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信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信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信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记得曾经有学者指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要靠教育。

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素养,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尝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育的职能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来实现的。

只有建立与新教育职能观相适应的新教学观才能为教育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过去,人们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教学就是智育”,“教学就是教书”,这些看法是片面的。

那种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学是教书育人的活动,它的任务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我们教学的重点应该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从而逐步建立和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而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
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缤纷四季》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

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去,不仅可以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提供合理的实践机会。

1.启发学生积极质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

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

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如在(基本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中,设计
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那些课堂上知识吸收不好和有更高学习目标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环境和机会。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和学科,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的内容有五笔输入法、flash动画制作、网页设计、软件程序设计等等。

这样对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方向自主地确定自己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可以参考老师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入学习。

从而进行一些网站编辑、动画制作、软件程序设计,而教师主要是在学生出现困难和问题时,给学生进行指导或者让学生自己参照一些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

3.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创新。

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

为提高学习的气氛应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交流、试验过程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掌握要求的全部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怎样
去学习一种软件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软件奠定了基础。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

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

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在计算机教育实践中,教师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记忆的存储库,学生才不至于把学习作为负担,而是自身乐于从事的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摆脱厌烦情绪,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得到蓬勃发展,使他们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