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4
第一代:头孢噻吩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第二代:头孢呋辛 第三代:头孢噻肟 头孢他定 第四代:头孢匹罗 头孢利定
头孢噻啶 头孢唑啉 头孢克洛 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 头孢吡肟 头孢噻利
各代头孢的特点
药名
第一代
抗菌谱
酶稳定性
青霉素酶稳定 -内酰胺酶差
-内酰胺酶 稳定
用途
耐青霉素酶 金葡菌感染
9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连桥 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素 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 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 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其对革兰阳性菌有 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 作用不大。
殖的物质基础 影响细菌核酸代谢 其他
作用部位 细菌细胞壁合成
抗生素类别 β -内酰胺类、万古、磷霉素、 环丝氨酸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两性B 、多粘B、制霉菌素、吡咯 类(咪 酮 氟 伊)、杆菌肽| 细菌蛋白质合成 四、氯、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 氨基苷类、夫西地酸、莫匹罗星、 链阳菌素类、恶唑酮类 细菌核酸合成 利福霉素类、灰黄霉素、喹诺酮类 甲硝唑、呋喃类、新生、香豆霉 细菌叶酸合成 磺胺药、甲氧苄啶
构效关系
本类抗生素均具有四 个线性紧连的萘环母核 。6 位、7位修饰后的半合成四 环素,具有高血液浓度,对某 些耐受四环素的菌株有较高 的活性 。
作用机制
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阻滞酰基 转移RNA与信使RNA核蛋白体的受位位点 的结合,阻滞肽链延伸,抑制蛋白质合成。
万古霉素 Vancomycin
东方链霉菌产生—属糖肽类抗生素 去甲万古霉素demethylvancomycin:活性略 强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胞壁肽聚糖五肽的D-丙氨酰-丙氨酸的终端 结合—抑制蛋白糖基化酶(transglycosylase) 的活性—阻止肽聚糖的延长和交叉连接—造成肽 聚糖强度减弱—细胞对溶解敏感—细胞膜受损
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
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 物、动物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 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其它生物机能的有 机物质。
•抗菌谱: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 的范围及其所需的剂量,称为该种抗生 素的抗菌谱。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细胞膜的屏障作用 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细菌丧失生长繁
ß-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 素结合蛋白(PBPs) 如大肠杆菌有7中PBPs , PBP1a, PBP1b(转肽酶), PBP2(形状), PBP3(分裂), PBP4、PBP5、PBP6 (羧肽酶)
【临床应用】 1.敏感的G+球菌、杆菌感染的首选药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肺炎链球 菌引起的肺炎;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等) 2.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 3. 螺旋体感染(出血热、梅毒、回归热) 4. 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等)
-机理 青霉素作用G
(一)作用于细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
白(即粘肽合成酶)抑制细菌细胞 壁的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 胀、裂解。
PBPs分两类,一类是具有 转肽酶和转糖基酶活性, 参与细菌细胞壁合成。另 一类为具有羧肽酶活性, 与细菌细胞分裂和维持形 态有关。细菌种类不同, 所含PBPs数目不等。
Thank YOU
R-C-NH-CH-CH2 C—N O =
=
O
CH3 CH-COOH R-C-NH-CH-CH C C—N
D-丙氨酰-D-丙氨酸
=
O
S
CH3 CH3
胞壁酸
CH-COOH
青霉素
青霉素结合蛋白
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转肽酶)
青霉素作用G-机理
(一)作用于细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二)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影响抗菌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药物透过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或阴性菌脂蛋白外 膜(即第一道穿透屏障)的难易; ②对β-内酰胺酶(第二道酶水解屏障)稳定性; ③对抗菌作用靶位PBPs的亲和性。
肾毒性
有
G+强 G-弱
铜绿假单胞菌 及厌氧菌无效
第二代
G+强 G- 稍强
铜绿假单胞菌 无效,部分对 厌氧菌有效
产酶耐药G杆菌感染; 敏感G+菌感染
降低
第三代
G+ 弱 G- 强
铜绿假单胞菌 及厌氧菌有效
高度稳定
重症耐药G杆菌感染
基本无毒
第四代 G+强 G-更强
高度稳定
同上
无毒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的作用机制相似,它和青 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PBP位于质膜,不同的头孢菌素与不同PBP结 合、发生不同效应,使菌体形成丝状体或球 形体,最终溶解死亡。
抗菌谱:止期抑菌剂
◦ 对G+菌作用强 金葡菌、链球菌、 ◦ 对G-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 布氏杆菌及军团菌等高度敏感 ◦ 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及螺杆菌有抑制作用
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 基转移酶(转肽酶),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 过程,妨碍肽链增长,从而特异性抑制细菌蛋白 质合成,是静止期快效抑菌剂。
磷霉素---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第一步 环丝氨酸—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第一步 第一步—在细胞质内完成 万古霉素—主要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第二
步 杆菌肽—主要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第二步 第二步—在细胞膜内完成
ß-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粘肽合成的第三步,阻
止粘肽链的交叉连接,细胞不能形成坚韧的细胞 壁。 抑制内肽酶--中隔细胞壁合成,丝状体,如氨苄 西林 抑制糖苷酶--外周细胞壁合成,不能伸长 抑制内肽酶与糖苷酶,球形体,如阿莫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