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器
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则等号右边第二项为负,如果为吸热反应,则为正。
7.2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机械搅拌式生化反应器 它是借搅拌涡轮输入混合以及相际传质所需要的 功率。这种反应器的适应性最强,从牛顿型流 体直到非牛顿型的丝状菌发酵液,都能根据实 际情况和需要,为之提供较高的传质速率和必 要的混合速度。缺点是机械搅拌器的驱动功率 较高,一般2~4kw/m3,这对大型的反应器来 说是个巨大负担。
•反应物系在反应器内的流动与混合状态 (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类型) 活塞流反应器 (continuous plug flow reactor, CPFR ) 全混流反应器(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CSTR )
返混:具有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合称之 为返混。 活塞流:当反应器内完全不存在物料粒子之间的 返混时,这种流动称为活塞流,该反应器称为活 塞流反应器; 全混流:当反应器内不同粒子之间存在着最大返 混时,流体的流动称为,该反应器称为全混流反 应器。
生物反应器
间歇操作
半间歇半连续操作
连续操作
生物团块反应器 全混流型
•搅拌釜式反 应器 •循环反应器 •环流反应器
生物膜反应器 全混流型
•流化床反应器
活塞流型
•管式反应器
活塞流型
•固定床
•鼓泡塔
•多级串联式 反应器•循环 Nhomakorabea反应器•完全混合膜反 应器
•生物转盘
•渗滤器 •膜反应器
7.1.2.生化反应器的基本设计方法
流动模型:
理想反应器——活塞流和全混流反应器 非理想反应器; 其它 另外一些特殊用途的生化反应器也得到了较快 的开发和应用,例如用于动植物细胞培养的有悬 浮培养用的气升式、贴壁培养用的陶质矩形通道 蜂窝状反应器等。还有用于固态发酵的转鼓式反 应器以及反应和分离相耦合的反应装置等。
生物反应器的分类
搅拌桨
搅拌桨可以使被搅拌液体形成轴向或径 向的液流。 发酵罐中以径向液流为主。 生物反应器中常使的搅拌桨型式有:螺 旋桨、平桨、涡轮桨、自吸式搅拌桨和 栅状搅拌桨等。另外,翼型桨也已开始 广泛应用于发酵生产,并取得较好效果。
搅拌桨
用涡轮式搅拌桨时为避免气泡在阻力较小的搅 拌器中心部分沿着搅拌轴上升,在搅拌器中央 常带有圆盘。 常用的涡轮式搅拌器有平叶式、弯叶式和箭叶 式三种。相同搅拌功率下,粉碎气泡能力由大 到小: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 叶片数一般为六个,也有少至四个或多至八个 的。
7.2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设备的要求
(1)结构严密,经得起蒸汽的反复灭菌,内壁光滑, 耐腐蚀性能好,内部附件尽量减少,以利于灭菌 彻底和减少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 (2)有良好的气液接触和液固混合性能,使物质传 递、气体交换能有效地进行。 (3)在保证发酵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搅拌和通 气时所消耗的动力. (4)有良好的热量交换性能,以适应灭菌操作和使 发酵在最适温度下进行; (5)尽量减少泡沫的产生或附设有效的消沫装置, 以提高装料系数; (6)附有必要的可靠检测及控制仪表。
B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 :
①描述浓度变化的物料衡算式——质量守恒定 ②描述温度变化的能量衡算式 ,或称为能量方程 —— 能量守恒定律 ③描述压力变化的动量衡算式——动量守恒定律 首先需要确定变量,其次是确定控制体积。 原则是以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范围作 为控制体积。 重点研究的是微元体内大量的分子和大量细胞的 反应行为以及微元体间的物质、能量传递的宏观 规律,而不是研究个别分子和个别细胞的行为。
d1 d
d1 d
a
b
b
b
d1 d
h
h
r a-六平叶 b-六弯叶 图6-1 通用的涡轮式搅拌器 h : b : d- : d = 4 : 5 : 13 : 20 h : b : d- : d = 4 :5.5 :13 :20 e : h : b :d1:d=3:3.5 : 5 : 13 : 20 r弯=(1/2)dr箭=(1/4)d1 a=380 c-六箭叶
4.温度控制系统:
电极、热交换装置和及其控制
排除发酵过程中由于生物氧化作用及机械搅 拌产生的热量的装置 在发酵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用如下的热平 衡方程式: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显-Q辐射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显-Q辐射
