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旅游休闲市场调研报告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专家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旅游运营网旅游景观设计网 创意建筑设计网旅游投融资网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运营网 武汉市旅游休闲市场调研报告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摘要:今年8月,配合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的若干项目,我院在武汉市做了一次大型的市场调研,采用以问卷为主,配合访谈的形式,发放52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500份。
以下从武汉市旅游休闲市场概况、市民的休闲行为特征、主要专项市场研究、主要面向武汉市场的旅游休闲项目开发建议等四个方面简述调研成果。
一、武汉市旅游市场概况1、城市发展及收入水平武汉作为华中第一大城市,拥有超过800万人口。
根据2006年全国城市人均GDP 公布数据,武汉为16205.67元人民币,折合约2193美元。
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 达到2000美元,将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
今年10月,《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通过评审,标志着武汉城市圈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加快发展阶段。
12月初,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按照收入衡量,武汉市目前处于休闲市场的蓬勃发展时期,休闲产业方兴未艾。
城市圈的建设为区域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2、私家车保有量汽车业的持续火爆、私家车的大幅度增加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契机。
武汉市发改委信息显示,武汉日均增加私家车123台,截至今年6月底,私家车拥有量达到147661台,居中国城市第九位。
业界人士预测,武汉市的私家车还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3、市民的出游愿望和实际的出游频率据调查,有约85%%的市民愿意在节假日出门旅游,近1/3的人愿意在双休日到市内和郊区休闲娱乐,约1/4的人有在外住宿的意愿。
但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武汉市民的年出游频率不高,3次以下的达42%%,4—8次的约35%%,9次以上的约占23%%。
较高的出游愿望和较低的实际出游频率的对比,显示出了尚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有待满足。
而针对武汉市目前休闲娱乐活动的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最低是“项目本身的特色性”,对新项目的开发和老项目的提升改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武汉及郊区的休闲度假供给目前武汉市已基本形成了“一核、一湖、一江、一环”的旅游格局,“一核”指两江交汇处黄鹤楼、龟蛇两山、归元寺、知音文化旅游核;“一湖”指东湖;“一江”指汉口一侧沿长江形成的江滩公园旅游带;“一环”指环城游憩带。
在《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中,确立了旅游开发从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专家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旅游运营网 市区向郊区倾斜、多圈层分布,形成“一核、一环、一圈、三轴”的“1113”格局。
旅游休闲产业开始系统化、整体化的大发展,并与城市发展、多种产业结构相协调。
二、武汉市民休闲行为和需求特征1、喜欢的旅游休闲方式在可选的八个类型中,按照被访者的倾向顺序依次为:自然山水、水上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休闲、历史文化游、乡村民俗游、康体游乐型、休闲度假型和其他,比例分别为74%%、35%%、32%%、27%%、26%%、23%%、22%%、0.6%%。
由此可见武汉市民对山水、田园休闲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作为“火炉”城市,对水休闲娱乐活动的喜爱显而易见。
今年11月,武汉极地海洋世界项目在东西湖区正式奠基开工,预计投资30亿元,2009年开业,是武汉水休闲游乐项目的一次亮眼升级。
我院接受委托的武汉地区的项目,也以山水休闲、郊野运动类为主。
在诸多日常休闲娱乐活动中,特色餐饮的消费比例高达1/4,再次印证了武汉市民对美食的喜好程度,其次,对购物和温泉的喜爱也是引人注目的特色。
武汉人对温泉休闲的热爱催生了一大批新项目上马,使以武汉为核心的部分区域成为北方温泉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
2、被访者选择休闲娱乐设施的主要考虑因素被访者选择休闲娱乐目的地和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按照重要程度分别为:休闲娱乐项目富有特色、价格高低、配套服务完善程度、距离远近、交通便利程度等。
其中,选择项目是否富有特色的接近40%%。
可见,武汉市民对“特色性”的要求已经居于主导地位,而价格的影响依然较大,体现出一定的消费刚性。
3、平均每月的娱乐休闲消费被访者当中,平均每月的娱乐休闲消费超过200元的占83%%,相对于武汉的价格水平,人均200元的休闲除了门票外,还可以包括一顿特色餐饮、一两项参与性体验活动,或者旅游购物。
但是,在这个群体中,月均消费在200—299元的有1/3,不足以支持一次中档消费水平的周末过夜休闲游,尚有较大消费空间有待挖掘。
4、旅游出行时间的选择被访者当中,在周末出行的人几乎占了一半,和黄金周出行的人一起共同构成了3/4的市场数量,寒暑假主要指师生市场及陪中小学生假期出游的家长,平时出行的人仅占十分之一强。
节假日和平日的巨大差别是普遍现象,对于武汉休闲市场来说,深入挖掘商务、政务、银发等市场,是平衡此差别的重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是全国三大高校聚集区之一,常规在校大中专学生70万,是个庞大消费群体,该群体平均消费水平不高,但数量巨大,而且对休闲活动的需求更为强烈,出游频率也相对较高。
