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宋爱华【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与处理策略, 以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48例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8例患者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病因包括摄入不足或排出过多、长期低钠饮食、利尿剂使用不当以及多次放腹水等;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中度低钠血症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纠正率明显高于重度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中应掌握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常见病因并根据病因正确处理, 积极预防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肝硬化;低钠血症;病因;对策DOI :10.14163/ki.11-5547/r.2016.02.004Analysis of pathogenesis and countermeasure for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hyponatremia SONG Ai-hua.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Henan Shangqiu City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Branch, Shangqiu 47610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pathogenesis and countermeasure for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hyponatremia, in order to improve prognos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ata of 48 patients of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hyponatremia. Results Main pathogenesis of the 48 patients of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hyponatremia included insufficiency of intake, redundancy of discharge, long-term low sodium diet, misuse of diuretic, and multiple ascites paracentesis. Patients with severe hyponatremia had obviously higher incidence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than those with mild and moderate hyponatremia.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Mild and moderate hyponatremia patients had much higher serum sodium correction rate than severe one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on of common pathogenesis of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hyponatremia is necessary for making correct treatment and actively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hepatorenal syndrome.【Key words 】 Liver cirrhosis; Hyponatremia; Pathogenesis; Countermeasure 作者单位:476100 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传染科肝硬化在失代偿期极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尤其是低钠血症。
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发生率较高, 我国可达50%及以上[1]。
低钠血症是指患者的血清浓度低于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 [2]。
肝硬化患者合并的低钠血症一般均为慢性, 经常被患者的原发性肝病覆盖。
为了进一步分析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病因与处理对策, 本院特开展本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患者48例, 其中男28例, 女20例, 患者年龄12~80岁, 平均年龄(46.5±10.5)岁。
患者肝硬化病程8个月~17年, 平均肝硬化病程(6.5±3.5)年。
本组48例患者中, 合并肝性脑病患者10例, 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9例,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例, 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6例, 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2例, 余13例是单纯的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 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低钠血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轻度患者23例(126~130 mmol/L), 中度患者18例(121~125 mmol/L), 重度患者7例(≤120 mmol/L)。
1. 2 临床表现 轻度低钠血症患者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 可出现头晕、乏力、手足麻木等症状;中度低钠血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头晕、乏力、手足麻木、恶心、呕吐、腹泻、血压不稳定、浅静脉萎缩、视物模糊和尿量减少等;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除上述症状外, 还表现为意识淡漠、神志不清、嗜睡、昏迷甚至休克等。
1. 3 方法1. 3. 1 口服、静脉补钠 中度、重度低钠血症患者可补充高渗盐水, 第1天用药时可补充患者2/3的缺钠量, 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酌情给药, 疗程3~5 d。
此外, 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还可适当补充谷氨酸钠, 以纠正患者的血钠水平。
1. 3. 2 腹腔内注射 腹腔内注射速尿或多巴胺可加速患者的腹水吸收速率。
速尿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可促进胸导管对淋巴液的吸收;多巴胺舒张患者的肾血管, 进而提高患者肾血流量。
速尿与多巴胺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腹腔内的血流动力学, 对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48例患者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病因包括摄入不足和排出过多、长期低钠饮食、利尿剂使用不当以及多次放腹水等。
见表1。
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中度低钠血症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轻度、中度患者的血钠纠正率明显高于重度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1 48例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主要病因分析[n(%)]病因患者例数摄入不足或排出过多18(37.50)长期低钠饮食14(29.17)利尿剂使用不当11(22.92)多次放腹水5(10.42)表2 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或肝肾综合征并发症的关系[n(%)]低钠血症病情例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轻度、中度 41 7(17.07)a5(12.20)a 重度 73(42.86)4(57.14)P<0.05<0.05注:与重度比较, a P<0.05表3 不同程度低钠血症患者的预后[n(%)]低钠血症病情例数低钠血症纠正例数轻度 2317(73.91)a中度 187(38.89)a重度 71(14.29)P<0.05注:与重度比较, a P<0.053 讨论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在现代临床中较为常见, 患者患病期间, 神经系统症状与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常见[3]。
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在临床诊断时极易与肝性脑病混淆, 因此, 临床中应掌握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主要发病原因和症状, 从而更有效的明确诊断、及时治疗[4]。
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患者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严重的低钠血症患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短期病死率较高。
目前, 关于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处理措施尚无统一方案, 本研究中运用口服、静脉补钠、腹腔内注射速尿和多巴胺等措施结合系统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 并明显改善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预后。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48例患者的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病因包括摄入不足和排出过多、长期低钠饮食、利尿剂使用不当以及多次放腹水等;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中度低钠血症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临床中应掌握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常见病因并根据病因正确处理, 积极预防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许青田. 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2004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2004.[2]李井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治疗现状.实用临床医学, 2008, 9(9):136-138.[3]龙海华, 梁秀兰, 刘振鹏.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的原因与治疗综述.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2):455-456.[4]严宝萍.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1):91-93.[收稿日期: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