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 毛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18 毛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是 无产阶级共和国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苏关系亲密期1950-1955年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低息贷款; 援建156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军事,能源,钢
铁,机械,国防等; 无偿提供大量技术资料和文献, 大规模派遣苏联专家来华 大力培养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一五计划,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初步的设想:
•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 体农业的集体化。
•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 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 义。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有利的国际环境
朝鲜战争爆发 后,1950年06月毛泽东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八次会议上号召“全 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 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 任何挑衅”。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 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
1950年02月22日,中苏 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能 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文集》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个体经济受小农 经济的局限,增 产潜力有限
农业要为城市 和工业提供生 活用品和原材

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 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 础,依靠它本身的力 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 业化的发展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经济构成: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
•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 本建立
•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
本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国营 合作社 公私合 个体 资本主 经济 经济 营经济 经济 义经济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195
6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 社会
(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 政(民族资产阶级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 有一定地位)。
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非社会主义 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
民族资本 不完善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谈谈党提出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我国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
1950年6月,毛泽 东在七届三中全会 上作了《为争取国 家财政经济状况的 基本好转而斗争》 的报告和《不要四 面出击》的讲话。
♣性质:过渡性社会形态,隶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时间:1949年——1956年 ♣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 主义革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 义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 9
的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转变的
的社会形态。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思考
如何理解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 一个过渡性质 的社会?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过渡时期”这个概念,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列宁的 具体革命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 依据,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不断总 结发展这一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防体系框架。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建国初中国同各国建交表
国别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 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 义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
建交时间 1949.10.3 1949.10.4 1949.10.5
国别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 共和国
越南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共和国
阶级
民族资产 阶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①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 矛盾
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 的矛盾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 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 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 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 即逐步过渡。
19.1% 1.5% 0.7% 71.8% 6.9%
主导
主体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9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 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形态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总路线
主体
工业化
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紧密结合
农业
三大改造
手工业
两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第3章 社会主义改有造机理统论一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工业化不可逾越 的原因是什么?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 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阐明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 则
政府向农民发 放国家基金贷 款。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1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贫农和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 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在农村 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改造 采取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
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 体经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道路。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 斯提出,要通过 合作占有和生产 来改变私人占有 和生产的小农经 济。列宁也有过 类似的论述。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总路线的实质和最显著的特点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 为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显著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 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马克思
♣ “在资本 主义社会和共产 主义社会之间有 一个政治上的过 渡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阶段
马恩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 产 主 义 发 共产主义第一展阶段 历 程
过渡时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列宁
♣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必须经过 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 会议上,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
第3章 《社土会地主改义革改法造》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 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包 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
信大祥绸布店改挂公私合营招牌 常熟市公私合营利泰纱厂
1956年的领息凭证
•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为了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两者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发展内 在的必然性。
• 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 纠正和发展。
• 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失误就 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具体过程:
• 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 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10年或者 以后才开始过渡。
• 1953年5月,毛泽东在对李维汉一个报 告的批语中,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基本内容。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和总任务。

矛盾


主 义
资产阶级
五种成分
国营经济
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