我院在江夏区某项目的策划中,专门设置了针对高校学生的拓展训练、军事演习、登山露营等郊野运动休闲项目,据预期调查,此类项目很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专家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旅游运营网 受期待。
5.出行组织方式的选择在出行组织方式上,亲朋结伴成为高达68%的最受欢迎的方式,与自驾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要求较为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和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同时,也启示我们开发的休闲产品,在产品体量、体验方式、组织形式的设置上,还有停车场、客房等设计上要考虑市场的特殊性。
另外,我们根据具体项目的特殊性,设计了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和访谈主题,包括旅游地产、温泉休闲、传统文化、宗教旅游、军事旅游、拓展训练等,多次调查的结果共同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以供参考和印证:(1)无论大众市场还是高端市场,对于自然山水休闲都比较青睐;(2)在经常从事的休闲活动中,水休闲、美食、购物、温泉是几个重要项目;(3)市场对休闲项目本身的特色性、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超过对价格、交通等因素的考虑;(4)在出行方式上,选择亲朋好友结伴出行的越来越多,与自驾车市场的迅速发展相关,对旅游休闲产业的配套服务提出了挑战和发展机遇;(5)总体上看武汉市民对于休闲活动的群体效应反映较强,但持久力不强,因此,项目的开发应具有连续性,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更新,维持长久的吸引力;(6)武汉居民对于文化类景点兴趣不大,对旅游参与性活动需求较大,因此,文化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体验性、参与性,并整合相关的山水生态资源,打造核心吸引力和整合竞争力;(7)对于娱乐项目特别是大型娱乐项目的需求潜力较大。
(未完待续)三、武汉旅游休闲专项市场分析1、水休闲游乐市场。
武汉是江城,又是百湖之市,水域占城市面积1/4,水资源相当丰富。
武汉人是爱水的,从滨湖楼盘的走俏、滨湖餐饮的火爆、江滩公园的热闹就可以看出。
但多年来一直处于资源向产品、品牌转化的类空白状态,滨水休闲开发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缺少以水为主题的亲水、戏水等游乐项目。
自2004年开始,武汉将“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作为城市旅游形象,开始了水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品牌打造,目前已形成以汉口江滩为核心的沿江休闲产品和以东湖为代表的湖泊休闲产品,另外还有依托汤逊湖而闻名遐迩的鱼丸美食一条街。
但整体来讲,武汉水休闲产品尚缺乏整体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缺乏大型水休闲游乐项目,离市场需求尚有较远的距离。
2、餐饮休闲。
餐饮休闲是武汉人休闲方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专家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旅游运营网 之一,武汉市餐饮业一片火爆态势,四类餐饮非常走红:一是注重环境布置和整体装饰的市区新字号餐饮,如艳阳天、太子酒轩、桂香园等;二是注重口味的特色餐饮,如吉庆街夜市、汤逊湖鱼丸一条街、武昌司门口的户部巷、精武路的鸭脖子等;三是生态环境宜人的滨水餐饮,如东湖众多的滨湖餐饮聚集点;四是农家餐饮,如石榴红村、木兰天池景区外的餐饮街等。
众多餐饮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缺乏文化内涵,缺乏武汉地方特色,缺少融餐饮和游乐于一体的餐饮形式。
如缺少以楚文化为主题的餐饮,农家餐饮缺乏餐饮与村风民俗的结合。
武汉市餐饮休闲的产业化、特色化、聚集化、品牌化发展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3、温泉休闲。
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以健康养生为特色,集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近年来成了休闲度假旅游的一大热点。
湖北温泉资源丰富,拥有环武汉、环神农架两大温泉带,主要分布在应城、咸宁、英山、房县、保康等地。
从武汉周边已开发的温泉产品的接待情况来看,武汉的温泉消费市场相当庞大。
有关数据显示,江西省庐山天沐温泉接待的游客中,湖北游客占60%%以上,主要来自武汉、黄石等地。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温泉的疗养、养生、游乐功能都很受武汉市场的重视,50岁以上的群体对温泉度假更加注重。
而在温泉休闲体验的过程中,游客最看重温泉休闲的环境和服务,其次是配套的休闲、游乐项目,然后才是温泉洗浴的方式和类型。
可见,温泉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服务、管理、休闲环境的竞争,对温泉旅游的配套服务要求较高。
在被访者当中,50岁以下的群体更注重温泉休闲的环境和服务,而50岁以上的群体相对比较注重温泉泡浴的方式。
4、旅游地产。
旅游地产是旅游业与地产业整合发展的一种模式,这几年来发展迅猛,“旅游地产元年”去年已经诞生。
根据《中国武汉房地产发展报告》(2006年),2006年,武汉市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消费需求增长迅速,其中,住房、汽车、通讯等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强,是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有力支撑。
目前武汉的住宅消费构成中,自住比例仍在七成以上,其中,本地购房者占到64%,而外地购房者占36%。
随着武汉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升,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和调整,第二居所和投资型置业市场已经逐步形成。
从今年10月举办的武汉秋季房交会来看,参展的2家外省旅游地产项目获得诸多武汉本地市民青睐,其中一家打出“海景房”的山东开发商2天内已有300多人登记投资意向。
意向客户多以投资为主要目的,武汉当地房地价的持续攀升、股市牛市行情的资金活跃,以及对于休闲旅游的强大消费力等都是促使客户瞄准外地旅游地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