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九十年代小说
2、在群体性写作氛围中注重对个人经验、个体特 征的呈现,形成小说个体化艺术特征。
3、寻求各种艺术样式、文学体裁、艺术手法的融 会贯通,体现出较自觉的文本意识。
4、民间的发现和传统审美趣味的回归。
二、多元的小说景观
(一)新写实小说
①新写实小说以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 《风景》为发端,早在1987年就已崭露头角并 备受社会关注。
②新写实小说显示了其独特的美学追求:作家始 终保持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力求呈现生活的原 生状态即零度情感。
③进入90年代,新写实小说艺术原则进一步完善, “悲剧性”也渐淡化,“消解”、“反讽”特征 日趋明显。
(二)新体验小说 1994年《北京文学》推出的一种以强调亲历性、可读
性的小说创作,其代表作有陈建功的《半日追踪》、刘 庆邦《家道》、毕淑敏《预约死亡》等,它以亲历性为 基点,强调作家以生活参与者的身份去亲历民间生活, 体验现实真味。
2、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的特点与局限
①这类小说表现最多的是国有企业生存的艰难。而国有企 业的艰难最突出的表现在企业工人的生存窘迫上,而其 中最尖锐的就是企业工人的失业下岗问题。
②在表现国有企业世纪末艰难的同时,一些作家试图找到 解决或克服这种艰难的办法,并且不无天真地在作品中 开出自己的药方:“分享艰难”。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新写实小说 刘震云等 新历史小说 陈忠实等 女性写作 王安忆 陈染等 转型期先锋小说 余华等 文化道德小说 张承志等 其他
第一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一、90年代小说创作的特征: ——多元并存,多向发展
1、普遍放弃对形而上价值的执着追求,转向对现 实生存场景、生存状态和生存体验的展示。
③“分享艰难”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明显的性格分裂性。作 者借助种种容忍与谅解、无奈与心安理得的情绪渲染, 使这些人物——基层政府或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完成了 对自己道德形象的包装。他们在使用各种包庇纵容、拉 拢腐蚀等不正当手段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同时,又以正 面形象出现,比如有着强烈的道德自律感和自我牺牲精 神,为企业解决困难而绞尽脑汁、东奔西走。
2、新生代作家的分类
①哲学型(或技术型)以鲁羊、东西、刘剑波为代表。
②写实型,以朱文、韩东、邱华栋、述平为代表。
③诗意型,以毕飞宇、李洱为代表。
④私语型,以陈染、林白、海男为代表。
3、新生代小说的特征
①新生代小说家们认为,写作等同于生活本身。 这使得小说写作与作家的个体存在在本质上等 同起来,这导致新生代作家对自我经验的偏执 与坚守,这种偏执与坚守呈现为欲望化和私人 化两种形态。
②新生代小说在艺术表现为对“返朴归真”境界 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叙述人的返朴归真、叙述 方式的返朴归真和叙述语言的返朴归真。
4、新生代小说具有明显的问题与局限。
(八)长篇小说的繁荣
第二节新写实小说 刘震云等
一、与传统写实小说相比,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①与传统写实小说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 说善意表现的是世俗化的日常生活和人生。
(四)历史小说
表现最活跃的是清史题材的作品,凌力的 “百年辉煌”系列,二月河的“清宫帝王系 列”、唐浩明的《曾国潘》、穆陶的《林则徐》 等。另外还有杨书案的《孔子》、刘斯奋的 《白门柳》、吴因易的“唐宫八部”等。
(五)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小说在创作理念、叙事方式、语体 特征、审美意趣等方面与传统历史小说完全不 同,它不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来构筑历史故 事,而是把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 来表现当代人的人生态度与思想情趣。新历史 小说主要体现作家的人文关怀、危机意识和文 化氛围上。
(三)新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 1、 1994前后,新写实小说逐渐淡出文坛,继之出现
的有影响的小说现象是表现对现实高度关注的“现实主 义冲击波”。代表性作品有关仁山的《大雪无乡》,何 申的《年底》、《年前年后》、《穷人》,谈歌的《大 厂》,刘醒龙的《分享艰难》,李佩甫的《学习微笑》 等。此类小说因切合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特 定的社会现实,对现实主义表现出新的美学思考,而在 90年代花样翻新的小说格局中脱颖而出,代表了20世纪 末小说的一种世俗化流向。
②不同于传统写实小说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 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是对生存 本相的关注。
③与传统小说的典型形象的塑造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 的是凡俗的芸芸众生,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所谓“小人 物”。
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小说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 新写实小说保持着一种叙述语调,掩盖叙述主体的倾 向性。
(七)新生代小说
1、在世纪之交相继产生影响的作家群包含三个亚群落: 一是有着“新生代”或“晚生代”等多种命名的作 家,包括韩东、朱文、鲁羊、述平、邱华栋、何顿、 毕飞宇、刘继明、东西、李洱等;二是以“70年代 后”命名的卫慧、棉棉、周洁茹、戴来、朱文颖、 金仁顺、盛可以、赵波等;三是更年轻的“80年代 后”写作者,如韩寒、郭敬明、春树、张悦然等。
二、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①刘震云80年代善于通过“单位”这个窗口透视社会人
生。刘震云笔下,“官人”们的钩心斗角,小人物的 挣扎奋斗,虽然平常却又耐人寻味。90年以故乡为 题材的一系列长篇新历史小说《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乡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揭示欲望、历 史和人的存在种种荒谬性、非理性和随意性。 ②池莉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作品大多描写对爱 情的寻觅与对幸福的追求,并将这种寻觅与追求和痛 苦烦恼联系在一起,如《雨中的太阳》、《月儿好》、 《少妇的沙滩》等。80年代后期的《不谈爱情》、 《太阳出世》、 《烦恼人生》被称为“烦恼三部 曲”,全面揭示生命流程中恋爱结婚、怀孕生产、带 儿子上下班的生存状态,贴近生活,平民化特征突出。 90年代中期,池莉的小说视野发生了转移, 《来来 往往》 《小姐,你早》《口红》、《生活秀》、 《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等探讨了社会生活 中城市中年男女的婚姻感情问题。
(六)女性主义小说
90年代女性主义小说呈多元发展态势。其中 有穿越80年代、在90年代风采依旧的作家,如 张洁、铁凝、王安忆、迟子建等女性作家,其作 品表现从政治话语向性别话语的演变,对男权政 治中女性命运的主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90年 代崛起的有陈染、林白等人的“私人化写作”和 徐坤、斯妤为代表的解构性写作两种倾向。20 世纪末在卫慧、棉棉等“美女作家”那里则发展 为对女性隐私的卖弄,缺少节制的性的展示,末 日般的狂欢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