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高血压对肾脏危害

糖尿病高血压对肾脏危害

到3.6%,比80年代增长了约3倍,约有1600万糖尿病 患者, ➢ 2002年统计,我国约有2000万糖尿病患者, ➢ 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糖尿病人数将增加到3800万。
33
14
糖尿病损害肾脏
➢ 糖尿病肾病 2003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肾病,口号为:
➢ 正确认识运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 ➢ 持之以恒,防止意外伤害
17
30
运动调节
➢ 运动的好处: 增强心、肺功能 降脂、降压、降糖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提高运动积极性
29
糖尿病损害肾脏
➢ 第一期肾脏为了多排糖变得非常大,二型糖尿病很难 刚开始就查出来。
➢ 糖尿病人到了第五年早期肾病就会出现。主要改变就 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 血糖>166.7mmol/L ➢ 空腹血糖低于80mg/dl,应适当加餐后再运动 ➢ 尿中有酮体 ➢ 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 ➢ 有心悸,气促,恶心,眩晕 ➢ 身体突然发生的急剧疼痛 ➢ 视物模糊
中国糖尿病发展趋势
➢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大约在1%, ➢ 而1996年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达
➢ 如果早期肾病控制得不好,就会发展为第四期,也就 是白蛋白尿已经大量出现。只可以控制住,让病情不 再进一步进展。
➢ 如果大量蛋白尿还不进行有效治疗,最后就会进入临 床中末肾病期,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是换肾透析。
18
糖尿病损害肾脏的预防
➢ 常见的预防措施有: ➢ 糖尿病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
➢ 较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
32
运动调节
—有助于坚持运动的方法
➢ 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 ➢ 运动时间安排在较为方便的时候 ➢ 结伴运动
糖尿病损害肾脏
➢ 尿液中蛋白质和白蛋白的含量轻微上升,这是糖尿 病肾病的最早征兆。起码有50%的1型糖尿病人有 微量蛋白尿
➢ 据报道,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0%死于慢性肾功能 衰竭,而2型糖尿病也有5%~10%死于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 但是通过合理治疗可 以使血糖长期稳定, 接近正常,糖尿病患 者可以向正常人一样 的愉快生活!
1
46
需要检测尿酮体的情况
➢ 血糖>15mmol/L ➢ 生病期间 ➢ 出现呕吐或腹部疼痛时 ➢ 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时 ➢ 经常出现低血糖时
肾脏病的流行病调查
➢ 据中华肾脏病学会1999年统计,我国慢性肾 脏疾病患者已超过7000万。1992—1996年,年 均发生率为5%。
➢ 一旦发现不适,请务必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发 现尿素氮和肌酐不正常,必须去肾脏内科就诊。
27
20
糖尿病总的治疗原则
➢ 糖尿病是一个综合性治疗,国内称为五驾 马车,包括:
1、教育与心理 2、饮食 3、运动 4、药物 5、监测
2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营养学会
油脂类25克(0.5两)
奶类及奶制品100克(2两) 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 畜禽肉类50-100克(1两至2两) 鱼虾类50克(1两) 蛋类25-50克(0.5两至1两)
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och2-微球蛋
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 ➢ 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应高度警惕。并注
意努力控制血糖 ➢ 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可能损害肾的药物
饮食控制 —外出就餐或赴宴注意事项
➢ 注意节食,避免暴饮暴食,干扰正常的饮食控制 ➢ 节制饮酒 ➢ 可适当增加降糖药剂量,但需向有经验的医生咨询
—时机
病情稳定者:最好做三餐后2小时尿糖定性 病情不稳定者:一般采用七段留尿法 一般病人:从实际出发,每日监测四次尿糖
(清晨第一次尿,三餐前半小时尿)即可
44
尿糖监测 —好处和缺点
好处:
大多数病人容易做到 价格低廉 无创检查 操作简单
缺点:
需要留尿的容器 无法提示低血糖 受肾功能的影响较大
➢ 肾功能衰竭意味着病人只能选择肾脏移植或者透析
31
16
糖尿病损害肾脏
➢ 糖尿病肾脏病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是 非常隐蔽的,早期没有什么表现,晚期治疗有很 大的困难。
➢ 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 开始的时间。
运动调节 — 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 老年人可以选用运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最 常用的运动方式为散步 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也 可选择运动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应由小到大
4
高血压的现状
➢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重大 的公共卫生问题。
➢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 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 约7000多万。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
5
糖化血红蛋白
➢ 每2—3个月检查一次 ➢ 应控制在Hblc<7%的范围内
43
肾脏病的两大因素 —高血压和糖尿病
➢ 在西方国家中,肾功能衰竭以继发性因素为主要原因, 已经公认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大首位因素,约占50%。
➢ 在我国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但继发性因素引起 肾功能衰竭在逐年递增,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主要 的继发因素。
➢ 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将可大大减少肾功能衰 竭的发生。
19
28
饮食控制 —注意事项
➢ 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服用 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
➢ 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要相对 平衡,此消彼长,灵活调节
➢ 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有利于 控制餐后高血糖
➢ 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
糖尿病损害肾脏的预防
➢ 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其肾功能将 不可遏制地呈进行性下降
➢ 来看一些一线推荐的药物: 1、 利尿剂: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2、 β受体阻滞剂: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洛丁新) 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科素亚) 5、 钙通道拮抗剂(CCB):(如洛活喜) 6、 α受体阻滞剂:
11
影响病情控制的因素
➢ 天气变化:骤然的变冷、风吹、雨林 ➢ 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等 ➢ 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 ➢ 饮食量增加或吃含糖食物 ➢ 剧烈的强刺激的运动,或停止了日常的合理运动 ➢ 忘记服药或服药剂量不足 ➢ 忘记注射胰岛素或注射部位吸收不好 ➢ 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 ➢ 外伤,手术 ➢ 妇女妊娠或月经期 ➢ 频繁发生低血糖后
>2000万 2000万
2亿 >6000万
1.6亿人次
Chin J hyper vol 12 No.6 487-489
13
运动调节 —出差,旅游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各种意外事故 ➢ 尽量定时、定量就餐,按时、按量用药 ➢ 及时足量饮水 ➢ 要熟悉应付意外及自救的方法
34
运动调节 —应禁止运动的情况
防治高血压引起肾损害
➢ 首先还是高血压的控制问题, ➢ 尤其对于已经有了蛋白尿的患者,如果蛋白尿一
天超过一克了,血压应该降到125/75以下。 ➢ 如果尿虽然有蛋白,但是一天在一克以下就可以
放宽些范围,在130/80以下。
37
10
推荐的降压药物
➢ 高血压用药应该注意要因人而异,根据年岁的大 小、病情程度、适应程度等。
争取社会和家庭的关心支持

