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大营养元素之间相互转化蛋白质山物代谢通过中间代谢产物形成3、饲料系数:指每增重1kg,所需饲料的数量,称为饲料系数。
系数越低,表明饲料饲喂效果越好,饲料质量越高4、 摄食刺激内在因素(1)消化道充盈程度;(2)新陈代谢因素;(3)内分泌的调节外部因素(1)溶氧与水温;(2)氨及其他水质成分;(3)个体间的行为;(4)养殖 过程中的操作处理。
5、 营养物质:能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供给能量、构成体质及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
6、 饱食量:在适宜条件下,一次连续投饲使空腹鱼吃饱,达到饱和程度的摄食量。
7、 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所含 EAA 种类、含量、限制程度不同,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 AA 取长补短的作用,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效率:鱼体重增加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之比 9、代谢氮:指投喂无 N 饲料时,鱼类从粪中排出的氮。
11、 必需氨基酸:鱼类体内不能合成, 或合成速度或数量满足不了鱼体所需,必须由饲料供 应 12、 半必需氨基酸:能代替或节约部分 EAA 的AA 。
13、 限制性氨基酸:一定饲料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14、 氮平衡公式 B=I-(FN+UN )单位时间内鱼类摄入 N 与排泄N 的差值B :氮平衡,I :单位时间内N 的摄入量;FN 、UN:单位时间粪、尿中排出 N 量 B=0为总氮平衡,鱼类摄入 N 恰好可以维持生命 B>0为氮正平衡,表明鱼体增重,摄入 N 除维持生命外,开始用于 lg 、Ir 等B<0为氮负平衡,表明鱼在消瘦,摄入N 不能维持Im15、 吸收后的氨基酸在鱼体内的分配和利用可以用公式l=lm+le+lg+lr 表示I :吸收的AA ; Im :维持基本代谢;le :能量;lg :生长;Ir :性腺。
(1) Im ,Ig ,Ir 是蛋白质特有营养效果,Ie 可由脂肪糖类代替; (2) Ig 随着鱼类生长逐渐减少,达到最大生长时接近零 (3) Im 随鱼类生长而增加,增加幅度比Ig 小,单位鱼体重的蛋白需要量随鱼体重增加组氨酸 His 异亮氨酸Ile 亮氨酸 Leu 赖氨酸 Lys 蛋氨酸Met苏氨酸Thr10.氨基酸英文缩写丙氨酸Ala半胱氨酸 Cys甘氨酸 Gly 脯氨酸 Pro 丝氨酸Ser缬氨酸Vai而减少;(4)鱼类吸收氨基酸的分配比率主要取决于饲料蛋白的营养价值,营养价值较高,用于Im和Ig比例较高,用于Ie的比例较低。
16、氨基酸之间的协同作用:由于某种aa含量过高引起另一种或几种aa氨基酸需要量提高赖氨酸与精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Vai17、氨基酸平衡:配合饲料中各种EAA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鱼虾对EAA的需要量。
18、必需脂肪酸:鱼类生长所必需的,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19、区分淡水鱼和海水鱼:淡水鱼需要EFA:2种,亚油酸(LA)、亚麻酸(LNA)海水鱼需要EFA 3种,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两者合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力不同。
淡水性鱼类体内缺乏厶-12、△ -15去饱和酶,不能把18: 1n - 9去饱和合成18: 2n - 6、18: 3n - 3。
20、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英文缩写:亚油酸(LA)、亚麻酸(LNA)、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1、花生四烯酸化学结构表达式:C20:4n-622、胆固醇的吸收:只有游离的胆固醇才能被吸收,也必须先混合成乳麋颗粒方能被吸收。
23、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从肝脏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TG到全身24、脂肪氧化:脂肪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有氧参与,在微生物脂肪酶作用下,变成游离脂肪酸,再进一步氧化成醛酮醚等有害物质的过程对水产动物的危害:(1)存活率下降(2)生产性能下降(3)对体内代谢的影响(4)组织结构出现病变。
25、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能力26、甘油三酯的碘价:每100g甘油三酯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碘价(IV)。
碘价越高,表示甘油三酯中双键越多27、淀粉利用率28、粗纤维需要量(1)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
( 2 )消化率低,过高还会导致食糜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加快,消化时间缩短,使蛋白质消化率降低。
(3)饲料中粗纤维过多会降低二价矿物质阳离子的利用率。
肉食性鱼类:< 10%,青鱼<8%杂食性鱼类:罗非鱼:仔稚鱼<3%;幼鱼<8%,成鱼<10% 草食性鱼类:幼鱼< 10%,成鱼< 15%甲壳类:对虾类 4.5%29、胃排空速度:概念: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胃的收缩是胃排空的动力。
影响因素(1)水温是主要因素。
(2)饵料的原材料组成。
动物性原料的排空速度慢。
植物性原料排空速度快,主要是其中粗纤维的影响。
(3 )投喂率。
在肉食性水生动物,胃排空速度随投饵率的增加而下降,到一定程度保持恒定。
而杂食性和草食性水生动物则相反。
30、影响水产动物对脂肪利用的因素:水温、脂肪酸的不饱和度、脂肪酸长度、饲料粗纤维组成30、可消化能:指从饲料中摄入的总能减去粪能后所剩余的能量。
31、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木糖。
32、杂食及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较低的原因(1 )鱼类消化道内淀粉酶活性较低,特别是肉食性鱼类。
(2 )糖中间代谢酶中,糖酵解酶活性较低,而糖异生酶活性较高。
(3)鱼类血浆胰岛素水平较低(假说)。
(4)鱼类的胰岛素基因转录对葡萄糖刺激不敏感。
(5)鱼类胰岛素受体数量不足(假说)。
