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文化1

吴文化1

试题内容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E 选项F 答案试题解析新石器时代,“长三角”地区的太湖流域考古学文化系列,经过多年工作已确定的三种相承袭的文化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

A 见教材P6吴文化泛指吴地区域人群自立国勾吴以来,在这一区域创造出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质的精神的成果总和。

后稷;古公亶父;泰伯;仲雍; C 见教材P1江南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原始人类生活在。

长江下游;长江中游;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A 见教材P2考古发现的江苏南部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地点是。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草鞋山;南京汤山;苏州吴中区三山岛;无锡鸿山。

B 见教材P3江苏南部的太湖地区乃至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地点是吴江同里;常州淹城;苏州吴中区三山岛;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草鞋山。

C 见教材P2以下图片显示的远古文化遗址是。

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草鞋山遗址。

D 见教材P7以下图片显示的远古文化遗址是。

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草鞋山遗址。

A 见教材P7以下图片显示的远古文化遗址是。

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草鞋山遗址。

C 见教材P7以下图片显示的远古文化遗址是。

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草鞋山遗址。

B 见教材P8马家浜文化遗址类型,以浙江的马家浜遗址命名。

余杭;嘉兴;宁波。

B 见教材P6 崧泽文化遗址类型,以上海的崧宝山;嘉定;青浦; C 见教材P7泽遗址命名。

良渚文化遗址类型,以浙江的良渚镇命名。

余杭;嘉兴;湖州; A 见教材P8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说中,中国古代五帝之一的是周族始祖后稷名义上的父亲。

帝喾;鲧;禹;穷蝉;尧 A 见教材P12《国语·晋语》记载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上述的记载指出了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黄帝为姜姓、炎帝为姬姓。

A 见教材P13中国古代文明早期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又称为“三代”。

这三个王朝分别为中国文化做出了三个贡献。

其中,夏朝的贡献是。

建立了国家,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文明的基础;发明了更为精细的文化系统,崇祖、孝等文化在一时期出现;政治制度上,建立了分封制,习俗上开始了宗法制经济制度上则行了井田制。

在精神文化方面则是建立了周礼为代表的典章制度,从而肇华夏意识端倪,创华夏文化本体,成华夏社会基石。

A 见教材P11大约在公元2070年禹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

A 见教材P10农神后稷“其母有邰氏女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这句话出自。

《史记·周本纪》;《史记正义》;《国语·周语下》《史记·五帝本纪》A 见教材P11以下是陕西岐山县周公庙后稷殿里的塑像,其从左至右的排列是。

周文王、古公亶父、泰伯、仲雍;季历、古公亶父、泰伯、仲雍;季历、后稷、泰伯、仲雍;周文王、后稷、泰伯、仲雍。

C 见教材P12姬昌即后世称为的周文王,他与泰伯的关系是。

祖孙;父子;舅甥;叔侄;伯侄。

E 见教材P16 以下图片显示的泰伯像位于。

苏州金阊区石路;无锡梅村泰伯庙;陕西岐山周公庙。

A 见教材P16 以下图片显示的泰伯像位于。

苏州金阊区石路;无锡梅村泰伯庙;陕西岐山周公庙。

B 见教材P16以下图片显示的陵墓为。

陕西岐山的泰伯之父——周太王(古公亶父)墓;无锡鸿山泰伯墓;常熟虞山的泰伯之弟——仲雍墓。

A 见教材P15勾吴国诞生于商末,其后,勾吴国传至吴王周章,《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说,“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

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三世;四世;五世。

C 见教材P17《史记·项羽本纪》记写项羽与他叔叔项梁“避仇于吴中”后,终举义旗“遂举吴中兵……得精兵八千人。

”其中的“吴中”指的是。

今苏州一带;今苏州市吴中区。

A 见教材P29清代顺治时,设江南省,治所在江宁府(今南京)。

清康熙初,分江南省为、江苏两省。

浙江;安徽;山东。

B 见教材P312003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四次会议上吸收浙江加入长三角洲城市经济协会。

自此,“长三角”城市群由16个城市组成。

嘉兴;台州;宁波;绍兴。

B 见教材P28李伯重、周生春主编的《江南的城市工业化与地方文化(960—1850)》一书说,“江南地区”的概念,“指的是明清的苏州、、常州、镇江、江宁(应天,即今南京)、杭州、嘉兴和湖州八府以及由苏州析出的太仓州这八府一州组成的地区。

这一地区亦称或太湖流域,总面积大约4.3万平方公里。

”长江三角洲无锡;松江;常熟。

B 见教材P32-33为吴国的崛起做出诸多努力的吴王寿梦系第世吴王。

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 B 见教材P34明末清初诗人中被时人称为“江左三大家”的是。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孔尚任、吴伟业、魏禧;钱谦益、魏禧;龚鼎孳。

A 见教材P29莼鲈之思(又作“莼鲈秋思”),说的是见秋风起而思家乡吴中(苏州地区)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因而连官也不想做了回到家乡的故事,从而在后世成为咏思乡之情的典故。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晋代的张翰;北宋的范仲淹;南宋的范成大;明代的唐寅(唐伯虎);清代的顾炎武。

