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底栖生物学》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海洋底栖生物:指那些生活于海洋底部以及海中物(包括非生物体和生物体)为依托而栖息的生物类群。
2海洋底栖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科学,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海中底栖生物生命活动的各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3污损生物:附着于船舶、码头、网箱、管道等海洋工程设施,此种破坏干扰人类海事活动和生产建设的底栖生物4二分裂:即细胞核先分裂,一般是有丝分裂,但少数情况下是无丝分裂(如草履虫的大核),然后,细胞质也平均分裂为二,因此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如变形虫、眼虫、草履虫等为无性生殖)。
5出芽:与二分裂基本相同,但是形成的2个个体则各不相同,通常是一大一小,大的是母体,小的是芽体,子体由母体产生芽体,成熟后芽体自行脱离母体而成新个体。
有的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芽体(如夜光虫)。
6单沟型:如白枝海绵在薄的体壁上有许多孔细胞沟通外界和中央腔。
水流途径是:外界→进水小孔(由孔细胞构成)→中央腔→出水孔→外界;7双沟系:如毛壶。
这是单沟系体壁凹凸而成。
这样就形成了两种管子:一种与外界相通(流入管);另一种与中央腔相通(辐射管)。
领细胞在辐射管上,两管间的壁上有孔相通或由孔细胞组成的前幽门孔相联络,中央腔由扁平的皮层细胞包围。
水流的通道是: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口→外界;8复沟型:如浴海绵。
这是最复杂和最高级的类型。
在中胶层中形成数目众多的领细胞组成的鞭毛室。
鞭毛室借流入管与外界相通,又借流出管与中央腔相通。
水流的通道是: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口→外界;在水流进入体内的时候,海绵动物得到了食物,进行呼吸和排泄作用。
9逆转现象:某些海绵动物原肠胚形成过程中,具鞭毛的动物级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植物级大细胞瘤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原肠胚的形成恰好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10水螅体:身体呈圆筒状,下端是用于固着的基盘,另一端是周围有很多条触手的口。
11水母体:身体城圆盘状,突起的面称外伞面,凹进的一面称下伞面,下伞面的中央有一个垂管,末端为口。
12世代交替:在水螅型和水母型同时存在的种类,水螅型可用无性生殖(出芽)的方式产生水母型。
水母型个体脱离母体长大成熟后,又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这种现象叫世代交替。
13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独有的,因此也是本门动物最主要特征之一。
由间细胞所形成,一般产生于外胚层,特别是在触手上。
但某些腔肠动物,内胚层也具有(如海月水母和海葵)。
其构造部件主要有刺针、刺丝囊和细胞核等。
具有麻醉和杀死小动物的作用。
14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之为同律分节。
15疣足:是体壁向外的扁平的片状突起。
16真体腔:中胚层之间的腔,其周围为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所形成的腔。
17贝类:软体动物大多数种类都具有贝壳,称之为贝类。
18外套膜:腹足类的外套膜是一层很薄的组织,覆盖着整个内脏囊,它的游离边缘常在内脏囊和足的交接处,周围环绕成领状。
19唇瓣:位于身体的前端,口的两侧,通常呈三角形,一般为单缘,在扇贝科中常有刻板和分枝。
20晶杆:胃腔内常有一个幽门盲囊,囊内有一种表皮的产物称为晶杆。
21厣:腹足类特有的保护器官,它是足部分泌的一种角质或石灰质的物质形成的。
22生殖腕:在十腕目和八腕目中雄性种类有1个或1对腕茎化形成茎化腕,也称茎化腕或交接腕。
23吸盘:腕和触腕穗的内面都生有吸盘,其在腕上的排列和构造,是分类上重要依据。
24漏斗:是头足类的1个很特殊的运动器官,它是由足部特化而来。
25齿舌:位于口腔底部舌突起的表面,由许多横列的角质齿板组成,形似刀。
