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牛育肥成本效益分析

肉牛育肥成本效益分析

肉牛养殖效益分析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养牛业已经从传统的役肉兼用转向肉用为主,饲养方式由放牧加补饲转向了舍饲养殖,育肥规模逐步由零星散养向集中科学育肥过渡,全县养牛产业正处于转型期,但由于受市场、成本、消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牛产业突显出了存栏下滑,出栏减少、效益低下的困难和问题,为了有效保护牛产业发展,推动其快速合理转型,我们从2010年开始,从肉牛品种、日粮组成、管理模式、市场因素影响、育肥年龄阶段以及母牛饲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养牛效益分析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肉牛育肥成本效益分析(一)不同肉牛品种育肥效益分析为了得出适合我县推广的肉牛育肥品种,2010年5月以来,我们在灵台县部分乡镇的养牛户或养殖小区内,选用南德温、西门塔尔、利木辛品种分别授配本地黄牛母牛;用南德温冻精分别授配利木辛和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母牛、西门塔尔和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母牛,用西门塔尔冻精分别授配利木辛和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母牛、南德温和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母牛,用利木辛冻精分别授配西门塔尔和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母牛、南德温和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母牛,母牛和犊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主要测定杂交犊牛在初生、3月龄、6月龄三个时间段的体尺、体重(称重与体尺测定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

在不同品种二元杂交组中,南德温、西门塔尔、利木辛分别作为父本与灵台县本地黄牛进行杂交,其后代改良效果都非常明显。

共同特点是:一是体重大,生长速度快;二是体形外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体格加大,体躯加长、肌肉丰满,体幅变宽,前胸饱满,尻部及大腿发育良好;三是饲养效益高,断奶前市场售价高于地方品种牛。

以南德温作为父本,其后代除以上特点外还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易管理、性情温顺、能使役;难产率低(难产率为0.1%);西门塔尔其杂交代头额较宽,难产率偏高(难产率为3%),同时,其被毛有杂色,不太受当地群众欢迎;利木辛杂交后代头额比南德温杂交代头额宽,难产率为1.5%,高于南德温杂交代,其体尺、体重及各阶段增重效果不如西门塔尔、南德温杂交代。

因此,在二元杂交组合中,改良当地黄牛最佳父本为南德温。

三元杂交组中,南德温、西门塔尔、利木辛分别作为终端父本,其后代均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

其中用南德温作父本改良西门塔尔或利木辛与灵台本地黄牛的二元杂交代母牛产生的三元杂交后代,杂合了南德温与西门塔尔或利木辛的品种优势,且克服了西门塔尔和利木辛的缺点。

同时,由于灵台县长期引进西门塔尔和利木辛改良当地黄牛,目前存栏的母牛大多数为利黄或西黄二元杂交品种,含有西门塔尔和利木辛血统,因此,以南德温作为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改良灵台县本地母牛,可以作为灵台县在更高层次上推进黄牛改良和优质牛肉生产的首选途径,其前景十分广阔。

(二)不同日粮组成育肥效益分析从2010年7月年开始,选用品种、年龄、体质、体重相接近的本地南秦杂交品种牛40头,分为4组,每组10头,采用不同日粮构成进行育肥饲养,并测定其在一定育肥阶段的头均日增重,筛选出了适合灵台县肉牛育肥的肉牛育肥日粮组成。

在日粮组成中,设计了不同精料配方,不同饲草(青贮秸秆、干麦草、紫花苜蓿)的组合,对其进行体重、年龄、体尺等指标测定;记录各组在育肥过渡期、育肥前期、育肥后期头均日增重。

经测试得出了如下测试结论:在饲喂同一配方、相同饲料量的情况下,添加青贮秸秆可提高饲料的吸收利用率,提高育肥育肥效益;在饲喂同一配方、相同饲料量的情况下,添加不同类型的青贮秸秆,其育肥效果明显不同,揉丝青贮的秸秆,经过揉丝加工后,质地变得柔软,易于消化吸收,其育肥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青贮秸高蛋白、低能量饲料配合干麦秸、紫花苜蓿、秸秆揉丝青贮饲草,在育肥前期日增0.45左右,育肥中期日增重1.03公斤左右,育肥后期日增重1.05左右,其育肥效益比较明显,可作为灵台县肉牛养殖户(企业)育肥肉牛的最佳日粮组成。

