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投资风险保险投资指保险企业在组织经济补偿过程中,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加以运用,使资金增值的活动。
其资金来源主要有:资本金。
准备金。
其他投资资金。
在当代国际保险市场上,保险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为争取竞争优势,许多保险企业通过降低保费吸引客户,由此使得承保利润越来越低,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承保利润甚至为负数,这使得投资的重要性在保险业中凸现出来,投资不仅成为保险业继续正常运转的支点,而且被认为是保险业一个必不可少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现代保险业的生命线。
保险投资应该遵循的原则:理论界一般认为保险投资有三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1、安全性原则:保险企业可运用的资金,除资本金外,主要是各种保险准备金,它们是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项目,是保险信用的承担者。
因此,保险投资应以安全为第一条件。
安全性,意味着资金能如期收回,利润或利息能如数收回。
为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必须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项目。
为减少风险,要分散投资2、收益性原则:保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使投资收入成为保险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增强赔付能力,降低费率和扩大业务。
但在投资中,收益与风险是同增的,收益率高,风险也大,这就要求保险投资,把风险限制在一定程度内,实现收益最大化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加上公司年复利分红3、流动性原则:保险资金用于赔偿给付,受偶然规律支配。
因此,要求保险投资在不损失价值的前提下,能把资产立即变为现金,支付赔款或给付保险金。
保险投资要设计多种方式,寻求多种渠道,按适当比例投资,从量的方面加以限制。
要按不同险种特点,选择方向。
如人寿保险一般是长期合同,保险金额给付也较固定,流动性要求可低一些。
国外人寿保险资金投资的相当部分是长期的不动产抵押贷款。
财产险和责任险,一般是短期的,理赔迅速,赔付率变动大,应特别强调流动性原则。
国外财产和责任保险资金投资的相当部分是商业票据、短期债券等。
要充分理解保险投资风险就必须了解保险投资发展的历程:一下是国内外保险投资发展的阶段。
我国的保险投资发展阶段:我们国家保险投资经过三个阶段,一个是1987年是没有投资的阶段,一个是87到95年是盲目投资阶段,包括房地产投资等等,带来一些呆帐、坏帐,一个到了95年的时候,逐步规范阶段。
间接入市是整个保险资金的运用带来很多问题,很难解决,再加上投资的新险种出现,保险基金的压力更大了。
有些把购买保险当成投资的方式是不是错了,我很赞成这个讲法。
买了股票没有经验,放在家里不安全就购买保险,这不过分。
看看我们投资结构2001年的情况,最大的是银行存款53%,22%这部分是国债,再看02年的情况,银行存款52%,银行存款比重是最高的,再一个是国债。
看03年的情况,银行是52.06%,国债是16.1%,企业债券3.16%。
看看收益率的情况,2001年是4.3,2002年是3.14,证券投资基金据说是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要高一些,负21.3%,全国比这个亏损的更多一些。
我们看看国外的情况,承保的净利润率加上净投资的利润率再加上其他收益,最后得到税前利润是12.2%,这是美国情况、日本情况,在这中间日本和德国又是不一样的,日本把一部分投资利润算在承保利润里了,德国是把有一部分投资费用计到投保费用里了,所以承保是亏损的,寿险公司更是如此,寿险公司有些是必然支付的。
保险公司决定盈利是两个因素,一个承保问题,一个是投资问题。
为了竞争需要往往是降低价格,增加保费,增加资金运用来源,所以就亏损了。
看看台湾地区的情况,业主报酬率的问题比较高,高的时候到了87.4%,所以保险这个行业应该是收益率比较高的。
看看国外的情况,欧美主要保险公司的资产分布第一个是债券,占49%,第二是股票,26%,再就是债款了,再就是不动产4%,现金3%,其他4%,这是资金运营结构。
国外的保险投资发展阶段:我们看看美国保险投资演进情况,有一些是规定方式,同时规定政策性的方式,同时有些还规定比例。
这是保险法规定的比例问题。
这是讲的保险公司的情况,政府债券比重还不算太高,证券从过去44%到了79.4%,再就是抵押贷款、保证贷款这部分。
这是1917到1998年的变化情况。
主要保险公司的比例情况,2000年不动产7%,股票30%,债券54%,贷款8.9%,其他3.8%,欧洲国家不动产是5%,股票37.1%,债券35%,贷款12.1%,现金1%,其他5.9%。
英国的情况国内证券、国外证券,股票的比重比较高。
德国和意大利还不一样,意大利的情况,后期工业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日本从贷款转向证券为主,韩国也是这样的。
后期工业国从经济发展相联系,到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逐步走向证券化,从前面整个比较来说,投资方式比较灵活,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规定投资方式的同时规定了投资比例,投资总趋势是投资的证券化。
证券化的原因是因为资产竞争化、经济全球化,还有一个原因是保险业投资险种的变化。
从监管角度来说,应当是一致的。
完善合作环境,投资方式选择各个阶段不一样,还有投资控制的比例。
方式可以多样化,不仅可以直接入市,还可以是不动产,入市不单单规定比例的问题。
我很赞成吴教授的说法,保险资金不得涉及保险以外的企业,而保险本身不包括证券经营机构,所以是一个逻辑错误,是多余的。
由于我国的保险发展时间较短,由于我国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由此我国的保险投资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保险资金运用结构有待完善,投资压力日益增大近年来,银行存款在保险资金运用中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国债和同业拆借占比不大,证券投资基金、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及其他投资比例更低。
这种投资结构不利于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结合,难以起到保险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和达到保险资产与负债相互匹配的要求。
资金成本较高的投资型保费收入逐步成为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主要投资品种(债券)收益率大大走低,债券市场的小规模、低流动性和股票市场的不规范给保险投资带来了未来支付缺口的潜在风险,直接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以及投资的稳健性,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的获利空间,中短期内难以显著提高,给保险投资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很多保险公司投资主体地位不明确,投资地位与权责的不明晰,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的力度不到位,没有履行治理结构中必须的董事会决策程序以及相应的制衡、监督程序。
