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亥革命 省市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

辛亥革命 省市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


巩固练习
2(2008广东单科,11)“人间处处倡民 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 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 现于( ) B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东京 兴中会总会 1895年2月 同盟会 1905年
兴中会 1894年
檀香山
材料一: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 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 容。 —— 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陈天华
邹容
同盟会纲领
1905年同盟会成立
材料四: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 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 清政府决定:饬派 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
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萍浏醴起义
浙皖 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材料一: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 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 容。 —— 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材料二
陈天华
邹容
同盟会纲领
1905年同盟会成立
陈天华
邹容
同盟会纲领
1905年同盟会成立
材料四: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 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 清政府决定:饬派 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
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史”。
“辛亥革命”是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
的百年“转型期”的“开始”。
——著名华裔史学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唐德刚
研究性学习【课后学习】
一、研究课题:
1、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2、“国父之争”——华盛顿、甘地、孙中山,谁是最伟 大的国父? 3、辛亥革命中的荆门人 。
二、资料推荐:
1、文献资料:【1】《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5年。 【2】《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3】荆门文史资料 《地方文史》(第7辑)。 2、影像资料:【1】2011年央视六集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 【2】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
课堂小结
1、知识小结
背景
列强加紧侵略 清政府腐败 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兴起 爆发:武昌起义 成果: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约法》颁布 结果:袁世凯夺取革命政权
积极: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 级革命 消极: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
辛 亥 革 命
经过
影响
2、学情小结
荆门市掇刀石中学
王春梅
巩固练习
1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 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 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C ) A.辛亥革命爆发 B.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史学争鸣
辛亥革命 “基本是一场失败,不是一 个创造”,仅是“政体的变革”。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800~1985)》(纽约,1999年)
史学争鸣
吾人要知道,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 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 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
让 文 明 积 淀 成 人 格
将 知 识 转 化 为 智 慧
授课人 王春梅
人教版· 必修一
第四单元 ·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
意义。
背景篇【自主学习】
图一《马关条约》 签字图
图二《时局图》
图三《辛丑条约》 签字图
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请根据材料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2、满清贵族
4、农民
( 提示:答记者问、对白、三人闲聊、历史短剧等形式不限。)
三、影响篇
结束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社会习俗的变革。 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
史学争鸣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 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 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 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材料四: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 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 清政府决定:饬派 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
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公理未明,旧俗俱在”, 没有进行革命的的资格。 ——康有为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 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 之。 ——章炳麟
章炳麟(1869-1936年) 号太炎,是同盟会和辛 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
材料一: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 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 容。 —— 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材料二
陈天华
邹容
同盟会纲领
1905年同盟会成立
材料四: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 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 清政府决定:饬派 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 于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 2、《临时约法》又是怎么 “约束”袁世凯的?
三、影响篇 【情境创设】
角色扮演: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 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请四个小组的同学, 每组选一种身份,来谈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 发言要有史实依据。
角色身份:1、民族资产阶级
3、帝国主义
一、背景篇
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军事基础:资产阶级革命起义风起云涌。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的爆发。
二、过程篇
1895年 —— 1913 年,资本在 10万元以上的新建的(民族资 材料一: 1901 年到 1905 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 本主义)工矿企业全国有 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 549家,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 为 15%。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容。 —— 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材料二
北京
清帝退位 袁世凯在北京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
武昌 首义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二、过程篇【合作探究】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 令时须副署之。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