(三)不同管理模式育肥效益分析选用单户小规模、农户+小区、规模化养殖场三种管理模式育肥肉牛,测定每种模式的收支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1)单户小规模育肥:在全县选择具有一定育肥基础和养牛经验,家中由辅助劳动力(老年人或弱体力妇女)喂养的单户养牛户10户,每户选择300公斤的育肥牛1-3头,共选择测试育肥肉牛30头。

对所选定的30头育肥牛进行定期育肥,整个育肥期为200天,其中,育肥过渡期为5天,育肥前期为100天,育肥后期为95天;采用同一饲料配方,同一日粮比例,由农户按照自己传统的饲喂方式进行育肥,育肥结束后由农户自己面向市场销售,对每头牛在整个育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及收入进行详细记载,最后测算其经济效益,经测算头均盈余367.34元。

(2)农户+养殖场(小区)模式:在我县朝那镇的郑家什字养殖小区选定入住小区的8户养牛户,户均在小区内饲养育肥体重为300公斤的肉牛15头,共计120头。

在小区内进行育肥,整个育肥期定为200天,其中,育肥过渡期为5天,育肥前期为100天,育肥后期为95天;对所选牛采用由小区负责技术人员统一饲料配方,统一进行限量定时饲喂制度,统一防疫、驱虫和治疗,统一组织进行秸秆青贮,农户自己按照小区要求进行育肥饲养,育肥结束后由小区组织统一联系销路,一次性出栏。

出栏后农户按照头均50元的标准向小区缴纳管理费用;牛粪由小区统一收集,出售给当地农民作为肥料,收入归小区管理机构;对每头牛在整个育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及收入进行详细记载,最后测算出其经济效益,经测算头均盈余775.34元。

(3)规模化养牛场育肥模式:在我县的康庄牧业公司、金旸牧业公司、犇牛育肥场3个养殖场内各选定体重为300公斤的肉牛15头,共计45头进行育肥,整个育肥期定为200天,其中,育肥过渡期为5天,育肥前期为100天,育肥后期为95天;对所选牛采用同一饲料配方,按照统一定时定量饲喂,统一免费进行防疫、驱虫和治疗,统一组织进行秸秆青贮,育肥结束后三家企业共同参与联系销路,统一组织,一次性出栏。

对每头牛在整个育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及收入进行详细记载,最后测算出纯利润,经测算头均盈余1302.94元。

(4)结果与分析单户小规模育肥,农户家中有闲余的辅助劳动力,资金有限,具有养牛传统和经验,在自己家中饲养,既解决了辅助劳力的就业,又得到了一定收入,如果把人工费按照劳务收入计算的话,育肥200天可盈367.34元。

由于单户购入个人出售,在市场环节上支出过大,售价偏低,利润相对较小。

农户+养殖场(小区)模式,农户具有充足的资金,且自家有充足的劳力,同时,市场观念比较强,纳入小区管理后,由小区统一管理,防疫驱虫、水电费、中介费、运输费、人工费等头均支出明显降低,而且由于牛的购入和售出都由小区统一组织,在市场环节上争得了较大的利润空间,不足处是由于养殖规模稍有加大,导致饲草料管理粗放,头均饲草料投入稍有加大。

总体来看这一组经济效益比较明显,头均达到了775.34元。

这一模式便于管理,效益明显,同时很好的发挥了小区的作用,可以推广。

规模化养殖场育肥200天,头均利润为1302.94元,其利润空间远远大于前两组,十分适合在我县推广。

(5)结论从试验结果来看,第一种模式由于利润空间太小,防检疫等工作难于开展,不适当前市场管理需求,正逐渐被自行淘汰;第二种模式适合在及有资金又有能力亲自从事的家庭中推广;第三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为明显,也符合我县牛产业日益向规模化、精细化、市场化发展的大趋势,可以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全县大力推广。

