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 ppt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 ppt


2、 答、除了研究对象有很大不同之外,价值关联性是人文
社会科学区分与自然科学的首要特征: 1、人文社会科学部分学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某种阶级倾
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3、 答: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自觉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成果必须有健康开放的政治文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理论 体系,特别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 人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世界进行探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以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 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的科学。(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
5、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6、全面、真实、必然 7、性质、原理和批评标准 演变发展 对具体作品的评价 8、索绪尔 所指 9、乔姆斯基 语言能力 10、马氏文通 马建忠 三、选择题 1、A 2、c 3、b 4、d 5、c 6、c 7、b 8、b 9、c 10、c
四、简答题 1、答题要点 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日益
(1)全程教育 (2)全域教育 (3)全民教育 (4)全面教育 2、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阐释教育。 3、一门带有综合性的教育理论学科,他的基本特征是
“跨文化比较”:立足当代,对课比较的涉及整个教育 领域的问题,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 2、改变学校教育重心,更新教育内容,筹建终身教育体系 3、陶行知 4、科学主义,评价 5、体制,增长,质量,效率 6、生理心理,精神文化 7、综合性,效益滞后 8、实事求是,为我所用 9、教育价值观 10、情感和意志,心理,教师心理 11、社会性质,社会功能 12、35,榜首
五、论述题
1、 答题要点 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对社会实践具有更强的依赖性
2、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更加明 显
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1)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对 内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成为 同自然科学相联结又相对应的一大综合性的科学部类,
三、选择题 1、c 2、A 8、a 9、d
3、c 4、b 5、d 6、d 7、b 10、b
四、简答题 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共同点 答、 1、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 2、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3、都是以创新成果为结晶的社会性活动; 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5、研究骨干的通才化和研究人员的群体化
一、名词解释
1、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占有重要位 置。它主张扩大政府职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 干预,并且由国家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反对经济领域的 自由放任,要求限制私人经济。
2、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应当是市场这只“看 不见的手”。主张由自由市场的力量支配各种经济活动; 国家的基本职能是为自由竞争提供制度与法律保障,只 直接担当某些不适合由市场机制进行协调的经济活动。
尖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 2、答题要点 “欧洲中心论”失去统治地位、传统的“政治史”模式
被打破、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历史学研究 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答题要点 对创作主题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 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对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索
3、接受美学:从欣赏者(接受主体)的反应和接受方面 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视作作品意义的构成因素 的一种文艺思潮。
二、选择题
2)自身结构具备有机统一的特征 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广泛关注
1、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是以“人”作为研究的中心 2、对人的认识的深化带动了许多学科的建设
3、社会科学对人解放和发展的关注,导致哲学层面上的“人 学”的兴盛。
2、答题要点 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以综合发展为主导倾向 1、哲学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日趋活跃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特定层面上
自身发展需要:旧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新的社会需求产生的 过程中,新的理论、正确的理论要通过扬弃,使旧的理论,片 面的理论的到改造,或被淘汰。这就是促使人文社会科学自身 发展的内在动力。
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常规性发展滋生着革命性的因素,革命性发展中蕴含对 旧理论的合理因素的继承,常规性发展的终极目标是革 命性发展。当革命性发展实现后,常规性发展又会在新 的基础上进行,呼唤新的革命的到来。
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具体体现为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 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 的关系还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上。 这种能动作用,同样表现为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
2、社会需要与理论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社会需要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杠杆。是研究课题来源, 每一个新的社会需求的出现,都会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向广 度和深度拓展。
2、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
3、研究对象沿着时间个空间两个方向拓展。时间以未来 社会学的勃兴为标志,空间以世界社会学的出现为标志。
五、论述题 1、
2、 (一)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三)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朦胧的分析与综合——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
—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 (四)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五)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1、信息摄取中的高新技术化 2、信息处理中的高新技术化 3、研究方法的高新技术化
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论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 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主要内 容是:
步形成 人文社会科学为教育学的发展开拓思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2、答题要点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共生学科
当代教育心理学与初等教育的心理视角
(1)全面关注初等教育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 进一步克服重认知、轻情感和意志的倾向。
(2)要充分认识小学生心理教育在整个初等教育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
3、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 示人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社会 、自然界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p25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 4、孕育奠基、生产发展、拓展反思 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 6、阶级 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建设 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和风俗 10、周密的调查、科学分析 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12、复杂性、模糊性 定量分析 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 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个案研究
(3)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的探讨 3、答题要点
班级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下的特殊儿童社会。班 级在教学的意义上是“课堂”,教育社会学强调教师、 学生、教材“三要素”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要求推进 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社会化,使儿童在“社 会情境”中学习。
五、论述题 1、答题要点: 内涵
终身教育论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 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主要内容 是:
(1)全程教育 (2)全域教育 (3)全民教育 (4)全面教育 学会学习、学生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意义:具有划时代意义
2、答题要点: 教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和多质性 现代初等教育面临时代新课题 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的完善
由“产品社会”向“服务社会”转化。由工业经济向 “知识经济”转化。
(4)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使国际经济学的地位日见重要。 (5)有些学者对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
前提,以及经济学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的理论体系 的基本结构提出质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挑战。
2、
1、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 较。
a 9、c 10、d
四、简答题
1、 现状
(1)学派林立,歧见迭出 (2)改变凯恩斯主义“一家独尊”的地位 趋势
(1)一些流派的经济学家提出要扩大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2)承认西方经济学发展还很不完善,要走的路还长 (3)有人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已经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理论 体系,特别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 人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世界进行探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以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 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的科学。(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
13、非政治,政治人 14、学校内部和外部,依法治教 15、教育户外文化,文化 三、选择题 1、a 2、c 3、d 4、a 5、d 6、b 7、b 8、d 10、a 四、简答题 1、答题要点: 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而出的教育学体系 欧洲人文社会科学孕育出近代教育学的雏形 17-19世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进展与教育学体系的初
一、名词解释 1、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
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2、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
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填空题 1、战争与革命 、和平与发展 2、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间、技术 3、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社会革命、学术建设 4、人,人的解放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