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学-1
2、植物病害特点
根 据 以植 下物 特病 点害 概 念 的 界 定 可 (1)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与正常相对 而言的。健康相当于正常,病态相当与异常。 (2)植物病害与机械创伤不同。其区别在于植 物病害有一个生理病变过程,而机械创伤是往往是 瞬间发生的。 (3)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茭白实 际上是黑粉菌侵染而形成的;美丽的郁金香杂色花 是病毒侵染所致;韭黄是遮光栽培所致,上述不但 没有经济损失,而且提高了经济价值,故不属病害 范畴。
(4)变态(变形):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
片扭曲、蕨叶(four-leaf)、花器变菌瘿等。
瘤
瘿
癌
果
实
叶
片
甘薯丛枝病
白菜根肿病
番 茄 蕨 叶 病
2、病征的类型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绵霉、霉层(灰 霉、青霉、绿霉、赤霉、黑霉等)。 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黑粉、锈粉、白 锈等。
人
病原物
环境
设施植物病害系统
两个特点: 病原物的为害不受季节限制,常年有适 宜的寄主和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因素。 环境相对封闭和狭小,病原物经繁殖后 在温室内可以高效累积,在短时间内迅 速达到流行所需的病原物数量,发病快, 毁灭性强。
二、植物病害症状(symptom)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在形态上出现的有别于正常植株的病
3)并发症(complex disease) 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 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 发症。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拮抗现象,也可能出 现加重症状的协生作用。
4)隐症现象(masking of symptom)
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 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隐 症的植物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 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 显症。
2、根据病原生 物的种类分:
(3)病毒病害 (4)线虫病害 (5)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
3、根据病原物 的传播途径分:
(1)气传病害 (2)土传病害 (3)种传病害 (4)虫传病害 (1)花叶病 (2)斑点病
4、根据表现 的症状类型分:
(3)溃疡病
(4)腐烂病
(5)枯萎病、疫病、癌肿病等。
5、根据植物 的发病部位分
第一章 设施作物病害基础知识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症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病因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症状
一、植物病害 1、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由于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 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在生理或 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的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 态(病态),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 物病害(Plant disease)。
菌物的5个特点:
①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②通常营养体为分枝繁茂的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
长;
③有硬的细胞壁,大多数真菌的壁为几丁质;
④没有叶绿素,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分泌胞
外酶降解不被吸收的多聚物为简单化合物,是异养
型; ⑤一般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延续后代。
一、菌物的概况
1、菌物个体小(需要显微镜观察),种类多(已描述的 约10万种,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有8000余种),分布广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土壤、空气、陆地、水域、动植物体 内外等均有菌物)。 2、菌物有腐生、共生、寄生的,其绝大多数为专性腐生 菌。有的可以寄生于人体、动物体,大约100种,如皮癣、手 (脚)气病等等。许多寄生性真菌是植物病原菌。 3、在植物病害家族,由菌物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约占 传染性病害的80%左右,每种植物上都有几种、几十种菌物病 害。如水稻上发现有菌物200种以上,在35种常见水稻病害中, 菌物病害占了24种,为68.6%。作物上常见的黑粉病、白粉病、 锈病、霜霉病、疫病等都是菌物引起的。
(1)根部病害 (4)叶部病害 (2)茎秆病害 (3)花器病害 (5)果实病害 (1)大田作物病害 (2)经济作物病害
6、根据被害 植物的类别分
(3)蔬菜病害 (4)果树病害
(5)观赏植物病害 (6)药用植物病害等
积年流行病
7、根据病害 流行特点分
单年流行病 单循环病害
8、根据病原 物生活史分:
多循环病害
所造成的植株全株或局部器官、组织的形态异常。 (1)增生型(hyperplasia):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 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hypertrophy):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 型细胞),但细胞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 (3)减生型(hypoplasia):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 造成植株矮缩、矮化、小叶、小果、卷叶等。
