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热器与再热器

过热器与再热器


2.工作条件:


炉膛热负荷高, 蒸汽冷却效果差, 锅炉起动和低负荷运行时会处于干烧, 须有冷却保护措施, 工作条件最差的锅炉受热面。
四、半辐射式屏式过热器
1.布置位置 悬吊在炉膛上部,对流烟道入口,吸收辐射热与对流 热。降低进入密集管束的烟气温度,防止结渣,传热 性能较好。 2.结构 每个屏由并联的管子紧密排列而成,各屏之间的距离 达0.6~1.2米。 3.工作条件 烟温高,工质温度高,平行各管长度相差较大,蒸汽 流量相差较大,各管壁温差达 80~90℃,运行安全性 较差。
一、过热器系统

过热器系统由顶棚过热器、包墙过热器、 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组 成。见下图。
1—顶棚过热器2—后包墙3—前包墙4—侧包墙5—中隔墙 6—低温过热器7—屏式过热器(前屏)8—屏式过热器(后 屏)9—高温过热器
1、顶棚过热器

从汽包顶部引出的饱和蒸汽经20根饱和蒸汽 引出管(Φ168×18,SA-106C),进入顶棚 进口集箱(Φ219×35,SA-106C)。在顶棚 进口集箱,为减少蒸汽侧阻力,蒸汽分两路 引出:一路蒸汽由6根蒸汽旁路管(Φ168×18, SA-106C)直接引入后竖井中隔墙上集箱 (Φ273×45,SA-106C),另一路蒸汽进入 顶棚过热器。
临界点:22.13MPa,374℃
二、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工作特点
1.工质温度高、传热性能差,处于高温烟气段,金 属壁温高,达到金属使用极限。 2.再热器受热面工作条件更差 (1)中压蒸汽放热系数比高压蒸汽小(1/5), 导致管壁金属温度高, (2)中压蒸汽比热小,对热偏差更加敏感; (3)阻力损失要求严格; (4)起动中及汽轮机甩负荷时的保护问题;
3.锅炉参数提高,容量增大,锅炉各受 热面数量和 位置发生变化,过热受热 面向炉膛移动(辐射式过热器),工作 条件更差; 4.设计或运行不当,很容易引起受热面 金属超温,长期超温会造成爆管,工质 泄露,停机,是锅炉故障最多的部件之 一。
三、汽温调节

蒸汽参数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设计 时要考虑有效的调节手段,运行中 要不断地调节蒸汽温度; 过热器、再热器与减温器紧密相连。

4.管子排列 错列和顺列布置 错列管排的传热系数大于顺列,不易 积灰,但磨损较为严重,阻力较大。
三、辐射式过热器和再热器
布置在炉膛壁面上直接吸收炉膛的辐射热量。 1.采用的原因: (1)大容量高参数锅炉的过热吸热份额超过50%, 300MW以上机组需考虑辐射式过热器; (2)降低炉膛出口烟温; (3)布置在高温区可降低金属耗量; (4)汽温特性平稳。
温的滞后性。 一般为两级喷水减温,各尽其责: 一级喷水减温器在屏式过热器的入口,保护屏式 过热器。 二级喷水减温器在末级过热器之前,主要作用是 调节出口汽温,也起保护作用。
再热器系统与调温Fra bibliotek
再热器与过热器布置的原则基本一致,再热 器一般均为对流式,分为低温段与高温段, 原则上再热器蒸汽不能采用喷水调温方式 (经济性考虑), 只设置事故喷水减温,在汽温过高时采用。
过热器和再热器系统
1.将不同形式的过热器以最安全、最经济的 方式连接在一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2.考虑的因素 (1)经济性:从传热性能出发,省金属。 先对流后辐射,形成总的逆流, 温差大,传热最理想。 (2)安全性:顺流最安全,使高温介质处于 低温烟区,先辐射后对流。
3.过热器系统的一般布置规律


推荐的管内工质流速 用质量流速ρw(kg/m2s)来表示。 对流受热面: 中压:250~400 高压:低温段400~700;高温段:700~1000 屏式过热器:800~1100 辐射式过热器:1000~1500 再热器:250~400 单管圈时常不能同时满足烟气侧速度和工质侧速度, 采用多重管圈; 在最佳烟气流速下改变蒸汽流速。


第二节 过热器和再热器系统
一、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型式
对流式—以对流传热方式为主,密集蛇型管束,布置在对流烟道 过热器与再 热器的种类 辐射式—以辐射传热方式为主,布置在炉膛的壁面上 半辐射式—对流+辐射,稀疏管屏,布置在炉膛的上部

过热器与再热器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
二、对流式过热器和再热器结构特点
(1)先通过辐射式过热器。蒸汽在饱和线附近具有 较大的比热容,工质吸收较多热量而温度升高 不多,且传热温压大。
(2)将过热器划分为若干段,各段之间采用集箱联 接,中间进行交叉混合,保证吸热均匀。
4.减温器—一般为喷水减温方式

减温器在过热器系统中的位置 起到保护受热面的作用;
(1)安全:布置在可能超温的过热器管段前面, (2)灵敏:使其尽量靠近过热器出口,减少调
过热器与再热器
第一节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作用和工作特点 一、为何采用过热器和再热器
1.提高机组循环效率
提高蒸汽压力、温度。 提高温度很难,提高压力受到限制,否则排 汽湿度过高,因此采用再热器,同时提高循 环效率。
2.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若不过热,相当于卡诺循环,采用饱和蒸汽, 湿度大,不能满足汽轮机的要求。 过热器与再热器为电站锅炉的主要受热面。

顶棚过热器由180根Φ63.5×6.5,15CrMoG的 管子组成,并设有专供炉膛内部检修时装设 临时升降机具及脚手架用的预留孔,蒸汽经 顶棚过热器加热后进入顶棚出口集箱 (Φ273×50,SA-106C)。
1.烟气与管内蒸汽的相互流向 顺流,逆流,混合流 2.蛇型管圈的布置方式 垂直式(布置在水平烟道) 优点:吊挂方便,积灰少。缺点:停炉时易发生积水 腐蚀,再起动时,会形成气塞及水击。 水平式:与上相反(布置在垂直烟道)。
3.管圈结构 单根管圈与多重管圈。 (1)目的:在保持烟气流速(烟气流通截面积) 不变 的条件下,改变蒸汽流通截面积 (2)采用几重管圈,决定于设计要求的管内蒸汽 流速 和管外烟气流速。 (3)烟气流速决定了传热系数、积灰和飞灰磨损 根据煤种,经济性及安全性,在6~14m/s。 (4)蒸汽流速决定于压力损失及管壁金属的冷却 压降一般小于(8~10%)的工作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