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
【摘要】:由于苏联在70年代乘美国实行战略收缩之机大规模扩充军备和在世界各地扩张,严重危及美国的霸权地位。
里根政府前期全面调整美国的外交政策:增强实力,"遏制"苏联的扩张,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其结果恢复了美国的
实力,扭转了美苏攻守态势,加剧了美苏"冷战"气氛,但同时也加深了美国自身的困难。
美国的外交战略面临新的抉择。
冷战时期美国的外交战略为遏制外交战略,遏制战略是贯穿整个冷战史的美国大战略,其制定和实施毫无疑问是美国政府的政治行为,对它的政治性解读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容易被人们接受的。
一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在维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前提下,为美国垄断资本开辟市场、攫取商业利润服务,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发展,政治、经济关系的互动是不平衡的互动。
冷战时期,美国对战略、政治、军事安全利益的考虑超过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不惜耗费巨资在全球与前苏联展开争夺。
但经济利益仍然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美国甚至会不惜发动战争来摆脱经济衰退。
美国遏制前苏联的目标是双重的,维护美国在政治和军事安全上的利益是遏制战略的根本目标,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是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
二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针对前苏联、东欧以及西方盟国,诱压结合,综合运用经济遏制或经济援助,以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大战略
经济手段或经济战略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运用,就是美国实现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冷战的全过程,是东西方冷战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经济遏制。
遏制战略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并综合运用国家的各种力量去实现战略目标,其中,贸易管制战略就是遏制战略手段的具体化。
贸易管制战略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遏制战略。
其旨在通过管制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贸易,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以阻止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并最终实现遏制战略的目标。
美国的经济遏制战略把前苏联集团排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外,极大地延缓了前苏联东欧的经济发展。
(二)经济制裁。
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战略加剧了前苏联的困难,延缓了前苏联的发展。
例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于1962年至1965年对前苏联实行的大口径输油管道禁运,不但延缓了友谊管道线的建成,严重影响了前苏联石油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前苏联对西方机械和运输工具的进口。
(三)经济援助。
“美国的行为动机从来不是纯商业的。
美国的商贸一直与开放市场为伍,开放的市场又和政治自由相关联,政治自由则伴有民主,而民主还连同有和平。
”在冷战时期,美国认为一个包括欧洲的开放贸易体系有助于这些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和前苏联,美国最大的担心就是前苏联利用欧洲的虚弱进行经济渗透。
三美国遏制战略的实现条件:以经济实力为依托,在外交上孤立前苏联的同时,迫使前苏联展开军备竞赛以拖垮其经济,从而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
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变化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作为美国外交传统的延续,对经济和商业利益的追求和维护是其重要目标。
美国传统的门户开放政策与战后前苏联保护势力范围的原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则是国家利益冲突的重要根源。
二是经济手段作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对美国而言,既保持了其政策的灵活性,又成为了遏制前苏联的有效工具,客观上也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欧洲和亚太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但对前苏联而言,则是灾难性的。
三是经济实力是国家对外战略的基础。
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外交和军事战略再高明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