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第4期
麦孚集彳.j
CollectedPapersofHistoryStudiesJuly,2008
N仉4
·世界史研究·
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政策述评(1949—1969)许加梅(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0)摘要: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历届政府都努力寻求制定一项促进东欧国家脱离苏联阵营,并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政策。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政策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前期的“解放”政策都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因此随着新的国际局势的发展,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确立了。演变”政策,该政策与以前的“解放”政策有着本质区别,并成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在冷战期间对东欧的基本政策。关键词:美国;东欧;遏制政策;解放政策;演变政策·中图分类号:K7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59—8095(2008)04—0084一06
在美苏对峙的冷战年代,东欧地区没有发生重大冲突事件。也没有引起世界太多的关注。表面上看来,东欧仅在危急时刻才偶尔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如1953年的东德骚乱、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和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只有在那些时候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东欧事态的演变。而美国政府、媒体以及大众更是“热切”地注视着东欧的时局。除了这几次特殊时期。东欧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内仿佛都安静地隐藏在“铁幕”之后。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东欧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和在美苏大国角逐之间所起到的作用极其重要和微妙,美国更是时刻都在关注着东欧的变化.并对东欧政策做出相应的修正。
本文所论的东欧国家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因为如果按照各国的地理位置来衡量,这些国家分别分布在东欧、中欧和东南欧。由于战后这些国家或依靠自己的力量,或依靠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建立了与苏联相同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所谓的东欧在冷战时期更应该是一个政治概念,其囊括的国家有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二战以后,这八个国家依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成为苏联与西方对峙的最前沿.也是苏联的西部屏障,更是苏联维护东西方战略平衡的重要筹码。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有着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又是苏联的盟国,
收稿日期:2007一lO一20作者简介:许加梅(1973一)女,山东莒县人,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国际关系。
万方数据即是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美国根据这八个国家是否为苏联的盟国,将其划分为苏联的卫星国家与非卫星国家。所谓的卫星国是根据这些国家相对于苏联的独立程度来界定的。1949年的NSC58文件中规定:“我们确定‘卫星国’定义的标准,是对克里姆林宫的指挥顺从与否。根据这个定义,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都是卫星国家。但南斯拉夫却不是,因为它虽然
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现在并不屈从于克里姆林官,也不是整个苏维埃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竹【¨(PP.224—225)如果按照NSC58文件的标准来分析东欧国家,那么除了南斯拉夫不是苏联的卫星国以外,阿尔巴尼亚在60年代初也从苏联阵营分裂出去,因此在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先后不属于美国所界定的卫星国范畴。鉴于南斯拉夫在美国对苏联和东欧政策中的重要性,美国在考虑对东欧政策时往往将南斯拉夫单独划分,予以重点考虑。而阿尔巴尼亚在战后整个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变化不太显著,分量也不重,因此西方学术界有些学者在研究美国对东欧政策时一般是指不包括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在内的东欧六个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即六个苏联在东欧的“卫星国”。怛1(p.1)虽然美国在对东欧国家政策方面,对“卫星国”与非卫星国有所区别,但是其总体政策基本一致。特别是1958年“演变”政策制订以后,美国对东欧采取的都是“打”与“拉”相结合的策略,只不过对待非卫星国在政策方面“拉”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已。因而本文所指的对东欧政策,也将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涵盖进来,是指美国对东欧八国的政策。美国学者林肯·戈登认为影响美国对东欧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个:1.东欧在超级大国世界性的冲突中的关键地位,包括它直接关系到西欧的安全和政治定位(倾向性);2.代表东欧移民及其后裔的民族团体的影响;3.理想主义地追求普遍的民族自决、尊重人权原则,美国将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看作违反了这一准则。他认为:“第一个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但是第二个和第三个因素有时在广泛的政策路线中的具体问题上有决定性的影响。”此外,林肯·戈登承认,有些权威观点认为还有第四点,即“对东欧贸易和投资的经济利益”,但是他认为:“这种利益程度相当的小,它们对美国政策制定的影响仅仅是边缘的。州21(p.67)戈登的这一分析是较为中肯的,美国对东欧的关注与重视主要缘于东欧在冷战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1.从地缘政治看,东欧地区是美国与苏联对抗的前沿。战后冷战的直接对抗点是欧洲,因此。东欧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处理东西方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问题。而东欧则是这种关系中的整体部分。竹【31(p.993)也正是基于这种特殊和敏感的地位,东欧在冷战时代美苏对抗中才保持了长久的稳定局面。2.东欧是维持大国平衡的重要筹码。冷战的主要特征是美苏两个大国抗衡。欧洲分裂,分属于东西方两大阵营。这是维持美苏平衡和均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东欧成为冷战时代维持大国平衡的重要筹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意味着冷战的倾陷,甚至会导致“热战”。美国和苏联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在匈牙利事件后,印度总理尼赫鲁曾问及苏联入侵匈牙利问题,苏联方面答道:“如果没有对匈牙利的干涉,如果帝国主义势力得逞,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施加压力,这无疑打破欧洲均势,那将直接威胁和平。叭"(p.85)美国方面也一直认为,。卫星国在当前欧洲大国平衡中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加强了苏联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使苏联的势力延伸到了欧洲心脏地区。苏联在这个地区长久、稳固的控制构成了对欧洲和美国安全的威胁。承认和支持所有的民族有权独立和选择他们自己的政府是我们传统的政策。因此,消除苏联在卫星国的统治符合美国根本利益所在。”qp.199)