(四)市场对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从2010年九月开始,我们在我县及周边地区针对市场因素对肉牛育肥经济效益的影响,从宏观经济市场、国家信贷政策、粮食价格变化、疫病干扰等原因对肉牛育肥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国家乃至国际宏观经济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从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与人们日常消费密不可分的养牛业,经济萧条则养牛市场疲软,经济活跃则养牛业市场看好;信贷政策的宽松和紧缩都通过直接影响养牛业资金的筹措、投入以及消费群体对牛肉的消费量而影响着肉牛育肥效益的发挥;粮食是养牛业的饲草和饲料的的直接来源。

粮食的产量、价格等都通过直接影响肉牛育肥成本以及间接影响物价而影响着肉牛育肥的经济效益;任何流行性传染病都通过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以及牛的存栏量、出栏量和资金投入而影响牛肉的产量和消费消费量,直接导致其肉产品的市场销量变化,从而影响其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任何一种能够引起市场变化的因素都会对肉牛育肥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作为置身于市场中的肉牛育肥企业,必须把对市场的调查和预测作为企业发展和制胜的主要工作来抓,只有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养殖结构,避开原材料的高峰期和牛肉消费的低谷期,做到低买高卖,灵活经营才能够在同行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我县大多数肉牛育肥企业只重视牛育肥中牛的品种,存栏、饲料资金等硬件指标,而很少重视市场这一软件工作,这正是他们在市场方面屡屡受挫的主要原因。

(五)不同年龄阶段牛育肥效益分析(1)犊牛育肥效益分析:在我县的部分农户和小区中随机抽选30头体尺体重等基本接近的的6月龄断奶犊牛进分析。

对选定的育肥犊牛统一编号,并进行分组,第一组采用农户放牧加补饲农家杂粮随机配料育肥;第二组采用传统拴系根据生长需求自行科学配方育肥;第三组采用温棚拴系舍饲全价配合饲料育肥。

各组试验犊牛实行“统一驱虫、统一防疫、统一测定、统一核算、统一对比,统一出栏体重标准(200公斤)、统一联系销路”的七个统一管理。

详细记录饲草料、医药费、水电费、运输费等各项支出,定期测定其体尺体重并详细记录,出栏后进行结算,测算出育肥利润求出平均利润率,①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农户放牧加补饲育肥,随机配方育肥的犊牛,其饲草料的价格、饲喂量远远低于其他两种育肥模式,但是,粗放的管理导致育肥周期明显延长,人工费、饲料投入、医药费等支出也因此而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同时牛的出肉率明显偏低,牛肉品质较差,育成牛市场销售公斤价比第三组1.8元,整体育肥利润率也比其他两组低3.8个百分点;农户传统的拴系育肥由于管理比较细致,疾病较少,饲草料利用率较高,育肥周期较短,人工等其他支出也较少,牛肉品质、出肉率,犊牛育肥出栏价格等均明显高于第一组,但低于第三组;温棚拴系育肥模式由于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进行育肥,其育肥周期比第二组略短,饲料利用率略高于第二组,医药费人工费等杂支明显低于前两组,牛肉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犊牛销售价格高于第二组,育肥利润率比第一组高出3.8个百分点,比第二组高出2.1个百分点。

②结论由于育肥犊牛断奶后其自身正处于发育阶段,对饲草料营养比例、饲养环境、管理方式等都要求比较严格,其育肥速度、牛肉品质出售价格等都因饲养管理模式、饲料配方等而明显不同,采用温棚舍饲全价饲料育肥经济效益最好,在资金、环境、技术等允许的前提下,适合于作为集约化规模化育肥的模式大力推广;传统拴系育肥,根据生长需求自行科学配方的育肥模式,效益较好,适合于在资金有限,建有温棚牛舍的农户中推广,这样既充分利用了他们的粮食资源和劳动力,又节省了一定资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