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世代数》教学大纲

《近世代数》教学大纲

《近世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近世代数》是数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是现代数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中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严谨的代数方法,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代数处理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才抽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理解具体和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能应用所学理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以及其它工作,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质,同时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把握概念、推理证明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意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渗透
2、课程基本内容
群、环、域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群、环、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重点:群、正规子群、商群、循环群、环、理想、商环、同态基本原理等。

难点:商群、理想、商环等。

(二)课程教学
1、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素养的培养,阐述所讲内容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2、在传授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的同时,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3、注重课堂讲授、习题课、习题批改等环节。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讲授46学时,习题课8学时)。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2、教学设备
(1)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配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1)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

(2)逻辑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2、采取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

3、课程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学习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构成。

四、课程基本要求
∙第一章基本概念
重点掌握代数运算、变换、同态、同构、自同构概念
理解等价关系与集合分类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群论
掌握群的几种不同定义。

重点掌握变换群、置换群、循环群的结构。

深刻理解子群、不变子群、商群、同态、同构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环与域
重点掌握环、理想、最大理想等概念。

掌握多项式环、无零因子环、环的特征等概念,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

∙第四章整环里的因子分解
整环里的因子分解、熟练掌握唯一分解环、主理想环、欧氏环。

∙第五章域的扩张
重点掌握单扩域、代数扩域、分裂域及有限域在工程上应用。

五、学时分配 :
章节名称讲授+习题课学时
第一章基本概念10+2
第二章群论16+4
第三章环与域14+2
第四章整环里的因子分解 6
第五章域的扩张自学内容
合计54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张禾瑞,《近世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参考书:吴品三,《近世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刘绍学编著,《近世代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邓方安主编,《近世代数》,2001年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
大纲编写时间:2011.2.
教学大纲编写教师:代金华、刘志贤
教学大纲审查教师:代数与几何教研室
莎仁格日乐
教务处审查人:
分管教学校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