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材使用的是粤教版。
共设计了前言和六章节内容。
前言:让地理走进生活
一、本章节对课程标准认知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兴趣,激发他们学好地理的动机。
二、本章教材设计意图
内容分为三部分:
1、地理课学什么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
3、怎样学好地理本章只是起着初始引入和渗透的作用
第一章认识地球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对地球的认识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基础,也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但从人类学习的角度来看,地球这个巨大的球体在空间尺度和形状上的特点,远远超出了人类自身的观察能力,这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各种地理事物、现象围绕着球状的分布及运动又给习惯于观察平面事物的人类造成了学习困难。
本章为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为了帮助学生按照的要求:认识地球:,教材为本章设计了三节内容: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主要从时空的角度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兴趣,同进渗透科技史和科学工作者探索精神的教育。
主要有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第二节:地球仪:则是将地球缩小,成为模型、学具,让学生近距离或直接进行了观察、操作,建立初步的球体坐标的观念。
课标要求主要为: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
度。
3、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却是引导学生跳出地球,在操作、演示的同时,从空间观察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和后果,再通过活动联系生活体验加深理解。
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
通过上述设计,利于有效地突破关述由于人类认识局限对地理学习造成的困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主要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
第二章学用地图
地图既是重要的地理知识载体,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地理学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联系性等特点,都必须通过地图反映。
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力的学习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头脑地图”的建构和运用过程。
在地理学习之初为学生打下地图知识的基础,初步具备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在是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地图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无疑对今后的地理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教材分为三节:
第一节:地图的发展:联系地图发展的历史,说明科技发展和和需要对地图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及地图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课标要求: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第二节:地图的运用;从地图三要素入手,再以“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相应的活动进行知能的综合。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2、使用地图,手
持定位低度等进行“定向越野”行动。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在已学平面图之后,学习在地图上表示地势高低和判读不同类型地形的方法。
课标要求: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材由简介入手,层层递进,以课文与活动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本节共分为三节:课标要求:
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节:人类与海洋:由于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日益密切和海洋问题的持续升温,目标是要
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气候是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对区域环境的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后面的区域地理教学中也不断的运用和学习。
教材分为三节:课标要求: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大气环境保护: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先后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
点。
第三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学习了气温和降水后,马上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本也设计了很多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抽象概念,实现课标的教学要求。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本章是学习人类自身和人类活动的内容。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及人口的自然分布,也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语言和文化。
本章共有三节:课标要求: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本章在七年级地理教材中是位于世界自然地理和人文概况之后,分区地理之前。
意图在于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的国家的基本知识和类型、地域发展水平及表现以及国际合作的意义,为后面学习大洲、国家和地区地理的学习奠定基本的人文地理知识基础。
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