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地理走进生活精修订

让地理走进生活精修订

让地理走进生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充分预习,熟悉活动题内容,以备上课集中讨论。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小组讨论:1、今天是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

同学们了解地理吗知道在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2、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一、生活离不开地理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一、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二、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三、完成读图活动。

2、表达交流: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二、怎样学好地理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善于观察。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并积累知识。

3、勇于探究主要应注重哪两个环节。

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能否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各种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导入: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形状存在着“”与“”的假说。

2、读图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 出发,经过? 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洋,1521年3月到达?群岛,向西穿过? 洋,绕过非洲南端的角,终于在155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地球的形状是个? 。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二、合作、探究、展示: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三、当堂检测: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3.“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任上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4.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 6375千米B 6371千米C 6378千米D 6336千米5.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沿地球最大周长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五、布置作业:六、预习指导:1、了解经、纬线的定义。

2、观察地球仪了解经度、纬度的特点。

3、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复习要求:1理解和初步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

2运用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仪上的地轴、两极概念,并能归纳和比较经、纬线与经、纬度的划分及特点。

4学会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情况,并用事实说明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首先大家一起来了解本节的学习要求。

(2分钟)2、过渡: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对照手中的学案,完成我们的第一个环节:比一比,谁最快!(5分钟)3、针对学生完成的内容查漏补缺(15分钟)(1)对经纬线特点以习题形式考查。

①一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朝北能否飞回北京考查点:经线指示南北,所以朝北飞即顺经线飞;经线是半圆,所以一直朝北只能达到北极点。

②10°S、20°N、40°S三纬线圈最长的是考查点:纬线长短的变化规律。

(2)对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重点补充讲解和习题考查。

①当我们5月13号早上的时候,美国纽约大约是什么时候考查自转导致地方时差;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早。

(5月12日晚上)②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二分二至日时间及太阳直射位置以及北半球四季划分。

③我国的纬度范围是:4°N--54°N,请据此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

考查点:温度带划分界线及范围。

4.过渡: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大家感到最难的知识点是地球上经纬度的判读。

我们先通过读世界地图来了解经纬度数字变化特点。

(以坐标形式展示和归纳)再合作完成今天的第二个环节:练一练,找规律!(15分钟)5、小组合作讨论。

6、巡查后针对问题讲解。

并提示地球上重要经纬的掌握:赤道;0度和180度经线;20°W和160°E;--半球划分。

7、知识考查:读世界海陆分布图,说出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大洲。

考查点:判读经纬度能力和半球划分。

8、课堂小结:以板书形式列出本节知识体系。

(2分钟)9、拓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即学案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一、自学内容:“降水与我们”和“降水的季节变化”(53—55页)二、学习目标:1、记住降水的概念2、降水的季节变化3、绘制降水柱状图三、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绘制降水柱状图四、自学过程(一)自学53页“降水与我们”部分内容。

1、自学53页下面的四行文字,完成下列要求⑴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此外,雾、露、霜等也属降水。

⑵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等不同等级;并画出它们相应的表示符号、、、。

2、读54页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降水量的测量”,完成下列要求。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单位是。

⑴完成54页活动1的,把降水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补充完整。

你能说出降水可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吗。

⑵小组合作完成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理解。

(二)、自学55页“降水的季节”变化1、读图,回答:提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的柱状图上作直观判断。

主要抓住两点:.............................其一是全年各季节的降水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地的降水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地的降水较少,主要分布在季。

(2)通常把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图来表示。

2、读图中表示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哪个月份降水较多(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3、(二)通过阅读下列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认识世界主要集中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

新加坡;北京;罗马;阿斯旺;(三)、.用表中的降水量数据,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下表是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绘图。

五、建构知网:1.全年多雨2.夏季多雨3.冬季多雨4.全年少雨六、学效检测1.“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2、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通常把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图来表示。

4、测量降水一般使用_________(仪器),降水量的单位是________。

5、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该地最热月是月,气温约℃,最冷月是月,气温约℃,年较差为℃,该地位于五带中的带。

(2)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月,降水量约毫米;最少的月份是月,降水量约毫米。

(3)该地年降水的规律是。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降水,区别降水和降雨两个概念。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3、根据降水统计资料,绘制出降水量柱状图。

4、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

【学习重点】: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63-64页,掌握降雨的条件,降雨的类型。

基础知识:降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水过多和过少,都会带来灾害。

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一般用年降水量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降水的丰沛程度。

从以上资料中,你可以获得这些信息:1、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固态的、等,其中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注意:雾因为没有降落到地面,所以不属于降水!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称为,测量单位一般采用。

3、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就是年降水量,它影响着当地的干湿程度。

例如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地区,会比较;而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很。

4、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可用逐月降水量图表示。

5、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

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学习任务二:看课本P65,读图4-12“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探究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的地区分布在__,__,__等大洲的__﹝纬线﹞附近。

2、沿120°E经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年降水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

3、根据1,2题,说说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沿纬度变化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亚洲,南美洲或澳大利亚为例,对比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__,西岸降水__。

5、沿45°N纬线,从欧洲西部到中亚,东亚地区,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欧洲西部年降水量_____,中亚地区年降水量_____,东亚年降水量_____。

6.根据第5题,说说北半球温带大陆地区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7、世界的雨极是亚洲印度的_______,形成雨极的原因是:______。

学习小结: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一般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三多三少)二、达标训练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降雪 B降雨 C冰雹 D霜降2、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A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B温带大陆东西沿海地区 C 赤道附近地区 D南北两极地区三、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