26孤雌生殖:成熟雌体所产的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7、矮雄:雄者的个体很小,形状特殊,附着在雌体的外套腔内,称矮雄。
28、补充雄体:有些种类,如铠茗荷属是雌雄同体,然后,在其体内又附有一个雄性个体,这称补充雄体。
29、洄游:某些鱼类等水生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环境影响或生理习性,在一定时期内,从栖息地游到另一个水域中生活,经过一段时间,又沿原路线游回到原栖息地生活,这种集体的定期定向有规律的移动称之为洄游。
30水管系统:31管足:32步带钩33再生:二、填空解答问答1海洋底栖生物的经济意义?一有益方面:Ⅰ、洋底栖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国民关系十分密切①食用方面:可供人们采捕食用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不胜枚举,如鲍、西施舌、海参、星虫、龙虾、对虾、锯缘青蟹等众多种类堪称海味之佳品。
②资源量最大的种类已被开发发展为重要的海洋渔业太平洋柔鱼,在世界渔业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西太平洋产量最大,尤以日本居世界之首;舟山群岛盛产的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四大海洋渔业之一;印度以捕捞对虾著称;欧洲、美洲大西洋的龙虾、螯虾渔获十分可观。
③人类养殖海产经济动植物有悠久的历史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可供养殖的对象最多。
有传统的和新种类人工养殖生产的。
当前人工养殖业与海洋捕捞渔业,并驾齐驱,已成为并行的两大产业;我国南北沿海养殖对虾,开拓了沿海居民致富之道,为我国出口贸易创汇的一大产业;鳗鱼与对虾已成为我国从事国际水产贸易的两大产品;牡蛎是世界普及养殖的经济食用贝类,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还有缢蛏、泥蚶、花蛤、江珧、珍珠贝、扇贝、鲍、海参、青蟹等人工养殖生产已广泛推广;我国是世界确认的养蛏大国,世界珍贵的文昌鱼资源主要在我国,近年在生物学研究、人工育苗、驯化养殖方面的攻关已有可喜的成果。
总之,经济底栖无脊椎动物人工增养殖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人们去开拓。
Ⅱ、药用方面药用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也是当今世界日益重视的课题,我国已有了药用海洋生物的典籍,包括明代药医大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民间的调查记载中,底栖无脊椎动物药用种类很多。
Ⅲ、工业方面牡蛎、锥螺等贝壳可被烧为生石灰,是建筑材料,众所周知。
Ⅳ、装饰和观赏贝雕造型艺术上的一枝新花,珍珠粉已是当今青年尤其是姑娘装饰打扮、保护柔嫩皮肤的珍品。
Ⅴ、环境污染监测指标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污染已成为公害,海洋底栖生物首当其冲,研究其种群、群落结构的变化,测定生物重金属积累,可提供作环境污染监测依据。
Ⅵ、应用于仿生学某些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器官结构与生理功能被应用于仿生学。
如:根据鱼的复眼中的许多单眼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的技能,人们设计了鲎眼的电子模型,仿造出电子计算机及仿造雷达系统的聚焦装置,提高雷达的效率等。
Ⅶ、为其他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有孔虫沉积物,可以鉴定古地质年代和勘探石油资源,提供依据。
有许多现生的底栖种类,如海豆芽、鹦鹉螺等被誉为“活化石”,它们是地质古生物研究的重要对象。
热带暖海的珊瑚礁,具有独特的地貌和景观。
独特的地质生态类型,是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学热表研究的对象。
二有害方面Ⅰ、许许多多海洋底栖生物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扰和危害附着于船舶、码头、网箱、管道等海洋工程设施,此种破坏干扰人类海事活动和生产建设的底栖生物被称为污损生物。
如:贻贝、藤壶等等。
有些钻孔穴居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也困扰着人们。