普通门诊:
周一至周六
专家门诊:
周三上午 王鸣主任医师
关爱健康 呵护肾脏 及早诊断 积极预防
肾脏病?
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泌尿系统疾病,易 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特别是当肾病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时,全身各个系统产生病变, 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 病、肝病及造血功能下降等
充满自信向糖尿病挑战
血糖监测
➢ 定期检查,病情不稳定时每天检查血糖,病情稳 定后,1个月至少检查2次空腹和餐后血糖
➢ 如果不舒服应随时检查血糖 ➢ 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40—180mg/dl之间
7
40
监测的时间
➢ 每日1次:血糖、尿糖 ➢ 每月1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 ➢ 每季度1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糖尿病损害肾脏,行动起来!"
15
运动调节 —预防运动中的低血糖
➢ 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 ➢ 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 ➢ 若要从事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较长,
应采取下列措施以防低血糖发生 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药物剂量 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
➢ 有条件的话,可在运动前后用血糖仪测一次毛细血 管血糖
36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糖尿病病情监测
意义 内容 时间 血糖、血红蛋白、尿糖及酮体监测
控制血压 保护肾脏
➢ 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
➢ 提高高血压并发肾病的警惕意识,注意一些危险信号 ➢ 防治高血压引起肾损害首先还是高血压的控制问题 ➢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首选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
45
2
早发现、早防治、早治疗
10万元 人民币/年
延缓一年 进入透析
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疾病,防止或延缓进展 成肾衰竭。
还要防止病人自身不重视和提高一些基层医 生的防治意识。
延缓一年进入透析阶段将会为国家或自费病 人节约10万元人民币/年。
3
尿糖监测
—影响因素
尿糖试纸 操作方法 色觉及视力 肾糖阈
尿糖与酮体监测
➢ 1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和酮体 ➢ 2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 ➢ 2型糖尿病当出现感染、发热、大量出汗及自觉虚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