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安方言

淮安方言

淮安方言集锦
淮安是江苏江淮官话音系主要发源地,又称“淮语”。

淮安方言指今淮安地区民间使用的主要语言。

淮安方言以明清时期淮安府城淮城(今楚州区城区)口音为核心淮安口音。

今使用口音以今淮安市政府驻地清河区为基准。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曾在其书中大量使用淮安方言。

明朝时期,“淮语”曾被定为官方用语。

淮安话词汇大全:
1. 形容词:胶干的,紧西的,清冷的,业燥燥的,西业的,酷含(咸)的,胶酸的,雪甜的, 沃苦的,西辣的,,聘香的,温臭的,水汲汲的,筋拽拽的,甜不掉掉的,含沾沾的,辣抽抽的,年机郭大的,秃国用用的,学细的,突人(烫人),刷刮,一当,性(厉害),渗人/活渗,斜丑(很难看),摁增(硬),谢拉拉的(血淋淋),人情呆呆的,正而八机的,花里版糟的,金屁琅琅的,琐嘴,得森,黑七妈乌的,利亮,革贱人子的,意歪,颜闹闹的,吉杠,没多大丁嘎子,散不拉咋的,咋呼咋呼的,唧咕唧咕的;
2.动词拍(PAI,用脚踢),撂(扔掉),髓的了,(毛线散掉),惯(摔),倦(踢),涛(用拳头捣),优(甩动),火(兴奋),次刚(训斥),直刺(一直走),摆摆(放在水里涮),漆(吃),K(第二声,打的意思),喷当(往一起拥),搞(搅拌),呛起来(竖起来),腔(腌小菜),难(第四声,按住),拾当,获(用巴掌打),帐饭/床饭,妥尸(睡觉),国用(动单),KEN(第四声,拿) ;
3.常用器具:帖测子(铁锹),足沟,茶吊子,把子(刷锅用的),溜列子,刚狼锅,小批椅子,接达欺,条素,袜子,孩子(鞋子);
4.贬义词二衣子(变态),次子(白痴),挖头日脑的,椅风做骑,骑皮郭掉的,神气六国的,死不烂俺的,哇呜国机的,渗不拉机的,死头眯眼的,眉次目瞪,鬼大流吹的;
5.常用语:一沃老,看格子(硬币),把拔(屎),汗踏子,上该(上街),看二层子,大汪,小究 / 峡子,磕堂,次所,国堵堵来气,给个/煤个/骑个,绝对;
6.食品:扬沙玉(马铃薯),沙业(山药),大夹豁(韭菜盒子),坨子(肉圆),浑荡(混沌),提早(猪爪子),蒸芹菜(黄花菜),滑肉(全是肉);
7. 动物:玛药(蚂蚁),曲线(蚯蚓),呕(二声,牛),麻qi'er(麻雀),老雏(老鼠),馅(象),言(羊),老ke'er(大母猪),席(蛇)。

典型常用句:1.恩桂桂(恩乖乖),这倒用东西还就来丝呢啊!2.这老头身体多吉杠啊!3.我甩起来能给你一个沃老。

4.我能一巴掌把你个死小究获死的了。

5.冒嘎住登健康路,走承德路责次就到了。

6.则母的啊?泽里的啊?7.我能跟你迫八国去!卷死你哦!8.怎甘啊?我怎甘你的啊?9.我就搞登哪摊看见过你的呢。

10. 即个弯弯顺是滑肉包的。

11. 小揪脸长的唧咕唧咕的,到多胖哦。

淮安方言经典
1.多渗啊,活渗,渗死的了,协渗啊
2.革贱,革贱人子的,协革贱
3.意歪
4.怎甘啊?我怎甘你的啊?
5.则母的啊?泽里的啊?
6.冒嘎住登健康路
7.机个/今儿个/给个/给天/都是今天的意思
8.煤个/迷个/煤儿/明个/都是明天的意思
9.骑个 (前天)
10.峡子啊(或"小就啊",你还就性呢啊
11.绝对 (褒义)
12.那你也真绝对了(褒词贬用,含讽刺色彩)
13.接达欺(脚踏车)
14.我能一巴掌把你获死的了
15.我能给你一个沃脑
16.神气六国的/死不烂俺的/哇呜国机的/渗人不拉的
17.颜闹闹的/还就颜闹呢
18.胶干的,清冷的,西业的,酷含(咸)的,胶酸的,雪甜的,西辣的,聘香的,温臭的
19.挖子
20.帐饭/床饭/妥尸
21.恩桂桂(恩乖乖),这东西还就来丝呢啊
22.这人长得多吉杠啊(多昆绑啊)
淮安方言在演变,而这演变基本完全是北化了。