斑、环斑、穿孔等。
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
(2)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
(3)叶烧(leafscad):叶尖或叶缘枯死。
番茄斑枯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紫 斑
轮 斑
褐 斑
穿
孔
叶
枯
(4)猝倒、立枯: 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腐霉), 后者死而不倒(丝核菌)。
立
枯
猝
倒
(5)溃疡(canker):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 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
(3)条纹(strip)和条斑(streak)
(4)明脉(vein cleaning) (5)碎色(color breaking) (6)白化苗(whiten seedling ) 植物病毒、植原体及非生物因子
2)坏死(necrosis)
发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组织的细胞死亡。 (1)叶斑(spot):依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多角形、 梭形等;依颜色有黑斑、白斑、紫斑褐斑等;此外还有轮
3)点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
盘、分生孢子座、闭囊壳、子囊壳等。 4)颗粒状物:菌核,真菌病害中丝核菌和核盘菌常见特征。
大小各异、深色、越冬结构。
5)脓状物和胶状物: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 变成菌胶。
霜 霉
绵 霉
青 霉
绿 霉
锈粉
白锈
白粉
黑粉
甜玉米黑粉病病
黄瓜白粉病
植物病害有“病状”不一定有“病征” 有病征的植物病害: 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 无病征的植物病害 1、病毒、类病毒和类菌原体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在 植物体外无表现。 2、病原线虫寄生在植物体内。 3、不利的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
三、植物病害的分类 1、根据致病因 素的性质分: (1)侵染性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 (1)真菌病害 (2)细菌病害
②寄生物(parasite):以寄生方式为生活的生物,或寄生
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③寄主(Host):被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 ④病原物(Pathogen):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的统称。 ⑤ 病原菌:菌物、细菌生物性病原物。
(2)植物病害及其病因分析 生物因素中主要是寄生于高等植物的多种 菌物、病毒(类病毒)、细菌、植原体、线虫、 寄生性种子植物,它们是寄生物,也是病原物。 涉及整个生物界,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原菌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毒 植物病原线虫 寄生性植物 非生物因子
植物叶绿素,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有 机体;其营养体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或纤维素,无 根、茎、叶的分化,通过产生各种类型 的孢子进行繁殖。
茭白黑粉菌
寄生在茎 上时,在未形 成黑粉孢子以 前,茎肿大幼 嫩可供食用味 道解美,营养 丰富,并含纤 维多,通便, 防肠癌等。
郁金香病毒病
增 加 美 观 , 色 彩 鲜 艳 。
感 染 病 毒 可 产 生 花 叶 ,
郁金香杂色花
郁金香正常花
韭
黄
韭黄是在韭 菜撒种之后,在 苗床上铺买了稻 杆,韭菜发芽之 后,因为照不到 阳光,无法刺激 叶绿素的形成, 因此就不会变成 绿色了! 黄黄白 白的颜色是韭菜 体内其它色素的 颜色!
4、菌物并非都是有害的,其中有些是农业、工业、医药 等方面的益菌。 (1)例如:由赤霉菌所产生的赤霉素对某些作物有刺激生 长和增产的作用;酿酒、制酱和食品发酵均离不开真菌;
变特征。一般分为病状和病征两方面。
病状: 植物受到病原物或受非生物因子影响后局部 或整株出现的不正常表现。 病状可分为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五大类。 病征: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并非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
1、病状的类型
1)变色(discoloration)
发病植物局部或整株的色泽异常。 (1)褪绿(chlorosis)和黄化(yellowing) (2)花叶(mosaic)和斑驳 (mottle)
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量、温度失调、水 分失调、盐碱和有毒物质或有害气体、光照过 强或过弱等;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 因此,将这类病害称作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 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① 病 原
生 物 因 素
非 生 物 因 素
②感病寄主 不同植物种类、品种、品系或个体间对病害的表现不一, 其发病程度、轻重也就不一。只有那些感病寄主植物在大面积 种植下,病害才会大流行 ③环境条件 有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 ④人对病害流行的干预作用(病四角关系) 人的经济、社会、商业、文化交流等活动,携带传播病害 的事例屡见不鲜,如: 甘薯黑斑病,日本侵华传来;
(6)疮痂(scar):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