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镁立项调研报告一、药物基本信息【通用名】埃索美拉唑镁【英文名】esomeprazole magnesium【商品名】耐信化学名:双-S-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镁三水合物分子式:C34H36MgN6O6S23H2O分子量:767.17结构式:CAS:161973‐10‐0剂型:片剂、胶囊、规格:20mg/片,40mg/片,14000 片/包(40mg)包装规格:7 片/盒,14 片/盒,20000 片/包(20mg)。
适应症: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的症状控制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二、市场背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规律不能保证,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急性或慢性胃病。
胃肠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 岁以上的中老年入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肿。
胃肠病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之证,一旦得病,应及时治疗、长期服药,才能控制或治愈。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普及,胃病用药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胃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胃灼热、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症状,胃食管存在生理反流和病例反流。
GERD 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人群中7-15的人有胃管反流症状,男女比例接近。
我国北京、上海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报道,GERD患病率为 5.77。
近年来,GERD 的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GERD 包括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RE 和Barrett 食管。
据统计,NERD 是GERD 的主要类型,约占GERD 的70,其发病率、复发率高,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费用高。
目前市场上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有抑酸剂、胃肠动力药、胃膜保护剂和抗酸剂。
临床研究表明,GERD 的药物治疗基础主要是抑酸,抑制胃酸分泌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1、抑酸剂: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 受体阻断剂(H2RA)两大类。
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降低反流物的酸度,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缓解症状,促进受损食管粘膜的修复。
GERD 症状的缓解,食管炎的愈合与24h 内食管PH4.0 的时间百分比显著相关。
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PPI 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
PPI 的抑酸作用明显优于H2RA。
2、促动力剂:GERD 为动力障碍性疾病,促动力药物对轻、中度GERD 有一定效果,尤其适用于夜间反酸伴有胆汁反流者,但单独使用疗效差。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使LES 压力升高,促进胃排空,但其可进入血脑屏障,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多潘立酮为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无椎体外系反应。
莫沙必利为5-HT4 受体激动剂,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使LES 压力升高,食管蠕动加强。
胃排空加快,可有效减少GERD 患者反流次数和时间。
而且不引起QT 间期延长。
然而对于是否应用促动力药物治疗GERD 仍存在争议。
3、抗酸剂:迅速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轻酸性胃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
适用于轻、中度GERD,能有效缓解症状,但愈合作用有限,常与其他类药物联合应用。
该类药物有氢氧化铝凝胶、复方氢氧化铝片、铝碳酸镁、铝碳酸钙等。
4、粘膜保护剂:此类药物一般不单独适用,适用于GERD 食管糜烂、溃疡的辅助治疗。
此类药物可覆盖在病变表面,形成保护膜,可减轻症状。
硫糖铝、胶体铋剂、麦滋林-S、盖胃平及吉法酯都是常用的粘膜保护剂。
1、作用机制: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代谢的主要途径是通过CYP2C19,次要途径为CYP3A4。
而泮托拉唑具有独特的硫酸化II 相代谢旁路。
当其他药物在I 相代谢时,它可以通过II 相旁路代谢,从而不易发生药物代谢酶系的竞争性作用,减少了体内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埃索美拉唑为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其抑酸作用更强,体内个体差异较小,疗效较稳定,由CYP2C19 和CYP3A4 介导的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代谢比例不同,这两种PPIs 与酶相对亲和力可能有差异,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埃索美拉唑引起药物相互作用更少。
雷贝拉唑主要经还原因此受CYP2C19 和CYP3A4 影响较少,消除且无需代谢酶介导,但其代谢产物雷贝拉唑硫醚对CYP2C19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兰索拉唑: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个体差异,起效时间较奥美拉唑快,血浆半衰期为 1.44-1.6h健康成人空腹单次口服30mg,Tmax 为1.5-2.2h,Cmax 为0.75mg-1.15mg/LT1/2 为1.3-1.7h。
兰索拉唑在肝内被代谢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胆汁和尿排泄,尿中测不出原形药物,全部为代谢产物,至服用后24h 小时为止,其尿中排泄率为13.1-14.3,体内无蓄积性。
成人每日口服一次,一次30mg。