许多保险公司管理体制落后,在科学决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比较薄弱。
中国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在投资理念上,尚未完全确立起以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稳健投资和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思想;在技术上,运用资产的匹配管理、战略配置和组合管理的方法还不够娴熟;在投资策略上,对市场形势的判断、把握深度和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投资风险的控制上,仍然缺乏识别、计量、预警和对冲的技术手段;在投资绩效评估上,尚未形成科学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三)保险投资缺乏相应人才,投资水平不高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重保险轻投资,重来源轻运用的局面,忽视发展投资专业队伍,保险企业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
不少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由从事保险业务的人员担当,造成许多投资决策者不懂投资风险,投资经营者不懂投资分析,投资经营不稳定,投资效益低下。
而且由于监管方面的严格限制,保险公司也在相当程度上缺乏对保险投资领域的研究与开拓精神,使得即便是在监管部门放宽对某个投资领域的限制时,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赢得主动。
(四)保险资金运用潜在风险不断积累由于投资工具缺乏、投资期限较短,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期限不匹配以及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现象十分严重,而各家保险公司目前办理的协议存款大部分是5年期,到期日集中度过高,存在再投资风险。
现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各行各业,情况千差万别,其间蕴涵着极大的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于股权等领域也有很大的风险。
低利率环境将在中长期制约投资收益率,而海外投资又面临货币错配和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
在投资渠道放开后,又面临经济减速的风险,长期性保险资金应对经济周期的难度增大。
(五)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难度加大目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目标不明确,内涵还需扩充;监管模式尚不确定;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会计制度等配套制度落后监管的要求;监管信息化程度低,无法适应动态监管的要求;监管队伍力量薄弱。
保险资金现在可以投资基础设施,可以作为QDII境外投资,可以股权投资,可以创业投资,而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要求和风险,需要清楚界定资金投资的空间和规则;而保险公司参股、控股银行、证券公司,或者银行参股、控股保险公司,都会对现行的金融分业监管格局带来冲击一这些都对管理层提出了挑战。
如何制定好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起新的保险资产管理体制、新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新的监管体制成为当前迫切的问题(六)保险业的市场化过程没有完成,资金运用透明度不足从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的角度看,保险资金运用的透明度不足。
透明度涉及保险资金的安全和投资的公平性。
保险业的市场化过程没有完成。
保险资金来源是高度市场化的,某种程度可以说是一种恶性竞争,但资金运用的市场化程度却很差。
资金来源高度市场化,投资运营却是高度计划性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保险业发展可能会进入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
对于保险投资存在着以上许多问题,因此保险投资也存在着许多风险。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的主要风险:(一)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因市场利率的不寻常波动而给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价值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保险公司投资的资产中有相当比例的利率敏感型资产,利率的变动会对资产的价格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收益率。
保险资金的来源大多是负债,尤其是寿险,在定价时有一个预定利率。
利率下调时,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可能低于预定利率,出现偿付能力危机,属于“利差损”。
而当利率上升,保险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一些投资性的保险产品可能会出现高的退保率。
我国近几年的利率不断调整,而预定利率上限却保持2.5%不变,这对保险公司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中小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时就不得不通过调整保险产品的价格来避免利率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指保险公司持有资产的变现能力。
如果保险公司持有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在面临赔付时不得不以低价变卖一部分资产,如未到期债券或到市场上临时筹集高成本的资金以应付给付之需,那将会给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带来严重影响。
不同险种对于资产流动性的要求是不同的,非寿险对于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大于寿险。
(三)其他风险保险公司在进行资金投资运作是还会面临其他的风险,例如,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银行或发债企业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是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由于信息系统或内控机制失灵而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其他的一些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