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672-7649(2005)02-0008-04美国海军转型解析收稿日期:2004-10-10池建文,王 兵(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北京100085)摘 要: 美国海军转型是一场深层次变革,并已经成为与海军陆战队的联合海上力量转型。
本文将对美国海军转型的变革特征、历程和举措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美国海军的能力转型、作战概念转型和方法转型。
关键词: 美国海军;转型;海军陆战队;军事变革中图分类号: E1;E815;712 文献标识码: AAnalysis of US naval transformationCHI Jian-wen,W ANG Bing(China Ship In formation Center,Beijing100085,China)Abstract: US naval trans formation is a kind of deep rev olution and has become US navy and marine corps’combined trans formation.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rev olutionary character,procedure and measure of US naval trans formation.We will lay em phasis on the capability trans formation,combat concept trans formation and method trans formation.K ey w ords: US navy;trans formation;marine corps;military rev olution0 引 言对于涉及面越来越广的转型,美国军方和国防机构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无论如何表述,都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转型”是美军自上而下的一场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既涉及军事理论、作战概念、体制编制、装备技术等方面,也涉及到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的改变。
它是以大量应用信息技术为根本特征的新军事变革的继续和升华,对此,美国国防部明确指出,建设信息时代的军队,在信息时代继续保持绝对军事优势,是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军队转型的根本所在。
美国海军是率先开展转型的军种,其转型也相对成熟,本文将对此进行粗浅的描述和分析。
1 美国海军转型的特征纵观美海军转型的相关定义和实践,可以看到,整个转型过程有如下几个明显的变革特征:(1)军事技术变革 高科技局部战争表明,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战场空间感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决策能力、精确攻防能力以及制约敌方获得先机直至致敌“失能”的能力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因此,夺取信息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成为美国军事转型的重点方向,进而成为促进新的军事概念与军事技术发展的主导因素。
在军事技术变革的推动下,使现代战争出现武器装备智能化、指挥控制自动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样式体系化等基本特征。
(2)军事理念变革,诸如“联合作战” 由于军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着战争机器的结构、面貌、运转节奏。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军界开始考虑如何适应军事技术的进步,有效发挥美军的整体优势。
以美国国会“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案”为发端,美国国防部开始了未来“联合作战”理论的全面研究与实践。
美军参联会于1997年和2001年分别出台了《2010联合构想》、《2020联合构想》两版未来联合作战战略以及能力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至2001年,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框架体系基本搭建完毕,出版了一系列以联合作战条令为主体第27卷 第2期2005年4月 舰 船 科 学 技 术SHIP SCIE NCE AND TECH NO LOGYVol.27 No.2Apr.2005的联合出版物,包容了100多部主、子条令。
遂行网络中心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便是美国海军转型的主要目的之一。
(3)发展道路变革 由于高新武器的研制、部署难度大,需要的投入多,加之在冷战结束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美国较大幅度地削减了国防预算开支,可供武器研发和采购的经费相应减少。
因此,量入为出,美国国防部把在武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始终贯彻“可承受性”原则作为高新武器发展的基调,把可承受性作为其采办工作的首要指标。
“可承受性”概念并不是一味强调降低初期一次性费用,而是包含着适用、先进、可靠、易用和全寿期经济核算等涵义,追求的是符合军事使用价值基础上的经济划算,其衡量指标就是全寿期效费比。
可承受性已发展成为美军高技术武器装备乃至整个国防建设的主导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推动下,平台多功能、武器多平台通用、三军联合发展武器装备以及充分利用民用现成技术等被视为获取军事优势的关键战略措施,从而牵引着美国国防采办和国防科技发展策略的持续变革,也使注重可承受性成为美国海军转型的鲜明特征之一。
(4)编制体制变革 为适应转型需要,美国国防部已开始实施并正在酝酿着更大的军事编制体制调整,例如,按照联合作战构想,2020年前,美国四军将要成为一个无缝的整体(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
