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神经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无反应 1 唯有声叹 2 肢体屈曲 3
无反应1
肢体过伸 2
无反应 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最高分为15分, 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 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 障碍越重。
查看病人
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检查时令患 者作肢体伸缩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 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
共济失调:及小脑组织部分切除有关 接触隔离:及大肠埃希菌感染有关
主要学习的知识点
气囊的管理 PICC维护 翻身拍背的方法
护理措施:气管切开的护理
伤口的护理:每天气管切开处换药一次,如痰液污染严重随时更换, 套管固定:系带的松紧度以深入一指为宜,过紧容易压伤皮肤,过松 易导致套管的移位。 内套管清洗:金属套管的内套管每天清洗2次或视情况随时更换,一 次性的套管一个月更换一次
及时吸痰并痰液的性状 未接呼吸机的患者,可予气切人工鼻通 气,气囊可暂不充气 口腔护理、吸痰护理、基础护理 病室环境要求 对长期带管的患者, 需做好出院指导
气管切开的护理
常见并发症 创口感染 切开部位出血(气管无名动脉瘘) 气胸、皮下或纵膈气肿 气道狭窄(声门下、切口、气囊水平) 气管食管瘘* 窒息 心脏停搏
护理措施: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高热量饮食。已经给以 患者饮食中添加鸡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增加每次的鼻饲 量集鼻饲的次数,
护理措施:管路的护理 PICC
换药时间:首次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换药一次,以后每周换贴膜及接 头一次,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同时观察患者上 肢及穿刺点有无红肿等症状。 。
0级 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
Ⅰ级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肌张力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 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 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气囊的充气方法
为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在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最小漏气技术(MLT)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定义: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步骤: 将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然后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 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有助于气道内导管的固定 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
颅脑术后患者的气道护理
神经外科业务查房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57岁 主因头晕5天,呼吸困难1天,于2015年2月27日8点50 收入急诊ICU。及17点51分行TC检察,脑梗死面积较前增大,患者处 于急性水肿期,符合手术指征,及18点10分转入我科ICU,患者镇静 状态可唤醒,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及19点12在全麻下行小脑 梗死坏死脑组织清除术,术后带气管插管,给予止血、抗菌、营养脑 神经治疗。及3月4日行气管切开,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同日行右上 肢PICC置管,置入39cm,臂围29cm。及3月15日16点50转普通病房 继续治疗,患者于16日痰细菌培养检查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 感,抗生素改用美罗培南。现患者神清,双瞳孔直径约3.0,对光反射 灵敏,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气管切开通畅,痰多及时吸净, 胃管置入通畅,约50CM,右上肢PICC置入通畅,医嘱给患者1级护 理,吸氧,鼻词饮食,静脉输入抗菌素及营养脑神经药物。
换药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减少血源性感染。
注意:1自下而上拆除原有敷料

2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导管刻度、导管有无损坏、 疹等
3 自然风干。
4 记录更换日期、时间、姓名。
护理措施:管路的护理 PICC
手指触压法:触之如触鼻感,临床上常用,但受个人经验的影响,偏 差较大。
气 囊 护理
传统的方法:气囊定时充气-放气 目前的方法:如果没有指征,通常不常规气囊放 气,因为气囊放气并没有明显影响气管壁的压力, 相反却增加分泌物吸入和诱发低氧血症的危险。
护理措施:营养失调的护理
患者生化检查白蛋白低于正常,及目前患者不能由口进食,给予鼻饲 饮食,消耗过多有关。
查房步骤
1、床旁查看病人,进行护理查体。 2、病例报告。 3、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问题。 4、提出护理措施。 5、讨论 6、护士长点评
查看病人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标准
睁眼反应 言语反应
运动反应
正常睁眼 4 回答正确 5 遵命动作 6
呼唤睁眼 3 回答错误 4 定位动作 5
刺痛睁眼 2 含混不清 3 肢体回缩 4
气囊的作用
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 机械通气时不漏气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套管的作用 高压氧治疗时不漏气
气囊的压力要求
有研究显示: 气管的毛细血管压力在20~30mmHg, 达22mmHg时可见对气管血流具有损伤作用, 在37mmHg(40 cmH2O)时可完全阻断血流。
气囊的压力(CP)一定要保持在18.5mmHg(25cmH2O)以下,CP 在20-30mmHg是可接受的最高范围。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 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 ,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 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主要的护理问题
肺部感染:及气管切开,长期卧床有关 营养失调:及不能正义: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步骤: 将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然后抽出气体,从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为止 优点:减少潜在的气道损伤 缺点:易发生误吸、对潮气量有影响、导管移位 、气囊上气管粘膜干 燥
气囊的压力测定
气囊测压表:目前不具备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