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人的风俗与禁忌说明

美国人的风俗与禁忌说明

“驴象之争”的起源:
驴象之争代指美国政治竞选,也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

“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

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又称为“驴象之争”或“驴象赛跑”。

民主党与共和党分别以驴和象作为自己的象征,源于德裔美国政治漫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的讽刺漫画。

民主党最早和驴子扯在一起是1828年杰克逊竞选美国第七任总统。

当时对手批评他是“笨驴”,讽刺他主张“让人民统治”。

杰克逊当选后,驴子的绰号一直罩在作风固执的他的头上。

1870年,纳斯特画了一头驴登在《哈泼斯周刊》上,以讽刺当时北部反对内战的民主党人。

这幅漫画加深了人们头脑中“民主党即驴子”的印象。

驴子虽然笨头笨脑,却被民主党人视为既聪明又勇敢的动物。

1880年,民主党在总统选举中开始以驴子作为党的代表动物。

把大象与共和党连在一块则是纳斯特一手搞起的。

1874年,他在《哈泼斯周刊》上画了一幅摔倒的大象,用它代表不满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的共和党选民。

同年,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大败,纳斯特又画了一幅受困的大象予以讽刺。

随后其他漫画家也纷纷用大象来代表共和党。

有趣的是,被民主党讥讽为大而无当、华而不实、保守愚昧的大象,在共和党人看来,代表的却是尊严、力量和智慧。

最后,共和党索性把大象作为自己的代表动物。

“驴象”的宗旨:
两党政治主张无实质区别。

在每四年一次的全国总统选举中,由两党最高组织机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本党总统候选人和总统竞选纲领。

两党以在国会大选中获席位多少区分多数党和少数党。

两党党员人数不定,视投票情况而定。

但是两党历史和具体主张有所不同。

美国民主党建于1791年,由部分种植园主和与南方奴隶主有联系的企业家组成,当时叫共和党。

1794年改为民主共和党,1840年正式称民主党。

1861年南北战争结束后民主党一蹶不振。

1933年罗斯福利用经济
危机引起的人民不满情绪竞选总统获胜并连任四届总统,民主党因而连续执政20年。

民主党群众基础主要是劳工、公务员、少数民族和黑人。

美国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由反对奴隶制的东北部工商业主及中西部开发各州的农业企业家代表组成。

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开始执政,并在南北战争中击败南方奴隶主势力平息了内战。

1860年至1933年70多年中,除16年外,美国均由共和党执政。

该党群众基础主要是郊区和南方的白领工人及年轻人。

二战后中产阶级为其新的支持力量。

• 可问主人需要什么礼物,即使主人婉谢,届时仍可带瓶酒或一束鲜花,或酌带一些具有中国风味的小礼物。

有任何饮食禁忌可先告知。

特殊的文化风俗和饮食禁忌可得谅解和尊重。

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会活动以不带小孩参加为宜,如果聚会性质为安涂肉,则大都可全家参加。

