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临床资料
2007~2009年收治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并发症患者216例,其中脑出血92例,脑梗死1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男168例,女148例,年龄58~92岁。

常见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⑴观察:①呕血和便血。

呕血时常混有食物残渣,呈咖啡色样,有难闻的腐臭味。

部分病人呕血并不明显而血便相当严重,解大量的柏油样便,每天数次,个别病人解鲜红色大便。

②观察是否有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烦躁、出冷汗、头晕、面色是否改变,心悸、脉搏快甚至休克的表现。

③及时查大便潜血,必要时急查血色素了解出血情况。

⑵护理:①给予冷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或插胃管并留置,定时鼻饲氢氧化铝凝胶及去甲肾上腺素。

②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

烦躁不安者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③监测生命体征和注意呕血、便血情况,记录呕血量和便血量,估计病人的出血情况和病情的变化。

④对于出血量较多或贫血明显病人,应积极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密切观察血压,做好输血护理。

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发生在起病数天后,体温逐渐升高。

大多数病人伴有心率增快、呼吸增快、出汗及痰量增多,甚至呈黄色黏稠痰,肺部可听到水泡音等征象。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常增多。

⑴观察:①有无寒战、高热。

体温在病后数天起逐渐升高。

在39~40℃,呈稽留热。

②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呼吸的节律、深度。

③咳嗽、咳痰情况。

特别观察痰的性质和量。

多数病人病后第2天起痰液增多且稠。

⑵护理:①保持病房环境卫生清洁,严禁探视者吸烟。

②定时翻身、叩背、鼓励咳嗽、咳痰。

昏迷病人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痰液黏稠而难以吸出,使用一次性射流雾化器,湿化呼吸道后吸痰;或根据情况做好气管切开的术前、术后护理。

③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④保持输氧、输液的通畅,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脑心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损害累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到影响,神经体液障碍而引起心脏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⑴观察: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注意有无气急、发绀,肺底有无湿性啰音,心界是否扩大,心音是否低钝,有无心动过速和心律紊乱体征,及时常规检查心电图,以发现特异性ST-T改变,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等。

⑵护理:①绝对卧床,尽量避免过多搬动病人。

②保持安静,避免病人躁动和抽搐,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③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持续吸氧。

⑤记录24小时出入量。

⑥输液速度限制在30滴/分以内,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急性脑血管病时,应用脱水剂和激素、呕吐、出汗过多、
不能进食等原因,常易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可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病所致的脑损害。

护理:①神志清醒的病人鼓励进食,少吃多餐。

昏迷病人48小时后插胃管鼻饲,定时注入食物。

补充足够的热量。

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根据出入量的多少来调整进食和输液,尿量多的病人除常规补钾外,应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尿量少或无尿的病人禁忌补钾。

③合理有效的输液,不能进食或有酸中毒病人应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静滴。

泌尿系统感染和尿潴留:脑血管病病人并发泌尿系感染多见于留置尿管的病人,特别是女性患者。

病人多昏迷或失语而不能自述,多无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有发热,病情加重,意识障碍加深,常需查尿常规才能明确诊断。

压疮: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大多昏迷和不能翻身,合并压疮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最常发生压疮的部位是腰骶部、髋部、内外髁及足跟部等处。

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充气式气垫床,建立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防擦伤皮肤。

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如有大、小便、呕吐物及出汗等污染床褥应及时更换。

参考文献
1 吏玉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