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是关于人们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是关于人们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是关于人们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人们在没有学习逻辑学知识之前,也在不自觉的运用和遵守着思维的形式与规律。

但是学好了逻辑学知识,可以使人们变原先的不自觉为自觉,对人们的思维加强规范性,让人少犯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错误。

逻辑学作为工具性学科,学好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探求新知识;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和有效论证思想;有助于人们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但是注意,它的作用仅仅是“有助于”,也就是说,学好了逻辑学并不能替代其他具体学科,还必须具备其他专业知识。

如何学习呢?逻辑学自身的规律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非常密切,不懂基础知识,无法学习深化知识。

因此,学习这门知识,必须从基础学起,循序渐进。

学习起来可能有难度,各个章节的内容难易程度差别较大,容易的可以自学完成,相对困难的,可以求教于老师。

当然,“百度知道”也是个很好的空间,如果你遇到问题,在这里可以有人回答,甚至于耐心的讲解,这里还是有不少精通逻辑学知识的人,但是最好你在提问前要多累计分数,这样会提高回答者的积极性逻辑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定理对命题进行推理和判断,这有助于我们发现真知,揭穿谬误.而非形式逻辑则主要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我们养成用逻辑学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寻找快乐,让自己,也让他人都过得快乐一点.除此之外,我认为其他的都是在为着这个
目标而间接的追求. 快乐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但它也需要有一定的现实作为基础. 如何在个人的主观感受
和现实之间去达到一个平衡?我不知道, 我也在追寻.
小的时候,我们好像都是有着种种的想法.长大之后,面对现实的生活,之前的想法都抛诸于脑后,再也不记得了. 理想主义者就这样慢慢地变成了犬儒主义者. 也有的人,还是抱着"伟大的想法",对世间有着种种的不满,愤世嫉俗,或者寻求逃避.
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不是为着理想而勇敢地死去,而是为着理想而活着.
追求我们想过的生活, 保留自己的一些信念和原则. 不要完全是适合这个世界的每一点,让自己变得什么原则都没有. 也不要对这个世界总是什么都看不惯.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看不惯而改变,但会因为我们努力改变这个世界的行动而改变. 空谈没有用, 如果我们看不惯,那就去一点一滴地改变.
他们所沾沾自喜的从变动的﹐关联的观点看事物﹐亦无甚麼不对处﹐亦无人反对。

他们所讲的对立统一亦无人反对。

事物有对立﹐有不对立﹐对立的有衝突的﹐有不衝突的。

这些原都可以说。

具体存在的事物原有无穷的复杂性﹐若有所当﹐从那一面说都可以。

没有纠缠较量的必要。

时下讲辩证法的人多得狠。

他们所用的矛盾一词之意义﹐所意指的事实﹐所讲的对立统一﹐都和共党的唯物辩论法所讲的大体无二致。

天地间不只一物就有不同。

有不同﹐纵有不对立﹐亦有对立﹐纵有不相反﹐亦有相反。

相反的﹐纵有不衝突﹐亦有衝突。

你要在衝突的地方说矛盾﹐说就是了。

无论衝突不衝突﹐只要相反就说矛盾﹐你要这样说﹐我也无可如何。

反正事实如此。

这种事实﹐共党讲﹐非共党的人亦讲。

就是程明道当年也说: 天地无独有偶﹐静夜思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共党看见必以為这就是讲的唯物辩证法。

