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组织建设

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组织建设


三(2)班 人数 男22人 队员人数
女20人
2月 下旬
3月5 日前 后
1.班会《寒假见 闻---祖国新貌》
2.出一期专题黑 板报
布置收集 “为祖国勤 奋学习”的 故事
视力 检查
42人
班委明确 分工职责、 强调合作

二、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
织建 结立 构班
级 的 组
确立组织目标 组织规范 组织机构
具体指导

C、先熟悉、了解,再选拔积极分

初步形成了班级核心, A、加强班干部培养,发挥其骨干 班级的行为规范未成为 作用 学生共同需要,集体舆 B、扩大积极分子队伍,进一步开 论未形成,班级奋斗目 展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标未成为共同追求和行 动的动力
基本具备一个健全班集 A、提出更高奋斗目标
体的要素
B、进一步加强对班干部和积极分
子的培养
C、重视小群体和个别教育
D、提高活动质量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原则
促进学 生积极 发展的
原则
学生 主体 原则
民主 性原

开放性 原则
3、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1)途径:
A、通过班级常规工作开展班集体建设 B、通过各种班级教育活动进行班集体建设 C、进行班集体发展水平的评估
4、作用:
正面(1)丰富班级的存在形式,丰富生活内涵; (2)是小学生获得一些课程以外知识的重要来源; (3)满足对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 (4)对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有特殊影响。 (提供兴趣爱好的支持性环境;对成员的独特性
提供保护性环境) 负面
第二节 小学班级组织的建设
内容与 方法
→ 个性发展
促进小学生交往的发展
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定义:不是由“官方”文件、制度规定而组 建的,没有正式群体组建的强制性,它是班级 组织中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 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
2、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一致型
偏移型 冲突型 3、类型: (1)玩乐型 (2)学习型 (3)功利型 (4)违规型 (5)人际吸引型
(二)既有班级组织 1、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班级情况 (2)准备好“就职”演说,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
象” (3)做好对班级生活的新设计 2、改进班级组织机构 3、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 4、改进班级组织规范
(三)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发展的最高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
三阶段:初建班集体阶段
目标与 计划的
制订
机构的 个别教育 活动的 建立与 与偶发 组织与
发展 事件的处理 开展
班级教育 力量管理
一、班级目标与计划的制订 1、班级目标(愿景)
(1)定义:指在长期的或某一阶段,整个教育工
作或某一项教育活动所要得到的成果。 (2)作用:既是班级管理的起点,又是评价班级管理绩 效的依据和标准。 (3)依据 (4)目标制定的注意点: 发展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远景目标、中景目标、近景目标
马卡连柯主张以活动为中介,建构一个由小到大、 由近及远的体标。他认为作为目标提出来的前景, 能吸引集体成员去取得所希望的成果,唤起建立 未来的希望,激起创造欢乐的情绪和前进的意向, 所以又称“明日欢乐教育”。
2、班级计划的制订 (1)定义:指班级教育活动之前预先拟定的有 关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第二章 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组织建设
第一节 了解与研究小学生 一、关注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个体研究)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 (1)红灯频亮的健康状况: 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龋齿患病率极高;体重失
常,体型变形;学生高考体检合格率低;自我保 健意识薄弱。
(2)原因:
养育不当; 教育初步形成阶段

班集体建成阶段
(2)班集体的特征: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班 级里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形成了正确的 集体舆论
阶段
组建班级 阶段
班集体初 步形成阶 段
班集体形 成和发展 阶段
特点
措施
师生之间很陌生,学生 A、建常规,提切实可行要求
无班级概念,靠班主任 B、以活动促交往,增进班级凝聚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案例思考:如果同学们是这个班主任,你会怎么 劝说袁凯的妈妈呢?N
袁凯是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在一年级时学习还比较 认真,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到了二三年级,他 上课没以往专心了,作业也马马虎虎,考试时一些 不该出错的地方也老是出问题,学习成绩开始下降, 言谈中流露出不爱学习的情绪。妈妈对此很着急, 经常对他讲道理,从明确学习目的讲到端正学习态 度,从个人的前途谈到祖国的未来,从家庭的幸福 谈到四化建设,费了不少口舌,他却瞪着眼睛直摇 头。有时他也下决心认真学习,可总是不能坚持, 气得妈妈直掉眼泪。
特征:
认知结构趋于完善; 情感表现走向深刻; 意志力量有所提高; 潜力无限的个性特征 二、关注小学班级的性质与作用 1、小学班级的性质:一种正式组织
2、 作用: (1)班级生活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班级生活→ 促进儿童兴趣发展
(1)任命法:由班主任进行任命。 (2)民主选举法:由全班同学进行不记名投票
选举。 (3)竞选法:由学生竞选班干部。 (4)自荐法:让学生自荐,自己组阁。
(5)干部轮换制:每个学生都轮流做班干部。
2、确立班级组织目标 3、形成组织常规 (1)入学教育 (2)在平时班级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规范教育
松散的群体 组织 集体
(一)新建班级 1、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 (2)建立班级组织结构
A、 对学生开展班级组织生活的教育 B、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 C、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要求了解每个岗位的责任) 选拔: 培养方式:
★选拔班级学生干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它
们的利弊如何?各在什么时候运用?
(2)作用
(5)计划制定的注意点:
具体化
计划的针对性
班级管理的起始环节 参与性
(3)类型
综合比较
学期计划,月、周 规范性 计划和专题活动 计

(4)学期计划案例
杭州市× ×小学三(2)班学期工作计划 (2006年2月27日)
班级
班级基 本情况 分析
班级教 育目标
班 级 教 育 工 作 安 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