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教育要转变观念,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于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校在教学实践中,改革课堂模式,提出“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育现状的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是五段式教学: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
该课堂教学结构存在诸多问题:1.1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学习,有劲使不上。
教师满堂灌,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始终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空话。
1.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
课堂上重点传授知识,学生听懂了,就认为完成任务了,其实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特别是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做”是最好的学。
1.3缺少针对性,达不到因材施教。
教师照本宣科,千篇一律,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4重复训练,课外作业负担过重。
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这样,必然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
1.5部分学生“陪读”现象严重。
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英才”教育现象非常严重,部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陪读”现象非常普遍。
2、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入手,从根本上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革除“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一步:定向自学。
教师首先指定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设计的预习思考题结合课本进行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教师要同时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大体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小组讨论。
在自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学生已经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
教师将全班同学搭配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学习小组,小组内部经过互相交流、研讨,共同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一部分问题。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小组发言人,将问题提交到全班解决。
第三步:交流反馈。
在教师主导下,各小组推出的发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发言,由全班同学共同努力,解决掉大部分问题。
最后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就是本节课教师教学的重点。
第四步:精心点拨。
针对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结合学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讲授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透彻到位,始终注意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到“三讲三不讲”。
第五步:穿插巩固。
“精讲”之后,跟上“精练”。
在教师对重点问题讲解后,接着利用学案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
检测之后,学生交换,互批互改,个别问题,教师强调。
在这个教学环节上,我们的硬性要求是随堂检测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监督。
检测过程中,学生不准看课本和笔记,不准相互讨论,以确保检测的真实、有效。
第六步:展示提高。
在一节课结束之前,适当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自习课上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知识迁移、总结提高。
3、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3.1布鲁纳的结构主义与发现教学模式。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创立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如何教法?”在“如何教?”这一方面创立了发现教学模式,该模式有三个方面,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采用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实现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发现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独立地思维和探索得出问题的结论,学生积极思考,活动,探索,获得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记住。
3.2掌握学习理论和掌握学习模式。
掌握学习理论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地卡罗莱大学的约翰卡罗尔提出来的,70年代初由美国的布卢姆加以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以“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为主要思想的新的教学理论,其目的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布卢姆认为“任何教师都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很好地学习”。
教师能够帮助“笨”的学生象“聪明”的学生那样学习,能够帮助“学得慢”的学生象“学得快”的学生那样学习。
3.3人本主义和非指导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注重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尊重学生的需要等等。
人本主义认为课程学习应采用“主体学习”的方法,即:一是教学的个性化,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二是学习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三是学生学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四是课堂学习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原则4.1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而进行的。
4.2时代性原则:教学中要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4.3差异性原则: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基础,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体现差异生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和提高。
4.4探究性原则:教学中注意问题的设计、情景的设计,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方法和实验能力。
4.5合格性原则:通过小组划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4.6创新和实践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疑、善思、要敢于冲破已有的惯性思维,大胆创机关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5、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要求5.1基本目标5.1.1教师目标:反思课堂,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
5.1.2学生目标:自主、互助、合作,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5.1.3课程目标:改进、改善、改造学习方式。
5.1.4成效目标:课堂高效益、学习高效率、教学高效果。
5.1.5成绩目标:达到各种质量目标,即成绩要达标。
5.2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课堂评价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一是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二是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三是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6、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6.1加大课堂中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度。
6.2加大学生练习时间、练习方式的调控度。
6.2.1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6.2.2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
6.2.3重视动手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记随堂笔记、随堂练习、黑板板书及课后作业等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6.2.4学校要淡化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
6.3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度。
6.3.1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
只有展示学生才能有成功感、优秀感、羞耻感、落后感,只有展示才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
6.3.2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6.3.3拓展和注重交流展示的方式。
6.4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
自学是终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应大力提高预习自学的效果。
6.4.1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6.4.2把课备大、备精、备熟、备活。
预习要有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
6.4.3正确处理好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的关系,逐步过渡到将预习自学纳入正课环节。
6.4.4晚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
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
6.4.5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7、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采取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文献法、统计法等。
行动研究最有利于校本教科研与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而典型个案又都出自行动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中的反思过程则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教师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师生才能共同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真正得以培养,师生才能自然的焕发生命力和升腾希望。
我校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成员都是学校教学骨干,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绝大多数承担过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气氛,为该模式研究和推进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