在家宴请客人比在餐馆宴请更受美国人欢迎,因为家里气氛更加亲切友好。

家宴分两种。

第一种是家庭用餐式,主宾在长方形饭桌旁就座,主人为客人盛食物,或将食物盛在盘中,依次传递取用。

第二种是自助餐式,食物置于餐厅另一桌上,主宾各自去取用。

应邀到他人家里用餐,主宾双方都很讲究礼仪。

主人会提供各种专门用途的餐具,如冷盘、刀叉、鱼刀叉、肉刀叉、主菜刀叉、水果刀叉、菜匙、汤匙、咖啡匙等,客人如不认识餐具的专门用途,可仿效女主人。

餐巾铺在膝上,不能用餐巾擦餐具。

坐姿要端正,手臂不能横放在桌上。

只有当女主人动手,其他人才开始进餐;女主人离座,其他人才能离席,不可中途离席。

欧洲人进食时是一手拿刀,一手拿叉,美国人只用一只手轮换用餐具,另一手则放在膝上。

注意使用刀叉顺序,以及叉匙性质。

刀叉斜放盘缘,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盘中,则表示已使用完毕。

面包要掰成小块食用。

喝汤、咀嚼时不能出声,更不能打嚏、擤鼻子、咳嗽、打嗝、剔牙。

渣滓不能直接吐在盘中,要用叉接住后放入盘中。

餐巾用来拭嘴,切忌用来擦手或餐具。

盐、胡椒瓶倘离座远,不可伸手去
取,而须请隔座代劳递送。

上甜点或咖啡时,主人可开始致词,主宾亦可利用此时答谢。

席间,应当称赞女主人准备的菜肴,并尽量吃完盘里的饭菜。

餐后要与主人交谈片刻,之后告辞,但不可久留;告辞时应感谢主人款待。

与主人不太熟悉者,事后还应尽早打电话或寄短柬表示谢意。

如果客人比较多,应等年长职位高的客人告辞后,方能告辞。

宴后三四天内别忘记寄一张感谢卡或谢函给主人,若在主人家过夜通常感谢卡寄给女主人。


V手势
V型手势在我国表“胜利,成功”
我国过去表“2”
欧洲一些国家也表示“2”
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手心向外的V型手势是表胜利,而手背向外的V型手势则是侮辱人的意思。

V文化的由来[1]
18世纪末19世纪初知名奥地利犹太药师伯恩维克特(Victor)家族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在取得一次次突破性地取得了成果时,科研人员为了不打破那种特有的静谧氛围,彼此之间只用手势V来传达祝贺。

自此在历史的长河中,维特家族每一次度过危机或者获得成果,在庆贺之时都会高高举起2个V字。

多年的这种习惯性的手势在纳碎统治时期,在排犹驱犹的恶劣环境下,伯恩维克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打着双V的手势,则多了更深的寓意--胜利会属于我们。

在1938年7月纳税德国,包围了罗斯柴尔德医院。

作为主治医生的维特高高举起双V 给予所有躲避在医院的犹太人和病人信心。

这一刻全医院所有人高高举起手中V字,这个事件传遍奥地利。

1940德国法西斯入侵西欧各国,维特一个好朋友叫维克多.德拉维利,这个比利时人流亡至英国。

每天,他利用电台从英国向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侵略军。

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 V”字,以表示对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

几天之内,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树干和电线杆上、影剧院里,甚至在德军兵营、岗楼和军官的住宅里,都出现了“V”字,大大鼓舞了比利时人民的斗志。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脍炙人口,朋友见面用V字手势打招呼成为一种时尚。

而以“V”作为招牌动作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是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他十分喜爱这种手势,据说有一次,他在地下掩体内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地面上突然警报声大作,丘吉尔闻声举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地图上的两个德国城市大声地对与会记者说:“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

”这时,一名记者发问:“首相先生,有把握
吗?”丘吉尔转过身,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情绪激动地大声回答:“一定胜利!”这一场景出现在第二天出版的各大报纸上,从此这一手势便在世界迅速流行开来。

在英国原来反V字手,是侮辱对手的意思,自这件事后,正V字传遍世界。

英国首相丘吉尔高高举起V字。

鼓舞民心。

哪怕再艰难都高呼少年,永不要放弃!永不要放弃!永不!永不!永不!永远都不要放弃!
现今许多人在拍照时喜爱用V手势,也有不少人也会用“反V”,即手背朝外,手心向内的版本,但是“反V”是个不雅的动作。

这个手势源于英法百年战争之亚金科特战役,法国人扬言将砍掉英国弓箭手的中指和食指,让他们变残废,不能再张弓射箭。

但后来英军打败了法军,胜利后,英国人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内,向法国俘虏示威,意思是:我们的手指头是完整的。

这个动作再后来就延伸成是羞辱对方的意思了。

丘吉尔在二次大战期间经常以正V来表示必胜的决心,但在战后的政治
生涯中却常以“反V”来侮辱政敌,所以“反V”代表着不雅之举。

二战之后,拍照得到普及,举V字已成为最流行的姿势。

很多奢侈品牌都具有自己V文化。

而VIICODE 的V文化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危难挑战的必胜把握,信心是永恒的时尚。

美国纽约顶级奢华护肤定制品牌VII集团旗下的高端护肤品品牌VII CODE,这个拥有200年皮肤护理历史的品牌,拥有零误差的皮肤管理系统,全球唯一编码的定制护肤产品,它的主要成分被誉为——“不老神话”
西方人忌讳“13”,原因是,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到每月的13日这一天,12个巫婆(w
itch)都要举行狂欢夜会,第13个魔鬼撒旦就会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给人们带来灾难。

因此,西方人不仅忌讳“13”日,也忌讳有“13”数字。

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许多楼房都没有第13层。

西方人也忌讳“星期五”。

圣经说,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后,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

据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