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市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现状调研_姜元荣
中国市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现状调研_姜元荣
收稿日期: 2012 - 09 - 19 作者简介: 姜元荣,女,1970 年出生,博士,研究员,粮油制品生产
与加工
表性,希望能 为 法 规 指 南 的 制 定 和 消 费 者 的 膳 食 选 择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 1 样品采集 分别从上海、广州、济南、乌鲁木齐、西安、武汉、
哈尔滨、长沙等 8 个城市的超市采购家用烹调油样 品,从广州、上海、北京、西安、成都及天津等 6 个城 市的批发市场、餐饮终端采购餐饮用油,从上海的超 市及饼房采购常见含油食品,选择在品牌、油种方面 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1. 2 检测方法
图 4 不同油种餐饮用油中 TFA 含量
2. 3 含油食品 国内含油食品中的 TFA 一直是消费者和学术界
关注和调研的重点,仅 2010 年至 2012 就有多项研究 结果发表[4 - 5,8 - 9]。本项研究的样本量较这些调研有 明显增加,对 9 大类常见含油食品共计 76 个主要品 牌的 257 个样品进行了分析。与烹调油不同,含油 食品中 TFA 来源较为复杂,除部分氢化油脂会带入 TFA 外,含有天然 TFA 的乳脂、牛羊等动物脂肪也会 增加产品中 TFA 含量。 2. 3. 1 分类比较
图 2 选择消费量较大且产品广泛覆盖各等级的 大豆油和菜籽油进行分析,结果 2 种油的一二级油
的 TFA 含量均明显高于三四级油,证实了这一关系。 而花生油和芝麻油传统上属风味油脂,TFA 含量较 低。在精炼环节虽然不能避免产生 TFA,但选择合 适的工艺参数。进行适度精炼有助于控制 TFA,可 在确保油品颜色和酸价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降低 脱臭温度,减少高温下的停留时间。
摘 要 比较了中国市售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TFA) 含量调研数据,包括家用烹调油、餐饮用油和常见 含油食品产品。从市场购买样品,然后测定 TFA 含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对 133 个品牌的 581 个家用烹调油 样品进行了测定,包括调和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茶籽油等 15 个油 种。结果发现 87. 52% 的烹调油样品中 TFA 质量分数在 2% 以下。收集并测定了 5 个油种 74 个样品的餐饮 用油,结果表明各油种的 TFA 质量分数为 0. 45%1. 68% ,可见调查范围内餐饮用油的 TFA 维持在一个较低水 平。而对蛋糕、面包、饼干、炸薯条、冰激凌、巧克力、爆米花、方便面、植脂末、植物奶油等各类常见含油食品共 计 9 大类 76 个主要品牌的 257 个样品进行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其 TFA 含量与 20052010 年公开发表的市场调 研数据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蛋糕面包派、饼干两类产品的 TFA 质量分数高于 1% ( 油基) ,其他产品中 TFA 的质量分数较低。对各类主要产品间 TFA 含量和种类的差异原因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图 2 不同等级大豆油、菜籽油中 TFA 含量的比较
2. 1. 4 不同种类 TFA 的分析 对不同种类的 TFA 进行了比较和深入分析,发
现其比例在不同油种中有较大差异( 图 1) ,这与不同 油种所含有的油酸( C18∶ 1) 、亚油酸( C18∶ 2) 及亚麻 酸( C18∶ 3) 比例不同有关。多数植物油中 C18 ∶ 1 与 C18∶ 2 含量都较丰富,但 trans - C18 ∶ 1 在总 TFA 中 所占比例并不高,而 trans - C18∶ 2 比例较高,特别是 葵籽油、玉 米 油、茶 籽 油、稻 米 油、花 生 油、红 花 籽 油 等中 trans - C18∶ 2 都是最主要的 TFA。这些油种本 身也含有较高的 C18 ∶ 2,如在国标中葵籽油、玉米油 和红花籽油的 C18: 2 质量分数分别规定为 48. 30%74. 00% 、34. 00%65. 60% 、67. 80%83. 20% 。
图 3 不同品牌一二级烹调油的 TFA 含量比较
2. 2 餐饮用油 餐饮用油 一 般 是 指 酒 店、餐 馆 及 餐 厅 等 餐 饮 服
务单位使用的食用油,包括部分散油和规格为 1822 L 的桶装油。餐饮用油目前全国年消费量据估已与 家用烹调油 基 本 持 平,成 为 我 国 居 民 的 另 一 重 要 油 脂摄入组成部分。但由于销售和使用渠道的不同, 长期以来对其质量与安全的关注还较少。目前餐饮 用油中的 TFA 含量还鲜见报道。
2013 年 5 月 第 28 卷第 5 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Vol. 28,No. 5 May 2013
中国市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现状调研
姜元荣 夏树华 张余权 俞建国 胡 鹏
( 丰益( 上海) 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0137)
茶籽油和橄榄油虽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但其部分产 品 不 经 精 炼,而 精 炼 产 品 也 由 于 其 不 饱 和脂肪酸大部分为 C18∶ 1( 分别高达 74. 0%87. 0% 及 55. 0%83. 0% ) ,因而 TFA 含量较低。 2. 1. 5 各品牌 TFA 含量的比较
烹调油市 场 中 品 牌 众 多,而 各 企 业 工 厂 设 备 及 加工工艺是 否 先 进 直 接 决 定 产 品 的 质 量 和 安 全,是 品牌竞争 力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对 烹 调 油 来 讲,一 二 级油由于通常需要经过包括高温脱臭在内的完整的