A 见教材P30宋代时,被《宋史·杨紘传》里记为“江东”“三虎”的三人是。

杨紘、范仲淹、王绰;杨紘、王鼎、范成大;杨紘、王鼎、王绰。

C 见教材P30吴地地方文献中最早记载“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说法的是。

唐代陆广微《吴地记》;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明代卢熊《苏州府志》;民国李根源《吴县志》。

C 见教材P32-33《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表明东周时期,号为“四强”的诸侯国是。

齐、楚、秦、晋;晋、楚、吴、越;秦、楚、吴、齐。

A 见教材P34齐桓公执政时,吴国曾攻伐齐国的谷城县。

记载这一历史事实的文献是。

《管子·大匡》;《管子·小匡》;《管子·轻重甲》。

A 见教材P36《左传·宣公八年》记载:鲁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夏天,楚国攻打舒、蓼这两个小国并灭之。

楚王给他们划定疆界后,“盟吴、越而还”。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

传(《左传》)言楚强,吴、越服从。

吴、越两国同时出现在《左传》的史事记载时,并非以听命于楚国的附属国身份出现。

A 见教材P29下列著作中,正式记载了吴、越同时进入春秋的著作是。

《左传》;《史记》;《战国策》;《国语》。

A 见教材P29《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人攻打越国,俘获越国战俘,让他们看守船只。

吴国国君去察看船只时,越国战俘却用刀杀了他。

这位被杀的吴国国君是十九世吴王寿梦;二十世吴王诸樊;二十一世吴王馀祭;二十二世吴王余昧;C 见教材P37公元前年,即吴王阖闾元年,二十四世吴王阖闾上台。

据《吴越春秋·卷四》记载,阖闾在与伍子胥“与谋国政”的谈话中,当伍子胥说起“兴霸成王”“必先立城郭,设守备”等具体的做法时,阖闾把筑新城之事,委托于伍子胥。

嗣后,伍子胥筑苏州城。

513 514 515 516 B 见教材P38吴王阖闾委伍子胥筑苏州城,关于城址选择的目的,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一书指出是。

备齐(备:防备;齐:齐国);备楚;备越。

B 见教材P38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十九年),吴王阖闾在负伤死去。

伐楚的柏举之战中;伐越的檇李之战中;伐齐的艾陵之战中。

B 见教材P38在吴地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后世学者们评价为“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二人所兴”将他和他的祖先泰伯并立在一起的吴国历史人物是。

寿梦;季札;阖闾。

B 见教材P57南京被称为,指的就是在唐代以前南京曾成为六个朝代的都城。

这六个朝代是:三国时期的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六朝古都;十代故都。

A 见教材P49南京被称为,指的就是在唐代以前南京曾成为六个朝代的都城。

唐代以后,南京还曾成为五代十国时的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的都城。

这四个朝代再加上前述的六个朝代,共十个朝代。

六朝古都;十代故都。

B 见教材P49-50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地名有秣陵、建邺、建康、江宁、白下、集庆、应天等。

南京;镇江;苏州 A 见教材P50以下图片显示的是。

苏州耦园城曲草堂;常州红梅公园内的红梅阁;镇江北固山上的祭江亭;南京城西冶城山的冶城阁。

A 见教材P51关于南京地区的文化溯源,最早当溯自春秋时期的吴国。

据学者们研究,至今南京地区的一些地名,仍带着春秋时期高淳;六合;溧水。

A 见教材P50勾吴国的文化色彩。

如吴国的重要城邑──今南京境内的固城,原为勾吴城。

“固”是“勾吴”的速读,“勾吴”二字读快发生音转,于是渐渐读成了“固城”。

《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岩险去汉宇,衿卫徙吴京。

”唐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

”学者们注释上述“吴京”时,均指出是。

金陵(南京);镇江;无锡;苏州。

A 见教材P52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地名有朱方、丹徒、京口、南徐、润州等。

南京;镇江;常州;苏州。

B 见教材P52以下图片显示的路牌,其所在的城市为。

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

B 见教材P52人们站在镇江北固山,产生所谓“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的意境,这个“楚”字,指的是。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而位于长江中游的楚国;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彭城(今徐州一带)建立的西楚王国。

B 见教材P53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其“楚”字,指的是。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而位于长江中游的楚国;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彭城(今徐州一带)建立的西楚王国。

B 见教材P53以下图片显示的苏州宝塔为北寺塔;灵岩寺塔;上方山楞伽寺塔;瑞光塔。

D 见教材P53 东汉时,梁鸿和他的妻子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发生地是。

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A 见教材P61清代撤销了明代的“苏州府”,苏州由三个县在苏州城内合城而治,这三个县是。

长洲县、元和县、吴县;吴江县、长洲县、吴县;元和县、吴江县、吴县。

A 见教材P62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的军队攻克苏州后,在苏州地区建立了苏虞省;苏福省;苏州省。

B 见教材P62常熟虞山之名,因葬于虞山上的__得名。

仲雍;周章;言偃。

C 见教材P64 吴王僚墓,据文献记载在。

天平山穹窿山;狮子山虎丘山。

C 见教材P64 伍子胥墓及纪念伍子胥的“胥王庙”位于太湖畔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