33、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概念与比较(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VB1, VB2, VB3,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VB12,胆碱,VC肌醇)1•吸收:脂维生素一一脂肪水维生素一一被动扩散B12 内在因子(糖蛋白)2•体内储存的数量和能力:脂维生素一一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储量多,尤其是VA;水维生素一一几乎不在体内储存,每天随大量水排出;3•排泄路径脂维生素一一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水维生素——尿中排泄4•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超过推荐量的500倍)会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水溶性维生素却不会(随尿排出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
5•饲料中含量不足时,都会产生缺乏症状。
34、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维生素B12又叫钻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含有金属钻35、维生素C合成36、生物素的吸收利用:(1)在水果、牛奶和蔬菜中以游离形式存在,在动物组织、植物种子和酵母中以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
(2 )结合形式的生物素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生物素酶的降解作用将其释放出来,以游离的形式被吸收。
(3)肠道组织中的吸收是通过一个依赖Na+的主动转运机制进行。
去硫生物素和生物胞素则抑制该过程。
36、维生素缺乏症: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及饲料利用效率下降等。
(1)VA (维持正常的视觉)缺乏症:a、眼部、皮肤出血,眼球突出,尾鳍糜烂。
因为VA 缺乏生物膜易被氧化破坏,细菌趁虚而入,造成糜烂。
b、鳃盖变形,扭曲,充血,出现瘦背。
(2) VD (VD是骨正常钙化所必需的。
)缺乏症:a、骨灰分减少,对钙磷利用率低;佝偻病(Rickets)。
b.肝脂肪含量提高。
c.影响钙的代谢,导致水产动物出现畸形。
(3) VE (防止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受氧化,从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缺乏症:a.脊椎弯曲,眼球突出;b.红细胞膜被破坏,数量下降; c.贫血,红细胞脆性增加,肝细胞发生病变; d.细胞膜破坏,出现渗出性物质; e.免疫力下降,肾脏细胞结构发生异常。
(4) VK缺乏症:细胞内只能产生未丫-羧基谷氨酸化的凝血酶原,导致凝血因子减少,出现凝血过程延长,甚至会发生皮下、肌肉及胃肠道出血。
(5) VB1缺乏症:a.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神经过敏; b.运动迟钝,失衡;c.鳃盖软骨脱落;d.肌肉营养不良,出现萎缩。
⑹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症:a.眼球或水晶体浑浊,出现白内瘴; b.角化不全,鳃、肝脏、皮肤出血;c.死亡率高,特别是水产动物;d.机体铁吸收受到抑制(7) 泛酸缺乏症:生长减慢、食欲受阻;鳃变形,成棒状鳃,鳃丝硬化;贫血、死亡率高;胃肠道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受损等(8) VB6缺乏症及其危害:竖鳞、眼球突出;神经异常,高度兴奋性,主要是氨基酸代谢异常;脾脏肿大和肝脏萎缩等眼观症状。
(9) 叶酸缺乏症:神经管畸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
(10) VB12缺乏症: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下降;巨红细胞性贫血;贫血,血液循环发生障碍(11) 胆碱缺乏症食欲下降、生长受阻;增加肝中脂肪含量,并且肝变黄;眼球突出;腹部肥大;小肠壁变薄。
36、机体非酶抗氧化系统37、营养缺乏会出现相应的贫血症状38、影响水产动物对维生素需求量的因素39、维生素之间的协同作用40、水产动物机体含量最高的矿物元素:常量元素( >0.01%) Ca P、S、Cl、Na、Mg41、磷源添加剂:不同矿物磷源利用率:磷酸二氢磷酸盐> 氢盐〉磷酸盐42、磷的存在形式,如植酸磷对原料中磷的利用率取决于磷存在形式:磷蛋白或磷脂高骨骼磷低43、铁的吸收Fe:十二指肠,主动吸收,Fe3+胃Fe2 鱼体。
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入细胞内,还原成二价铁,形成Hb,多余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形式贮存在单核一一巨噬细胞系统。
含量越低,吸收率越高。
出血后和贫血时,造血机能亢进,Fe吸收速度增加。
受饲料的氨基酸模式影响( Kim et al,1995)。
VC能促进铁的吸收。
植物纤维、咖啡等抑制铁的吸收。
44、金属元素缺乏的影响钙:血清Ca、P水平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骨骼灰分及其中Ca、P浓度降低。
鱼类几乎不出现缺乏症。
磷:厌食、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
骨钙化差,头骨变形,脊柱弯曲并成蜂窝状扩大。
内脏体脂肪沉积量增加。
锌:骨中Zn含量下降,生长受阻,死亡率提高,白内障,鳍和皮肤糜烂,体躯短而肥。
铜:皮肤糜烂,尾肌弯曲,活力差等现象碘:甲状腺肿大,生长受阻,出现侏儒;初生幼畜无毛,皮厚,颈粗;繁殖力下降,种畜发情无规律,影响神经发育。
鱼虾死亡增加45、标准代谢:是指一尾不受惊动的鱼或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
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46、体增热:动物摄食、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体产热的增加量)47、呼吸商: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02和吸收的02的分子数之比。
48、代谢能:指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也就是消化能减去尿能和鳃能后所剩余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