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文化

吴文化


沧浪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 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 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 《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 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 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 振。
留园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 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 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 (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 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 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 冠。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 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 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 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 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 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 梁间。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 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 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 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 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 此有密切关系。
剑池
虎丘塔
山 塘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 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 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 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 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 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 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 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 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
苏州天平山
锦溪古镇
周庄
始建于1086年的古镇周庄,是隶属于江苏 省昆山市和上海交界处的一个典型的江南水 乡小镇,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 镇,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 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 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 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 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
千灯古镇
木渎古镇
橘子红了
杨 梅
枇杷
太湖莼菜
龙井虾仁
西山香雪海
阳山水蜜桃
碧螺春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 但关于碧螺 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 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 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 际,故而得名。
昆 曲
苏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内美景多得是,唯苏州,能 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 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 静和慰藉。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 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走一定情怀。有 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 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 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 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 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 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 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 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 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 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1984年,陈逸飞以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 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其 他37幅作品,在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 哈默 的画展中展出,引起了轰动,尤其是那些运 用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手法创作的作品, 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 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之后哈默 访华时,将陈逸飞的那幅《故乡的回忆》高 价买下,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被各界传 为佳话。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 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 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 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 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 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 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 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 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 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 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 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 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虎丘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 城一样历史悠久。公元前四九六年,阖闾在吴越之 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 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 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 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 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 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 蹲其上,因号虎丘。 相传,吴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 东吴孙权,曾先后来此探宝求剑,结果都一无所获, 徒劳而返。
漫步在苏州的小巷中是一种奇特的经验。一 排排鹅卵石,一级级台阶,一座座门庭,门 都关闭着,让你去猜想它的蕴藏,猜想它以 前、很早以前的主人。想得再奇也不要紧, 2500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 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 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 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 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 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 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 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 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廓引人 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 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这大厅一角的放着当年陈逸飞作画时的画架 等遗物,这幅在画架上的作品就是他当年在 美国的成名作《故乡的回忆》,画的是如今 周庄的名胜双桥。
20多年来,由他亲手创作的有关这座水乡古镇的 油画达上百幅。这其中,最为令人叹为观止,也最 能牵动全世界华人5000年炎黄情怀的,当推那幅 溢满古镇神韵、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双桥油画 (双桥,又名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 架成,清澈流淌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这里交汇成 十字,河上的石桥便联袂而成,显得格外古朴雅致。 因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其模样极像古时 人们使用的钥匙,故被人们称为钥匙桥)。
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 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 “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 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 《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 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 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 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 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 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 度。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 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 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 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 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 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 心满意的照片。
吴文化
园林文化——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网师 园、狮子林 水乡古镇——周庄、锦溪、甪直、木渎、千 灯 紫砂韵味——宜兴紫砂壶、茶艺、碧螺春 音乐曲艺——昆曲、苏州评弹 太湖美景——鼋头渚、洞庭东山、洞庭西山 手工技艺——苏绣、泥塑、梳篦
白发苏州
苏州园林(叶圣陶) 白发苏州(余秋雨) 美食家(陆文夫)
余秋雨也是通过陈逸飞的介绍认识周庄的。他在散 文名篇《江南小镇》里写道:“斑驳的青灰色像清 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没有比这个 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 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我打听到,陈逸飞取像 的原型是江苏昆山的周庄。陈逸飞与我同龄而不同 籍,但与我同籍的台湾作家三毛到周庄后据说也热 泪滚滚,说小时候到过很多这样的地方。看来,我 也必须去一下这个地方。”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 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园 林之城”的美名。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 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 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 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 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 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 市。
牡丹亭
故事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 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 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 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 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 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 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 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 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 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 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 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 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 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 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