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4区域环境与发展-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PPT课件
24区域环境与发展-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PPT课件
(4) 我国沙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原因是:①_气__候__变__干__等__自__然__因__素___;②
__人__类__过__度__的__经__济__活__动__。
(5) 图2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
①_____营__造__防__护__林_______;②___设__置__人__工__固__沙__带_____。具体地说,我国为防止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解析: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 其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形成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干旱
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 过度樵采
知识结构
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
荒漠化
对策和措施
过度开垦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
生物
绿洲外围的
措施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措施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工程 措施
缺水源地区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多雨年 抑制风沙活动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人类活动 加剧加速发展
发展创造条件
气候 变异 等自 然条 件
分散土地退化
过 程
最终连接
过 程
荒漠般景观
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西北温带及暖 温带荒漠地区
贺兰山: 200mm等 降水量线
根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西北地区 干旱的成因。
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旱 地形:高山环绕,盆地地形,青藏高原隆起→阻隔水汽 进入→干旱
2、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①干旱的原因
地处亚欧 大陆腹地
地形 位置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1)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海陆 位置
干旱内陆区
牧区草原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 建立一批防治荒漠化的试验推广站
▪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
▪ 小流域综合治理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成就
(2)案例:沙坡头治沙经验
注意(1)要明确沙坡头的地理位置 (2)尝试分析沙坡头的地理环境状况 (3)了解沙坡头成功治沙的主要经验及其重要意义
(3)实施生态环境的治理工程
▪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 天然林保护 ▪ 退耕还林还草 ▪ 防沙治沙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态用水缺乏、次生盐渍化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防治的原则
①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荒漠化防治的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b.人类的活动不当---特别是对土地和水资 源的利用
据统计,在西北现代地区荒漠化土地面 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
破坏植被,加速了水分和养分 的流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
人 为
人口增加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
因
过度放牧 超载、掘井,破坏草场,影响牧草
素 活动不当 过度农垦 开垦草场,加快风蚀
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半干旱地区 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脆弱的生态环境)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 平地多疏松的 大风日数多,且 力作用强盛 沙质沉积物 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荒漠化 的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典型题展示 读图1,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按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____干__旱____区和___半__干__旱___区。
(2) A地沙漠名称是塔__克__拉__玛__干__沙,漠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内__蒙__古__自__治_。区
(3) 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降__水__稀__少__,_。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西北地区的范围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a. 自然界线: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
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
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
旱半干旱地区)
季/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 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已荒漠化的地方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开源 解决能源
的途径
节流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利于防治荒漠化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成就
(1)治理措施
土壤中的 水分和养 分流失
地面裸露 植被破坏
荒漠般的景观
土地的生产力长 期丧失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2、荒漠化的概念 (分布、成因、
人类过度 表现)
干旱、 经济活动
半干旱 地区
耕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退化
半湿 润区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气候变异等自
然因素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3、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200mm
200400mm
400-800mm >800mm
贺兰山为界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海陆位置 距海远
以下 200mm以上 多
近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旱
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____三__北____”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具体作用是
____防__风__固__沙__,__保__持__水__土。
18. (2009·扬州学业水平模拟)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