有时候,美军也称五军联合,即包括海岸警备队)。
1999年,美军开始组建联合作战司令部,2001年提出组建常备的联合作战部队。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美国海军在转型中十分注重与海军陆战队的联合,使美国海军转型成为事实上的海上力量转型。
上述特征中,军事技术变革是最基本的,它推动其他变革,其他变革反过来牵引装备与技术的变革。
2 美国海军转型历程(1)冷战结束催生转型 苏联解体后,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垒消失,冷战结束,美国海军失去了惟一一个能与之正面冲突的对手。
按照冷战思维壮大起来的这支军队最重要的使命原本是与苏联海军争霸海洋,决战大洋,而苏联消失后,它该干什么?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1992年9月,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联合发表了《…由海向陆》白皮书,阐述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由冷战后向21世纪发展的战略性概念,开始把目光从大洋转向陆地,强调海上两军一起建立海上远征军,参加联合作战,从海上对陆上发生的事件施加影响。
这份文件声称:“我们的战略从全球威胁转向了面对地区挑战…”。
这一白皮书标志着美国海军吹响了角色转变的号角,也标志着美国海军转型的正式开始,从而使美国海军领先其他军种开始进入转型期。
(2)摸索中前进,逐渐明确道路 1993年5月,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发表了《联合作战…由海向陆》,进一步阐述了“由海向陆”的概念和联合作战的重要性,坚定了转型的方向,强调联合作战是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对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7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共同发表了《2000~2035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技术》,制定了2035年前后海上部队在技术、作战情报、人力资源、武器、平台、水下战、后勤、建模与仿真的八个方面的发展战略,为美国海军转型确定了技术发展战略。
2000年,美国海军出台《2020年海军构想》,进一步肯定了未来的美国海军是一支以“由海向陆投送美国的力量和影响”为核心使命的武装力量,提出实现这一使命的两大支柱分别是“前沿存在”和“知识优势”,把灵活反映的全球远征对陆作战作为自己的基本行动方式,把“网络中心战”定位为最核心的作战能力。
由此,确定了未来20年美国海军建设的方向。
应该说,从1992~2002年的十年,是美国海军逐渐完成从冷战时期的“大洋战略”转变到“濒海战略”时期。
也可说这十年,是美国海军全面进行濒海作战的建军与实验时期。
与此同时,按照濒海作战的需要和特点,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逐渐向一体化发展,被称为“海上力量”或“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合作体”。
(3)路途仍然遥远,探索还在继续 2002年以后,美国海军进入了相对平稳的转型期,至少基本完成了从“大洋战略”到“濒海战略”的转变。
然而,转型绝不仅限于此,它仍在继续,其最终样子目前还难以预见,因而美国海军强调转型“没有终点”。
随着形势的发展,美国海军转型也许还会进行调整,美国海军针对转型出版的《转型线路图》不断进行修改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3 美国海军实现转型的举措3.1 能力转型———构建四大“海上力量能力支柱”和重点能力体系 美国海军把“海上基地”、“海上打击”、“海上盾牌”三大作战概念和“部队网”称为四个“海上力量能力支柱”,这四个方面既独立而又相互交融。
提出支・9・第2期 池建文,等:美国海军转型解析 撑这四大支柱的重点能力。
(1)“海上基地” 它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能力转型的最高表述,是关于利用在全球海上活动的独立自主、分散部署、网络化部队的机动性,投送和维持战区联合部队所需要的一系列作战能力的顶层概念。
“海上基地”被当作美国国家层面的军事能力,而非仅仅是军种能力看待,是建立在美国掌握绝对制海权这一非对称优势的基础上的。
“海上基地”由分散部署、网络连接的以两栖战舰和海上预置船为主体的多种平台组成,具备集结兵力、配发装备、实施投送、提供保障、维持兵力的能力。
通过它,可以不依赖战区陆上基地,凝合部署在世界各地的投送能力、指控能力、机动能力、兵力维持能力,从海上投送进攻性和防御性力量,实施快节奏的作战机动。
(2)“海上打击” 即从海上投送压倒性精确力量,支持联合作战的诸多能力,包括远程精确机载武器和导弹武器打击能力、大规模秘密打击能力、快节奏果断机动能力、海上火力支援能力、海上特种作战能力以及信息作战能力等。
这些能力建立在海上部队的战略敏捷、作战机动、可大量使用多种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兵力可持久维持等属性之上的。
“海上打击”的目标是,借助于与功能强大的国家级、联合部队级和海基级传感器栅格的充分连通,瓦解对手的指控能力,用以分之计的速度、以米之计的精度、以一天摧毁数百个固定和移动目标之计的规模实施对敌打击。
(3)“海上盾牌” 即扩大海上防御覆盖方位,尤其是延伸到陆上纵深,以保护联合部队和盟军。
“海上盾牌”的目标是,能够在敌人力图抵抗的情况下,也能进入战区并有效作战。
“海上盾牌”将充分利用和强化全球制海权,挫败敌方飞机、导弹、小型水面战斗舰艇、水雷、潜艇的威胁,获得海上力量投送和联合力量投送行动的自由,威慑敌人。
(4)“部队网” 该网是国防部内部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概念在装备发展方面的具体体现形式,是实现向信息时代部队编成转型的基础,是贯彻“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作战概念的“使能”能力。
“部队网”通过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和众多模块,将不同的传感器、网络、决策辅助工具、武器、作战人员和保障系统集成为一个高度自适应、以人为中心的从海底到太空、从海上到陆上的一体化指控系统和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