3、泮托拉唑:在质子泵抑制剂用药金额排名中列第 2 位,是德国百克顿大药厂开发的第三个质子泵抑制剂,1994 年在南非首次上市,目前已入围全球销售前500 强的药物。
国内已于1998 年仿制成功,辽宁沈阳东宇药业、江苏扬子江药业、浙江杭州中美华东制药和山东绿叶制药等公司先后生产。
该药作用机制和奥美拉唑相同,但与质子泵的结合选择性更高,在中性和弱酸性环境下较稳定,在强酸性环境下可以很快被激活,生物利用度高,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 的抑制作用相比较弱,不影响其他药物在肝内的代谢,所以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小。
但使用剂量大,每日约40mg,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痛、腹泻、腹胀和腹痛。
4、雷贝拉唑:日本卫材的雷贝拉唑2000 年获SFDA 批准上市,商品名波力特,该药由苏州卫材和西安杨森于2001 年9 月联合在中国推出,之后又有5、6 家制药厂产品上市。
该药作用机制与奥美拉唑相同,但起效更快,对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引起的疼痛和抑制幽门螺杆菌方面优于奥美拉唑,不具有细胞色素P450 同工酶效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大,有休克、血象、视力障碍且药品价格贵,使用受到限制。
5、埃索美拉唑镁能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积并转化为活性形式,比奥美拉唑作用更强,在控制胃酸水平减轻疼痛症状和促进愈合方面更有效。
2008 年全球销售额为78 亿美元,排(>1/100,<1/10)头痛、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少见反应:名第三位。
常见反应:(>1/1000<1/100)皮炎、瘙痒、荨麻疹、头昏、口干。
药品名称商品名常用剂量疗效优缺点奥美拉唑洛赛克20mg/d 78-94 血浆半衰期为30-60min,单剂量尚无利用度为35,多剂量生物利用度增至60,主要在肝脏代谢,约80以代谢物的形式经尿排泄,起效较快,每日一次即可抑制胃酸分泌。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30mg/d 75-95 生物利用度有个体差异,起效时间比奥美拉唑快,血浆半衰期为1.44-1.6h。
泮托拉唑泮立苏40mg/d 76-94 口服效果吸收良好,首过效应很小,生物利用度约77,该药的消除半衰期在0.9-1.9h,与剂量无关,耐受性好,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最长见的副作用是头痛、腹泻、腹胀和腹疼,必须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药品。
以上均为第一代PPI,有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其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明显,服药及进食时间均可能影响这些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及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需多次投药方可取得最大抑酸效果和缓解症状,第一代PPI 不可能24h 抑制胃酸,即使每日两次投药亦可出现酸爆发。
雷贝拉唑波利特10mg/d 97 抗分泌活性比奥美拉唑高20-10 倍,但其比奥美拉唑更易从H、K-ATP 酶上解离出来,故其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其副作用较奥美拉唑大。
埃索美拉耐信20mg/d 95 其光学性质稳定,与奥美拉唑右旋异构体相比,其副作用几乎可以忽视,口服生物利用度明显唑镁高于奥美拉唑,故其抑酸效果更高,夜间酸抑制能力强,药效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单次口服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2h。
在小肠内吸收,口服后吸收比较一致,个体差异少,对疗效的预测性好。
新一代的PPI 与旧一代相比,主要有以下的优点,尤其是在治疗GRED 方面,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起效更快,抑酸效果更好更彻底,能24h 持续抑酸,以控制胃酸,缓解症状,疗效确切,个体差异小,与其他药物之间无相互影响,不良反应降低。
在美国医药市场10 大畅销药中,耐信从06 年起一直稳居第二位,2010 年美国医药市场销售总额为63 亿美元。
以下为国内《2011 年度药店最具魅力药品榜》上胃药的排行榜排行商品名生产厂家1 达喜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2 吗丁啉片陕西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3 健胃消食片(江中)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耐信(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5 洛赛克片(奥美拉唑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6 斯达舒胶囊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 999 胃泰颗粒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 妈咪爱散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9 思密达散剂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10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经研究提示,埃索美拉唑耐信在抑酸疗效持续时间方面最具优势。
将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有症状GERD 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使患者胃中pH 值4 的时间长达15.3 小时,而使用雷贝拉唑的患者该时长为13.3 小时P0.0004,使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的患者该时长则分别为12.9 小时、12.7 小时和11.2 小时P值均≤0.0001。
在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类似研究中,埃索美拉唑使参试者胃中pH 值4 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可达14 小时。
埃索美拉唑的疗效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相信日后会有更多GERD 患者从其治疗中获益。
埃索美拉唑完全经细胞色素P450 酶系统(CYP)代谢,埃索美拉唑的大部分代谢依靠多形性的CYP2C19,生成埃索美拉唑的羟化物和夫甲基代谢物。
剩余部分依靠另一特殊异构体CYP3A4 代谢生成埃索美拉唑砜,后者为血浆中的主要代谢物。
一次口服剂量的近80%的埃索美拉唑以代谢物形式从尿中排泄,其余的从粪便中排出,尿中的原形药物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