Q发酵——发酵过程中释放的净热量 Q生物—生物合成热,包括生物细胞呼吸放热和 发酵热 Q搅拌—机械搅拌转化热 Q蒸发—排出空气带走水分所需的潜热 Q显—排出空气带出的显热 Q辐射—因罐外壁与大气间的温度差使罐壁向大 气辐射的热量
美国某公司 130m3
日本某公司 50m3
中国某味精厂 100m3
3 1/3 1/10 0.338 [1] 1.0 90~130 1.5 4层 0.5 0.3~1.0
183 — [1] —
70~130
1.8 0.34 0.10 <1.0 145
2.94 0.286 [2] — 150 1.14
搅拌器层数
组分进入该 组分流出该 体积单元内 体积单元内 对产物: 体积单元的量 体积单元的量 组分生成的量 组分累积量
细胞进入该 细胞流出该 体积单元内 体积单元内 体积单元内 对细胞: 体积单元的量 体积单元的量 细胞生成的量 细胞死亡的量 细胞累积量
通 风 量 0.1 ~ 4 [m3/(m3· min)] 空 气 线 速 度 0.02 ~ 2 (m/min) 单位体积功耗1~4 (kw/m3)
4层 0.6
2层 0.5 1.76
3层 0.2
2
2.5~3
4~5.4
3
1.3
装料系数=70~80
77
300
75
1300
88
150
75
130
电机功率(kw) [1]
基本要求:
3.搅拌通风装置使之气液充分混合,保证发酵液 一定的溶解氧。 4.足够的冷却面积。 5.尽量减少死角。 6.轴封严密。 7.维修操作检测方便
结构
主要部件包括罐体、搅拌桨、轴封、打泡器、 中间轴承、空气吹管(或空气喷射管),挡板、 冷却装置、人孔等。 公称容积Vo=VC+Vb
V0= /4D2(H+hb+D/6)
在定常态下,所有状态参数均不随时间变化,上述衡算式中累积项为零。
• 能量衡算式
对于大多数反应器,一般对能量衡算式只作热量衡算,此时称为热量衡算式。 在一定的时间和控制体积内,可以表示为:
输入该体积 该体积单元 反应生成 累积的 的热量 单元的热量 输出的热量 热量
操作方式
间歇操作(分批操作) 连续 半间歇操作
反应器的结构特征——釜式、管式、塔式、膜 式等 反应器所需的能量的输入方式: 机械搅拌式——机械搅拌输人能量 气升式——气体喷射动能 液体循环式——利用泵对液体的喷射作用
生物催化剂在反应器中的分布方式 生物团块(包括细胞、絮凝物、菌丝体)反应 生物膜反应器两大类。 固相催化剂的运动状态来分类 填充床 流化床 生物转盘等多种型式反应器。 按反应体系的相态来分类 均相——可溶的酶催化反应 非均相
• 物料衡算式 对于一封闭体系,在某一段时间(或微分时间)和其控制体积内,对某组 分(底物或产物)进行物料衡算,其方程如下: 对应一段时间的物料衡算称为总物料衡算;对应一段微分时间的物料衡算 称为微分物料衡算。
组分进入该 组分流出该 体积单元内 体积单元内 对反应物: 体积单元的量 体积单元的量 组分转化的量 组分累积量
表 通用式发酵罐的几何尺寸与操作条件
几何尺寸与操 作条件范围 H/D=1~4
Di/D=1/2~1/4 W/D=1/8~1/12 B/ Di =0.8~1.0
搅 拌 转 速 N=30 ~ 1000 (r/min) 单位醪液体积的冷却面 积0.6~1.5 (m2/m3)
典型数值
奥地利某公司 200m3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主要目的:最大限度地 降低成本,用最少的投资来最大限度地增 加单位体积产率。 A 生化反应器设计的最基本内容有:
①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根据反应及物料的特性和 生产工艺特征,确定反应器的操作方式、结构类型、 传递和流动方式等; ②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及其控制方式,如温度、压力、 pH、通气量、物料流量等; ③计算出所需反应器体积,设计各种结构参数等。 反应体积的确定是反应器设计的核心内容
a
通 用 式 发 酵 罐
大 型 b
小 型
7.2.1机械搅拌通用式发酵罐设计与分析
原理:利用机械搅拌器的作用,使空气和醪 液充分混合,促使氧在醪液中溶解,以保证 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发酵所需要的氧气。 基本要求: 1.结构上具有适宜的径高比。发酵罐的高度与 径高比一般为 1.7~4,罐身越长,氧气的利 用率越高。 2.有一定的刚度与强度,由于发酵罐在灭菌过 程和工作时,罐内有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因 此需要一定的强度。
接管
罐顶:进料管、补料管、排气管、接种管和压 力表管。 罐身:冷却水进出管、进空气管、温度计管和 测控仪表接口。排气管应尽量靠近封头的轴封 位置。
2.机械搅拌系统
目的:有利于液体本身的混合及气液、气固之 间的混合,质量和热量的传递,特别是对氧的 溶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气液之间的湍动, 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及延长气液接触时间) 组成:电机、变电箱、搅拌桨、轴封和挡板
将列管并列焊接在一起,组成挡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