C18∶ 3 在植物油中含量很低,但 trans - C18∶ 3 在 总 TFA 中却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菜籽油,与其他各 主要油种相比含有较高的 C18 ∶ 3 ( 国标规定5. 00%13. 00% ) ,本次调研中其 trans - C18 ∶ 3 含量高居各 油种之首( 1% ) ,也超过其中 trans - C18∶ 1 和 trans - C18∶ 2 的含量。这是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双键越多则 越易形成 TFA。
第 28 卷第 5 期
姜元荣等 中国市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现状调研
113
共收集了 133 个品牌的 581 个烹调油样品进行 了测定,涵 盖 调 和 油、大 豆 油、玉 米 油、葵 花 籽 油、菜 籽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茶籽油等 16 个油种。 对结 果 的 总 体 分 析 表 明 87. 52% 的 烹 调 油 样 品 中 TFA 质量分数在 2% 以下,这与 2010 年公开发表的 该领域市场调研数据近似[5]。 2. 1. 2 不同油种间 TFA 含量的比较
国标中一 二 级 油 对 色 泽、酸 价 或 过 氧 化 值 等 指 标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经过高温脱臭,因此 TFA 含量 通常会较高; 而三四级油的相应指标要求较低,一般 不经高温 脱 臭。 此 外 风 味 油 脂 为 保 持 良 好 风 味,降 低脱臭工艺 的 影 响,只 含 有 部 分 或 完 全 不 含 高 温 精 炼油,因而 TFA 较低。
依据 GB / T 22110—2008 (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 测定 气相色谱法) 对样品中 TFA 进行定性定量检 测。
2 结果与分析
2. 1 家用烹调油 2. 1. 1 总体分析
在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中,家用烹调油( 简称烹 调油) 是最重要的膳食油脂摄入来源,其 TFA 含量直 接影响居民总体 TFA 摄入量。烹调油中 TFA 产生的 主要原因是 精 炼 中 的 高 温 脱 臭 等 工 序,影 响 其 含 量 的因素包括脂肪酸组成,精炼工艺等。
114
中国粮油学报
2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第 5 期
精炼加工过 程,较 三 四 级 油 更 能 体 现 各 品 牌 的 加 工 能力。因此选择中国市场上烹调油销量位居前列的 5 个品牌,对旗下的几种主要油种一二级油中 TFA 含量进行了总体比较( 图 3) ,可见不同品牌间 TFA 含量还是有 较 大 差 异 的,这 也 一 定 程 度 上 体 现 了 各 企业加工工艺有所不同。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市场调研 家用烹调油 餐饮用油 含油食品 中图分类号: TS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0174( 2013) 05 - 0112 - 05
反式脂肪酸( Trans fatty acid,TFA) 是含有至少 一个非共轭 反 式 双 键 的 不 饱 和 脂 肪 酸,其 分 子 结 构 中双键上的 2 个氢原子位于碳链两侧。TFA 有 2 个 来源: 一是加工过程产生的,如部分氢化和精炼; 二 是天然存在的,乳脂和牛羊肉脂肪中约含 3%7% 的 TFA。在研究其对人体的作用时,一般针对前者。由 于有可能增大包括冠心病( CHD) [1]和Ⅱ型糖尿病[2] 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风险,TFA 已 成 为 政 府、学 术 界、食品加 工 业 和 消 费 者 关 注 的 热 点 问 题。 我 国 于 2011 年 11 月 2 日由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050—2011) 中 就明确规定“食 品 配 料 含 有 或 生 产 过 程 中 使 用 了 氢 化和( 或) 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应标示 出反式脂肪( 酸) 的含量”,体现了对 TFA 的标识和 限制。而在 基 础 调 研 方 面,前 几 年 针 对 我 国 居 民 的 TFA 膳食摄入量、我国各类市售食品产品中 TFA 含 量调研仅有少数研究报道 [3 - 4],最近两年这一领域 公开发表的 成 果 呈 增 多 的 趋 势,但 与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相比尚显不 足,尤 其 是 在 食 用 油 脂 领 域 的 相 关 调 研 有待加强。本试验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并检测了市售 的 581 个家庭烹调油样品,74 个餐饮用油样品及 257 个含油食品样品中的 TFA,以期具有较为广泛的代
对不同油 种 进 行 分 析,发 现 除 稻 米 油 外 各 油 种 的平均 TFA 质量分数均低于 2% 。统计全部一至四 级油 样 品 的 结 果 并 进 行 分 析,其 中 大 豆 油、菜 籽 油、 葵花籽 油、调 和 油、玉 米 油、调 味 油 分 别 为 ( 1. 21 ± 0. 89) % ,( 1. 37 ± 0. 81) % ,( 1. 23 ± 0. 90) % ,( 1. 52 ± 0. 52) % ,( 1. 86 ± 0. 77) % ,( 1. 39 ± 0. 50) % ; 而花生 油、芝麻油、茶籽油、橄榄油及红花籽油分别为( 0. 34 ± 0. 30) % ,( 0. 94 ± 0. 60) % ,( 0. 53 ± 0. 29) % ,( 0. 07 ± 0. 09) % ,( 0. 96 ± 0. 81) % ,均低于 1% ( 图 1) 。这 也与 2012 年公开发表的高海军等[6]、Jun - Cai Hou 等[7]及牛翠娇等[8]分别对 45 种油的测定结果相接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