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酸雨的危害
1.在加拿大,酸雨毁灭了1.4万多个湖泊,另有4 000多个湖泊也濒临“死亡”。美国酸化的水域已 达3.6万平方千米,在28个州17 054个湖泊中,有 9400个受到酸雨影响,水质变坏。 2.美国每年国酸雨造成的损失达250亿美元。我国 重庆市与南京市自然条件相似,但重庆是酸雨侵蚀 比较严重的地区,电视塔及建筑机械的维修、路灯 及电线的更换频率比南京快1.5倍。嘉陵江大桥的 钢梁每年锈蚀0.16毫米,如此下去用不了30年,就 会因钢梁锈坏而发生危险。
酸雨的危害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规律推导
酸雨的成因 1、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燃烧煤、石油、 天然气等,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 性气体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 酸或硝酸,溶解在雨中。 2、自然原因:火山爆发噴出的硫化物,动 植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等。 规律推导
酸雨的防治措施
根本途径: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提高矿物能源的利用率
采用洁净煤、洁净燃烧技术,实行利用 开发利用新能源 加强国际合作 规律推导
典型例题: (2000年全国文综新课程卷)图1-21是 欧洲某年降水PH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考试要求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分类 按影响圈层分:
大气圈中大气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臭氧 层破坏、酸雨危害等 按性质分: 水圈中海洋与陆地水问题:海洋生态破坏、海水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 水源枯竭、河湖污染、地下水污染等 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生物圈中生物多样性问题:森林减少、草场退化、物 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 按成因分: 按影响范围分: 种灭绝等 放射性污染等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 岩石圈中: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地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土 原因造成:地震、海啸、泥 害、森林锐减、海洋污染、垃圾转移等 质灾害等 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源 石流、台风、洪涝、干旱等 区域性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国际性 枯竭、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自然灾害;地方病 河流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海洋生态失调、大型工程建设 次生环境问题:主要由人为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 不当等 原因造成:环境污染、生态 件差、就业困难等 破坏
能力提升
参照酸雨问题的研究思路,分析其他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水体污染 土地荒漠化 分布 危害 成因 措施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1) 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 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 ( )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 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 因是________。 (3) 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 成的主要危害是 ________ ; 对于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 害是________。
高考链接
图1
规律推导
三、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2、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规律推导
环境问题案例分析视角
分布状况 环境问题 的类型 主要危害
形成原因
解决措施
规律推导
案例研究:全球性酸雨蔓延问题
世界酸雨的分布状况
发达国家以硝酸型酸雨为主
中国酸雨的分布状况
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1、世界环境问题的分布:
1、世界环境问题的分布:
2、中国环境问题的分布:
2、中国环境问题的分布:
三、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1、环境问题的生成条件
当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 再生速度,产生生态问 题。
当人类通过生产、生活 的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 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 的自净能力时,产生污 染问题。
高考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蔓延 水体污染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规律推导
二、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由局部转向全球,形成全球化的分布特征。
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中国 家更多地表现为生态破坏。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污染问题;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规律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