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思维与语言
•
尽可能多的写出砖的用途 (3分钟)
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对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 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做常规思维。 例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定理、公式解决教师讲 过的例题相同类型的题目,就是常规思维。 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 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做创造思维。 例如,小说家创造小说、工程师研制出一种新仪 器,都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高级的思维过程, 它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
二、思维的分类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以具体动作为工具解决直观而具 体问题的思维。
例如,儿童用小棒刺激抓到的小虫,看看它有 何反应,或是将小虫的身体支解开来,看看它的内 部构造。动作思维是技术能力的重要成份。修理工 人就是通过动作思维来检修机器。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 规律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到的“考虑”、 “思考”、“想一想”等,都是指思维活动。认知心理 学认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映像为中 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
(一)界定 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 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第五讲
思维与语言
一、思 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第二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引言:何谓思维?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一、思维的概念
图A
答案
2.比较和分类
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 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比较是以分析为基础的,只有将各种事物的心理 表征分解成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才能对这些 部分、属性或特征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要确 定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异的关系,因此,比较也 离不开综合。
例如,到商店买电视机,总要先了解一下各种品牌的电视 机的性能、结构、价格等特点,这就是分析。通过对不同 品牌的电视机的特点的一一对比后,还要结合在一起比较, 这就是综合。通过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比较活动,才能最 后决定买什么品牌的电视机。
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 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辐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的思维活动。例如,由 A>B,B>C,C>D,得出唯一结论:A>D。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 出大量不同的结论的思维。
例如,教师发现一名学生缺课,就会想出这个学 生缺课的各种可能性。发散思维得出的各种结论 是否适当,需要通过辐合思维进行检验。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
例如,学生学习各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 都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进行。
抽象思维
抽象思惟一般有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类型。 经验型者 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 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如工人、农民运用生 产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多属于这种类型。 理论型者 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 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 的思惟多属于这种类型。经验型的思惟由于常 常局限于狭隘的经验,因而其抽象水平较低。
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结果
采用D=B-A-2C 采用D=A±C 方法 人 方法的正确解答 方法的正确解 错误 数 (%) (%) ( %)
79 57 81 0 17 100 2 0
组别
实验组 控制组
桌上有一根蜡烛、一盒火柴、和一盒图 钉,想办法把蜡烛固定在墙上。
创造性自测
测定时,对符合你情况的用“√” , 不符合的用“×”,不确定的用“0”,或 不记符号。你必须用直觉判断,只用几秒 钟在每个题上标出符号,才能客观地反映 自己的真实情况。共有50道题目。
比较的作用
•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方式。比较的 作用不仅表现在决策活动中,而且广泛地 表现在各种认识活动中。只有通过比较, 人们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将事物归于不同类别,并最终把握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3.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 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 的非本质属性。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布置教室时,同学们会在头脑中将各种装 饰物的形象进行安排,形成各种方案,再选择最佳 的方案。形象思维是进行艺术创作和科学发明所必 备的条件。发明家的新产品外观设计、画家对构决的因素:
1、动机强度
在一定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动机 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状态 下,人的思维活动才有较大的准确性与灵活性,更好的解决问题, 并且这一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还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变化。
2、问题情境
一般说来,问题情境越复杂,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与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如,人们对各种钟、表的抽象就是,将“能计时”这个 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大小、形状等非本质的属性。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抽取出来的 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例如,我们把“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意思是无论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只要它具 有“由三条线段组成”和“封闭图形”这两个特征,就是 三角形。
水壶问题
三个没有刻度的水 壶A、B、C,我们只 知道它们的最大容 量,要求用这三个 水壶倒出我们需要 的量。下面的列表 中,目标表示我们 需要的量。请你分 别记下每一个问题 情景下你是怎么达 到这个目标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所求 水量 D 100 99 5 21 31 25 22 6 20 18
形象思维
从发展水平可区分出三种: 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惟是学龄前儿童(3-6、7岁) 的思惟,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之中一般的东西,不 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 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惟是一般成人的接触大量事物 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惟; 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惟是科学和艺术思维,它是在 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形成创造性结果的过程。它是人类思惟的一 种高级和复杂的形式。
4.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是在人脑中把一类事物按一定的顺序和 层次组成统一系统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编写提纲、列图 表等,都是系统化的工作。
具体化则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 知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或实际工作中,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具体问题, 就是具体化的表现。
(二)思维的特征
3.问题性 问题是引起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是人们在认 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理 论与实践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怀疑、焦虑 和探究的心理活动倾向。这种倾向就推动了人 们的思维活动的进行。同时,思维还主要体现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 都是以思维活动为中心。
3、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 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 易摆脱物体固有功能的局限而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4、定势
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问题带 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可以说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 备状态容易使人以某种比较习惯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 应。它对问题解决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6.我花费较多时间来考虑别人是怎样来看待我的。 7.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要比得到别人赞同重要得多。 8.我不尊重那些做事似乎没有把握的人。 9.我需要的兴趣和刺激比别人多。 10.我知道在考验面前,如何保持自己的镇静。 11.我能坚持较长的时间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 12.有时我对一些事情过于热心。 13.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我倒常常会想出好主意来。 14.在解决问题时,我常常凭直觉来判断对或错。 15.在解决问题时,我分析问题快,综合收集资料慢。 16.有时我打破常规,去做我原来并未想到要做的事。 17.我有收集东西的爱好。 18.幻想促进我提出许多重要的计划。 19.我喜欢客观而又有理性的人。
一辆小汽车冲出马路撞到了大树上,请问原因是什么? (3分钟)
三、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分析与综合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 其它的思维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 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 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 例如,把神经系统区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将中枢神经分为脑和脊髓,将脑分为大脑、小脑、 脑干、间脑……;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又分别担负 不同的功能……。通过这种分析,人们就很清楚地 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结构。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表征,具有概括性。 所谓概括的表征是指,思维活动所表征的是 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称共同特征),而 不是客观事物具体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变化 的规律,而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变化。
(二)思维的特征
2.间接性 事物本质是隐含在事物内部的,事物变 化的规律是包含在各种复杂的变化中的, 它们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必须以已有知识 和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才能认 识到。因此,思维具有间接性。
1.我不做盲目的事,也就是说,我总是有的放矢,用正确 的步骤来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 2.我认为只提出问题而不想获得答案的事情,无疑是浪费 时间。 3.无论什么事情,要我发生兴趣,总比别人困难。 4.我认为,合乎逻辑、循序渐进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 好方法。 5.有时我在小组发表意见,似乎使一些人感到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