下面列一些词汇:
1、荣、容等。

大多数人都已读rong2(2对应汉语拼音主音第二声阳平,1、
2、
3、
4、5分别对应第一、二、三、四、轻声,下同),而不再读作yong2,读后者的主要存在于农村。

2、厕。

80年代后出生的人当中很多都读作ce4,但在农村或者年纪较大的人中还读作ce5。

3、晒。

在农村绝大多数人还读作xai1,即将sai1以x作声母来读,而在市区(淮城,下同)极其附近大多数人已读作sai1。

4、吃酒、吃烟。

在我这一辈中,已极少有人使用“吃酒”这个说法,基本都是“喝酒”,通常说“吃酒”的是一些中年人及老年人,特别是妇女,比如我妈,我每次说“喝酒”,十有八九她会纠正我是“吃酒”,想必大概是淮安话中“喝”与“活”发音相同的原因。

“吃烟”一词要比“吃酒”使用的范围大的多、频率高的多,但仅限于普通日常生活,有点文化素养的人在正式一点的场合通常都已改用“抽烟”。

5、便宜。

大凡80年代后出生且上学到高中的人多数情况下将“便”都读pian2,其他人都还读作pi2(皮)。

6、间。

作量词即用于“一间房”以及“房间”等时,方言读作gan1(干),作“时间”用时,方言读作jiang1(酱),但是年轻一代中已开始有人将两者都读作jian1(建)。

7、衣裳。

淮安人称“衣服”为“衣裳”目前还是很普遍的,但现在已开始有人特别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中,渐渐使用“衣服”一词了。

8、用心。

这里的“用”读yong3(勇),即当心、小心的意思,
这个词之前是与“当心”一词同时使用且频率高于“当心”,但现在即使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当中也不是特别经常用了,年纪轻的或者市区(淮城,下同)的人甚至有可能已经听不大明白了。

9、龌龊。

有两个意思,一个形容人的形象,一个是指垃圾,前者当然还在用,后者在农村还有市场,市区则有退出使用的危险。

10、wai2子。

即青蛙的意思,其与“青蛙”一词在现在上过学的青年人当中差不多等频率使用,年纪长点的绝大部分情况下则还都是说wai2子。

11、亩。

淮安话中是读作min3(敏)的,学生中不少人在不少场合下已读作mo3(抹)。

12、彩。

你读作什么呢?想必是qai3与cai3两个读音平分秋色。

“菜”的发音情况也是一样。

13、牛。

由于组词时如“牛肉”、“黄牛”“牛×”都读作no2(即“挪”的淮安方言音),想必“牛”作单字时ou2的发音也坚持不了太长久了。

14、下。

反正读xia4(瞎)的人越来越多,读ha4的人越来越少。

15、角色。

这个词当中的“角”恐怕多数情况下只有我们的父辈的人读作gΛ了吧,我们已比较少用。

16、纯。

读sun2的还占大多数,但是读cun2的人增长迅速。

17、眼。

当然,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还是读an3的,但是已有不少人在不经意中有时会不自觉的发作yan3。

18、戒指。

“戒”读作gai4(该)还是主流,但是不乏有文绉绉的人读jie4(皆)。

19、大椒。

主要在农村使用,市区已越来越多地使用“青椒”、“辣
椒”来代替。

20、棉袄。

“棉”读作mi2(迷)的人不算太多了,多数改读mian2(绵)。

21、环。

现在年轻人当中很少有人读kuan2了,都已读作huan2,,主要还流行于老一辈中。

22、详。

和上一个一样,年轻的读xiang2(祥),年长的读qiang2(强)。

23、米粥。

在广大农村还都是称作“米粥”,但在市区已普遍使用“稀饭”。

24、干面。

其中“干”发gan3(敢),在普遍使用这个词的时候,“面粉”一词却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

25、去学。

即上学的意思,这基本只在50岁以上人中使用,且频率是越来越低,甚是有人是闻所未闻。

26、宿。

比如“宿迁”、“住宿”,年长一点的人基本都发xio5(即“蓄”的淮安方言音),而年軀»人已普遍接受了sio5(即“缩”的淮安方言音)这个发音。

淮安方言拾趣——歇后语
王七的弟弟——王八(“王八”是乌龟的别称,用于骂人)
老九的弟弟——老实(十)(也属谐音类)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七个人睡两头——颠三倒四
七个钱对半分——不三不四
七根竿杆掉进猪圈——横三竖四
三张纸画一个人头——好大面子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也属谐音类)
十五个竹桶打水——七上八下
十五根竹竿掉进猪圈——横七竖八(喻不整齐)
十五个人聊天——七嘴八舌
十五个人爬楼梯——七高八低
十五块做件衣裳——七拼八凑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也属谐音类)
一个月下二十九天雨——该应(阴)(也属谐音类)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也属谐音类)
一张纸上画三个鼻子——就是不要脸(喻不知羞耻)
(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