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皮色光亮而薄,按之凹陷易恢复。 阴水——起病缓,下肢先肿,腰以下肿甚,
肤色萎黄或悔暗,按之如泥,凹 陷难复。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2.辨病因、病位(上下分治) 3.辨危急、轻重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四)治疗要点
1.基本原则 “开鬼门”、“洁净腑”、“去宛陈莝”。 上半身肿甚——发汗, 下半身肿甚——利尿。 合并瘀血的——活血祛瘀。
《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 于脾”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二、历史源流
《素问》指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 … …开 鬼门,洁净府”是治疗原则。
《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 “凡水肿等
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 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全身浮├──────────────┤
│水肿│肿 │头面、四肢浮肿先于腹胀大,无│
││
│皮色苍黄,腹皮青筋暴露之征。│
└──┴───┴──────────────┘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腹胀大,腹皮青筋暴露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四肢先肿
(三)辨证要点
1.水肿先辨阴阳(阴阳分治)。 阳水——起病急,颜面先肿,腰以上肿甚
(三)阳水--水湿滞留
主证:全身浮肿,小便短少,身体困重,
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化湿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桂枝10白术20猪苓20茯苓30泽泻10桑白皮10 陈皮10大腹皮15茯苓皮20生姜皮10 苍术10 葶苈子10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四)阳水--湿热壅盛
主证: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
喝,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祛湿、利水消肿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概念:
水肿:液体在组织间隙内积聚过多。 积水:液体在体腔内积聚过多称。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的西医分类
范围: 全身性水肿 局部性水肿 器官水肿
部位: 皮下水肿 脑水肿 肺水肿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原因: 肾性水肿 肝性水肿 心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淋巴性水肿 炎性水肿
三、病因病理
(一)风邪外侵 风寒或风热毒邪袭表,入侵于肺,肺失宣肃,
肺气不宣,水道不通,风水相搏,泛溢肌肤, 发为水肿。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三、病因病理
(二)感受水湿,脾气受困 冒雨涉水或久居湿地,水湿内侵,脾为湿困,
运化失司,水湿停聚,泛溢肌肤而成水肿。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三)湿毒浸淫,疮毒内犯 肌肤疮疖肿毒,未能清解消透,疮毒内犯
一、水肿的中医概念
水肿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 泛溢肌肤,临床以头面、眼睑、 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 为特征的病证。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二、历史源流
《金匮要略》张仲景称:水气,分风水、皮水、 正水、石水、黄汗五类。
《丹溪心法‘水肿》分阳水、阴水。“若遍身肿, 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 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 水”。
(一)诊断要点
临床以头面、眼睑、四肢、 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二)鉴别诊断
┌──┬───┬──────────────┐
│病证│同 点│ 不 同 点
│
├──┼───┼──────────────┤
│臌胀│腹胀大│腹胀大症状先于四肢或全身浮肿│
│ │四肢或│且伴有皮色苍黄,腹皮青筋暴露│
➢ 西医对应疾病参考: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 性肾炎急性发作 等属于风水泛滥证的。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二)阳水--湿毒浸淫
主证:眼睑头面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
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恶风发热,舌质红, 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则:宣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左心衰→心源性肺水肿
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粉红色泡沫痰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右心衰→心源性水肿
下垂性水肿 静脉压升高 肝肿大 腹水 双下肢明显水肿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脑组织水肿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脚踝凹陷性水肿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 (一)阳水---风水泛滥
➢ 主证: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
伴恶风发热,肢节酸痛,小便不利,或咽喉红肿疼 痛,或咳嗽气促,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滑, 或数,或沉。
➢ 治法:祛风解表,宣肺行水 ➢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生麻黄15 生石膏30 白术15 甘草5 生姜10 大枣10 车前子10 石苇20 白茅根20 茯苓30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 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金银花15g,野菊花6g,蒲公英6g, 紫花地丁6g,紫背天葵6g 。
西医对应疾病: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 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水痘、 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术肿中医后辨证黄论治疸、妊娠期黄疸等 。
肺脾,通调、运化失常,水湿泛滥成肿。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四)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损伤脾胃,脾气虚
亏、运化失司,水湿停聚成肿。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五)劳欲太过,久病及肾 房事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肾气亏
虚,不能化气行水,致使膀胱气化失常,水 液停聚成肿。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四.诊断与辨证治疗要点
阳水——祛邪:发汗、利尿、攻逐。 阴水——扶正:健脾、温肾。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2.治水十法
(1)利尿法; (2)发汗法; (3)逐水法; (4)燥湿法; (5)清热利水法; (6)疏肝理气法; (7)活血祛瘀法; (8)健脾益气法; (9)温阳利水法; (10)育阴利水法。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五.辨证施治
水肿的西医发病机制
组织间液量的恒定,有赖于血管内外以及体内外 液体交换两方面正常的平衡调节。这两方面调节之 一发生异常,即可引起水肿。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一)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二)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三)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四)淋巴回流受阻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一)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二)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