置和温度高于预定值的声、光报警信号。
3 烟雾检测装置和报警信号。
4 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和可燃气体值高于预定值的报警信号,并与排气系统连锁。
5 当温度高或烟雾监测装置报警和可燃气体值高报警时,连锁启动惰化系统。
5 4.9.10所有控制和连锁,应与锅炉的控制和连锁相协调。
设控表11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7.4.3凡穿越墙壁、楼板和电缆沟道而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及仪表盘、保护盘等处的电缆孔、洞、竖井和进入油区的电缆入口处必须用防火堵料严密封堵。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2 8.0.10 新建及扩建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发电厂的集控室(包括电缆层)、计算机房、通信室应设置火灾检测设施和灭火装置。
在主厂房外单独设置的主控室、网控室、通信室宜设置火灾检测装置。
设控表12 防火设计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6.7.13在密集敷设电缆的电缆夹层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2 7.1.7机组容量为200MW及以上但小于300MW的燃煤发电厂应按表7.1.7的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详见《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表7.1.7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 7.1.8机组容量为300MW及以上的燃煤发电厂应按表7.1.8的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详见《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表7.1.8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固定灭火系统)4 7.1.11机组容量为300WM以下的燃煤发电厂,当油浸变压器容量为9×104 KVA及以上时,应设置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或其他灭火系统。
5 7.12.4消防控制室应与单元控制室或主控室合并设置。
6 7.12.8点火油罐区的火灾探测器及相关连接件应为防爆型。
7 9.1.1自动灭火系统、与消防有关的电动阀门及交流控制负荷,当单台发电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时应按保安负荷供电;当单机容量为200MW以下时应按Ⅰ级负荷供电。
8 10.6.4多轴配置的联合循环燃机电厂,出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外,燃机电厂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固定灭火系统的设置,应按汽轮发电机机组容量对应执行本规范7.1节的规定;单轴配置的联合循环燃煤电厂,应按单套机组容量对应执行本规范7.1节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