但是程明道决不是唯
物论者﹐亦决不会赞成唯物史观。

他若生在今日﹐必反共。

可见若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就是这一类的事实﹐没有反对的必要﹐也不必怕。

他讲﹐你也讲就是了。

要者单看谁运\用的好﹐论观察的巧。

但是你却不要以為这就是「辩证法」的本义﹐辩证法只是此﹐只如此。

你也不要随着共党胡说﹐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在下﹐脚在上。

黑格尔讲辩证法的层次并不错。

他不在「知性」一层上讲。

他从「知性」以上「主动的理性」( ) 一层上讲。

他从这一层上所发的精神表现的发展过程上表现辩证的发展。

这是辩证法的本义。

要懂得这种辩证法﹐必须懂得精神生活的开发。

否则﹐只看辩证法本身中的那几个名词﹐毫无意义。

若懂得精神生活的开发﹐你真可以见到其中辩证发展的必然性与真实性﹐反而这种辩证的发展更可以使你更深入地更严肃地认识精神生活之丰富性与广大性。

这是马克思派所完全不能了解的。

復次﹐黑格尔并不注重从外在的具体事物上讲辩证。

精神表现必须从实践上见。

他是从精神在实践中贯澈着物质( 自然) 上显出「精神表现」的辩证发展。

所以﹐严格说﹐辩譕法并不能单从物一面讲﹐或单从心一面讲。

马派完全不了解此义。

他们只把辩证法的那些名词袭取来用于外在的具体事物上﹐这只是辩证本义的应用与比附﹐在具体事物的对立相反上比附。

他们这种比附应用究竟有何意义? 他们所意指的事实狠简单﹐只是「天下事无独有偶」﹐只是「对立统一」一句话﹐只是变动的关联的看事实。

若单从这裡繁為推演﹐只是浮辞滥调。

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它不能成就任何学问。

我在本文裡愿意确定它的层次与意义﹐我不必在「无独有偶」这种具体事实上去纠缠。

復次﹐他们从外在的具体事物上讲辩譕﹐復开為叁大法则: 一為质量互变法则﹐二為对立物的统一法则﹐叁為否定之否定法则。

并谓此叁大法则已由黑格尔所确立。

并谓由黑格尔逻辑学中「存在论」引出质量互变法则﹐由本质论引出对立统一法则﹐由概念论引出否定之否定法则。

此皆乱说。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想从「绝对之有」起﹐藉辩证的发展﹐把知识对象的各种领域中的基本范畴推演出来。

他这部工作实在是一个大把戏。

质量不过是许多范畴中的两个范畴。

他何曾把质量在辩证发展中的转化列為辩证法中的一特殊的大法则? 辩证的法则只是对立之统一与否定之否定﹐而此两句实是一义。

这个辩证的意义﹐在他全书中到处表现﹐何曾如说者所安排? 本文关於黑格尔的学问﹐不多说。

在此只一提耳食者之谬。

春秋战国虽然诸子林立,然能称之学、家的也只有儒、墨两家,至战国儒墨并称显学,儒分六家,墨分三家。

墨子原学儒,后建墨学,却立论全在破儒家之说,如儒家信天命而不讲天道,而墨家则专立《天志》《非命》诸篇,又如儒家重厚葬,而墨子著〈节葬〉,儒家不言鬼神,而墨家著〈明鬼〉,儒家重乐、礼,而墨子著〈非乐〉诸篇,然我对其〈兼爱〉〈非攻〉诸篇最为佩服,那种对爱的重新诠注,在当时无谛是石破天惊,这大概也是后来为什么墨家会由显学突然消失的原因之一,但这一学说已比儒家“亲亲有术,爱有等差”不知要进步多少,当然墨子是一个君权神授的坚决维护者,但他对此作了一些修正和限定,那就是君主是否能实行兼相爱,交相利,,能则上帝护之,不能则上帝惩之。

墨子由于相信经验和实用的重要性,这必然会导致对某些实用器械的发明,然而,在仍很讲究道德的墨子看来这只是小技,
他认为发明一个会飞的木鸢,不如发现一个治国的道理。

他的后学们比起他来要说是更注重前者,而非后者,墨学至战国出现了许多别墨,他们的学说都在〈墨经〉中,他们把墨学引向逻辑学和物理学,这本书包含了逻辑学、算学、形学、光学、力学、经济学许多学科的内容。

别墨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它不再纠缠于名实相符,而只提出名实在名学上作用,在于其学说实有科学的精神,在于其论知识,重在经验,重在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