如:双壳类的船蛆、端足类的食木跳虫、等足类的团水虫等等,专门侵蚀钻凿海事活动的木质船只和设施,钻凿热带、亚热带河口内湾的“海岸卫士”红树林,危害很大。
一些专门钻凿侵蚀石灰岩或花岗石的,如:石蛏、某些海笋等,严重时海岸崩塌。
因此,如何消除不利因素防除敌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和课题。
Ⅱ、对农业上的危害陆地的蜗牛、蛞蝓等,刮食绿色植物的叶,对果树、蔬菜、烟草等都有危害。
许多肉食性的螺类,是贝类养殖的敌害,如玉螺、红螺等,能杀害大量牡蛎和泥蚶等,特别是使它们的幼贝,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些草食性的种类,如锈凹螺、笠贝、黑指纹海兔等,常吃海带、紫菜的幼苗,是藻类养殖的敌害。
2、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组织,没有器官。
有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群体,但是群体的每一个细胞在形态和机能上是相似的,除非是少数生殖细胞。
换言之,群体原生动物是由多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细胞聚集而成的。
原生动物虽然是单细胞,但有机体所有的机能都全部具备,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原生动物的体形各异,但一般都很小,最小只有2um—3um,一般多在30um—300um之间,除海洋中的有孔虫个别种类可达10cm 长外,一般最大的只有2mm左右。
3、原生动物有几种营养方式?请简要说明?全植营养:这是鞭毛虫中具有色素体的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它们和植物一样,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自身。
全动营养:即吞食其他的生物或有机碎片为食。
如:变形虫用伪足把食物包裹到身体里面进行消化吸收。
许多纤毛虫也属于这个典型—由于胞口和胞咽的纤毛摆动,微小的生物进入胞咽后就成了食物泡的内含物,在胞内被消化、吸收,不能消化、吸收废物从胞肛排出体外。
腐生:一部分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与绝大多数的寄生原生动物都是借渗透营养的,既用身体的表面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现成的有机物(如孢子纲)。
4、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哪些?运动胞器:鞭毛、纤毛、伪足等用于运动。
鞭毛:是鞭毛虫纲的运动器官。
鞭毛是细胞质伸展出来的丝状伪足,里面基部有一根具有弹性的轴丝。
由于鞭毛的摆动,身体可以向前移动,鞭毛的数目随种类而异,一般只有1根—4根,多的6根—8根。
纤毛:是纤毛虫纲的运动器官,它的结构和鞭毛基本相似,不过,一般纤毛较短,数目较多,纤毛可以愈合成波动膜,也可合成棘毛。
伪足:是肉足虫纲的运动器官,也就是细胞向前方伸出的部分。
伪足不但可运动,且能摄食、排泄,因为在伪足伸展过程中,可以把其它细胞和微生物包藏在细胞内,形成临时食物泡。
5、腔肠动物的生态特点是什么?分布:腔肠动物都是生活在水中,除几种水螅水母类,如水螅、桃花水母外,全部海产。
生活习性:腔肠动物两种体型的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一种是水螅体,完全营底栖生活,一般附着在海底物体上;另一种水母体,几乎完全营浮游生活。
食性:不论水螅体或水母体,都是肉食性为主,触手就是它们的捕食器官。
栖息:在腔肠动物中,可以看到共栖和共生两种生态现象:共栖现象和共生现象。
发光。
6、根据哪些分类依据,腔肠动物分哪几个亚门和几个纲?根据腔肠动物的形态构造、有无刺细胞和缘膜,以及生活史中有无世代交替现象等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分2个亚门,4个纲。
有刺胞亚门:水螅虫纲、钵水母纲、珊瑚虫纲;无刺胞亚门:栉水母纲;7、珊瑚礁分几种类型?并加以说明。
岸礁:是紧靠陆地的沿岸地方,当退潮时便露出水面。
堡礁:离岸稍远,大轮船已能在其中航行。
环礁:孤立在海洋中,通常露出水面,作环状罗列。
环内的水,便叫礁湖。
8、什么是异沙蚕体?其形态上有哪些变化?具生殖态的虫体称为异沙蚕体;异沙蚕体形态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①四个眼睛明显变化;②围口节触须变长;③身体的中、后部疣足舌叶加宽变扁,尤其是足刺叶(刚毛叶)变为叶片状或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