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是真正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不是真正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4、结果: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三、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
精子的形成部位: 睾丸的曲细精管中
曲细精管 产 生
精原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
精细胞 变形 (成熟生殖细胞)
精子
间期
精原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 ①精原细胞略微膨大
②染色体进行复制 ③DNA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数不变
注意
1、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不 是真正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2、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才是真 正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受精作用
受精的概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卵细胞n +精子n
卵核n+精子核n
受精卵核2n
实质: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精子细胞核内的n 条染色体与卵细胞内的n条染色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 2n条染色体的受精卵细胞核。
前期Ⅰ
第一次分裂(MⅠ)
同源染色体 联会 四分体
前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前期Ⅰ
第一次分裂(MⅠ)
同源染色体:指一个来自父方,
A1 A2
另一个来自母方,形态、大小相
同的一对染色体。
B2 B1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配对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 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
1个四分体 = 1对同源染色体
后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特点: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染色单体。
前期Ⅱ
第二次分裂(MⅡ)
特点: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散乱分布。
中期Ⅱ
第二次分裂(MⅡ)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
第二次分裂(MⅡ)
着丝粒一分为二 染色体暂时加倍
末期Ⅱ
第二次分裂(MⅡ)
前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 2 条染色体 = 4 个DNA = 4 条染色单体
以下各字母分别是什么关系?
1、A和B 2、A和C 3、a和a’ 4、a和b
非姐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分 别位于两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四分源自中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Ⅰ
第一次分裂(MⅠ)
前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减⑵期
单击画面继续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单体变化
4n 3n 2n 1n
间期
减⑴期
减⑵期
间期 减Ⅰ前期 联会 四分体
减Ⅰ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
减
减Ⅰ 减Ⅰ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数
分
减Ⅰ末期 染色体数目减半
裂 减Ⅱ前期 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减Ⅱ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Ⅱ
减Ⅱ后期 着丝粒一分为二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发生的场所 原始生殖细胞
体细胞
染色体复制
一次
一次
细胞分裂
两次
一次
子细胞染色体数 比母细胞减半 与母细胞相同
子细胞类型 1个(卵)或4个(精子) 2个体细胞
同源染色体联会
有
无
同源染色体分离
有
无
非同源染色体
有
无
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三者的比较
4n
3n
减数分裂
2n
1n
间期 4n
染色体 Ⅱ前的间歇有 n
n
2n
n
DNA 染色单体
间期,也不进 行DNA的复制, 但却需要完成
2a 2n
2a 2n
2a 0
a 0
同源染色体 中心体的复制 0
0
0
0
四分体
0
0
0
0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
4n 3n 2n 1n
间期
减⑴期
减⑵期
配子形成过程中DNA含量变化
4n 3n 2n 1n
间期
减⑴期
46 父方
母方 46
减数 分裂
23 精子
卵细胞 23
受 有丝 新
精
个
卵 分裂 体
46
46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染色体行为—是指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在 形态和结构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有规律 的变化。
二、减数分裂:
1、范围: 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 由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
3、特点: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中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Ⅰ
第一次分裂(MⅠ)
b
A
a
B
中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后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粒不分裂)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比较: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有何不同点?
组合一
组合二
非
同
源
aB
aA
染 色
bA
bB
体
自
由
组
合
末期Ⅰ
第一次分裂(MⅠ)
减Ⅱ末期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 精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场所: 卵巢
卵原细胞 (1个)
减 数 分 裂
卵细胞 (1个)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个卵 染色体 1个初级 原细胞 复制 卵母细胞
1个次级 卵母细胞
1个极体
1个卵细胞 1个极体
退化 2个极体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在生殖腺中进行;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 2、染色体、DNA分子变化过程与结果完全相同。
不同点:
1、间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仅稍稍增大。卵原细 胞→初级卵母细胞贮存大量卵黄,体积增大很多倍。
2、精子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精子 细胞。卵细胞形成时两次都是不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 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精子细胞须经变形才成为有受精能力精子,卵细 胞不需经过变形即有受精能力。
4、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3n
减⑴期
减⑵期
有丝分裂
2n
1n
间期
前期 中 后 末
1、在精子形成的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由2n变成
变形
细胞向内凹陷,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细胞。
间 期
1、减数分裂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那些?
2、真正意义上使染色体数量减半的应该是 减数第一次还是减数第二次?
3、形成的四个精子中的染色体分别是?(用字母 表示)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含 量是如何变化的?(设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数为2n)
进入卵细胞的只是精子的头部(细胞核);受精卵 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
减数分裂的意义
1、减数分裂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雄性 减裂 亲本
雌性 减裂 亲本
精子
受 精
卵细胞
受 有丝分裂 精 卵 细胞分化
子代 个体
2N
N
2N
2N
2、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
有性生殖
个体发育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染色体
精原 间期 细胞
2n 2n
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
Ⅰ前 Ⅰ中 Ⅰ后 Ⅰ末
2n 2n 2n
n
DNA 2a 2a-4a 4a
4a
4a
2a
染色单体 0 0-4n 4n
4n
4n
2n
同源染色体 n
n
n
n
n
0
四分体 0
0
0-n
n
0
0
某些生物 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 即便在Ⅰ末、 Ⅱ前 Ⅱ中 Ⅱ后 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