3.美国对东欧政策的成败是冷战年代美国与苏联对抗的关键。正是基于对东欧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苏联在东欧驻扎了数十万大军,在军事上保障东欧的“安全”,并且在政治和经济上强化双方的联系,苏联和东欧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国家间的政治和军事的联盟,还成为一种相对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苏联占据并拥有了东欧,斯大林也就“成了半个地球的领袖”。【6’(P.25)苏联在冷战中也就一直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公认的先锋队”0[73因而美国一直认为,。苏联在东欧控制其卫星国(波兰、捷克、
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东德)对欧洲的权利不均衡和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是非85 万方数据常重大的”。【51(p.190)除了东欧重要的政治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以外,东欧的重要性还来自于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正是因为苏联统治着东欧才赋予其更为重要的地位。1958年5月美国对东欧政策性文件NSC581I/1指出:“苏联对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以后统称为被奴役的国家)的控制是国际摩擦的基本原因,也是对和平的威胁,对美国和西欧的安全的威胁。苏联对这些国家的控制是解决整个欧洲问题的障碍,也是达成具体裁军协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障碍。”【11(No.6)可见,美国对东欧的政策取得成功就意味着对苏联冷战的某种胜利。从历史的发展看。自近代以来东欧地区一直纷争不断、矛盾丛生,也是世界大国争斗的焦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端都与东欧有着直接的渊源。东欧在冷战时代也一直处于东西方关系的中心地区,同时是美国处理对外关系最为敏感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冷战开始于东欧,也结束于东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苏联成为两大超级大国。在美苏对抗的冷战背景下,美国的外交触角深入到世界的各个地区,尽管东欧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但是,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一地区的关注,不断地调整其外交政策,而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与东欧关系的发展。美国的东欧政策对东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在东欧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对东欧政策的指导思想一直比较混乱,没有一项系统、稳定和可操作的政策。杜鲁门政府确立了美国对东欧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则,其政策的依据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铁板一块”,“一个强大的苏联和东欧构成一种威胁,因而西方和西方各国政府应当不做任何使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强大起来的事情”。【9’(pp.28—29)美国遏制苏联东欧的途径就是联合其西欧盟国力图主要通过出12管制、金融限制和进口限制这三个途径来限制东西方贸易。对苏东进行经济封锁和遏制。可见其对东欧的包围与遏制政策实质上是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延伸。杜鲁门政府对东欧国家的具体政策主要体现在1949年的NSC58/2文件(<美国对东欧苏联卫星国的政策>),它确定了美国对东欧应该采取“进攻性”的政策,“消除或者至少减少苏联在东欧卫星国地区的优势影响”。u训(p.43)鼓励东欧出现“铁托式”的独立的民族共产主义政权,促使东欧最终形成“愿意同自由世界协调,并且加入其中的非极权主义政府”。该文件同时指出,除非美国被迫在东欧从事战争,否则不应以军事行动来追求实现这些目标。【l训(PP.50—51)在这里已经明确排除了运用军事手段追求政策目标.这也是美国对东欧政策贯彻冷战始终的主要原则。杜鲁门政府宣称其对苏联和东欧的政策是“进攻性的”,实际上,除了遏制和封锁的措施之外,美国对东欧国家除了电台反共反苏的宣传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可行性的措施,由于东欧国家对电台的干扰,宣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一时期,东欧真正被完全地隔绝到冷战的“铁幕”之后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前期的“解放”政策表面上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宣传攻势和秘密行动,但并没有实际上的作为。与杜鲁门的遏制政策没有本质区别。依然是政治上不承认东欧国家现行政权,继续对东欧共产主义政府进行政治讨伐和遏制;经济上实行严格的对外贸易管制,通过经济封锁和遏制,促使东欧经济崩溃,因为美国坚信经济手段是削弱共产主义的重要武器;军事上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通过军事包围。对苏东欧造成强大的军事威慑。然而,随着1955年美苏冷战缓和步伐的加快,美苏关系真正由对抗走向了对话,苏联与东欧的关系也由严厉的单方面的绝对控制向温和的合作方向发展。在这种新的国际形势下,具有挑衅性的“解放”政策不仅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而且,还可能恶化美苏关系,阻碍冷战缓和进程,甚至会挑起冲突乃至战争。因而自1955年以后,美国在依然以“解放”政策为主导的前提下,开始逐渐审视和调整对东欧政策,到1956年秋,由于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美国彻底地抛弃了“解放”东欧的幻想,转而寻求一项适合新的国际形势的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东欧政策。1958年5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了NSC5811/1文件,该文件是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演变”政策的正式确立。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欧“演变”的新政策与以前的。解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