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Y PA=1.5
Y
SA
B PB=0.5 A PA SB PB
O (a)美国市场
X O (b)中国市场 )
X
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Y PA=1.5 SA
Y
60 40
50 EA CA A PA=1 30
B
CB SB PB=0.5 PB=1
EB
O
30
50
X O
40
60
X
(a)美国市场
(b)中国市场 )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尔珀-
分析假定 –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 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集型产品 –中国是劳动充裕资本稀缺的国家 中国是劳动充裕资本稀缺的国家 –劳动的收益由工资代表,资本的收益由 劳动的收益由工资代表, 劳动的收益由工资代表 利润代表 –由此给出生产要素收益的两个公式 由此给出生产要素收益的两个公式
A′
A R′
R
o
X2 X1
X
雷布津斯基定理图解

பைடு நூலகம்

考虑劳动增长时的Rybczyski定理 考虑劳动增长时的Rybczyski Rybczyski定理 "大国"情况下的Rybczyski定理为什 大国"情况下的Rybczyski Rybczyski定理为什 么会失效, 么会失效,并给出图解
Y PA=1.5
Y
B PB=0.5 A
O (a)美国市场
X O (b)中国市场 )
X
中美两国的封闭均衡
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H-O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 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 中美两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均衡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美国会生产Y并向中国出口换取 并向中国出口换取X, 美国会生产 并向中国出口换取 ,中国则 生产X并向美国出口换取 并向美国出口换取Y 生产 并向美国出口换取
★多K,少L ★少K,多L , ,
–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是不同的 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是不同的 资本充裕, 劳动充裕, ★资本充裕,劳动稀缺 ★劳动充裕,资本稀缺 –因此,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也可以由要素比例和 因此, 因此 稀缺程度的不同决定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点
–两个基本概念,四大定理 两个基本概念, 两个基本概念
关于两国生产产品能力不同的原因 –古典贸易模型解释为生产技术上的不同,H 古典贸易模型解释为生产技术上的不同, 古典贸易模型解释为生产技术上的不同 -O模型则强调要素禀赋的不同 关于产品生产机会成本的假定 –古典模型假定机会成本不变,H-O模型假 古典模型假定机会成本不变, 古典模型假定机会成本不变 定机会成本递增 给出反映以上特点的中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
要素密集度 – 假设两种 假设两种—X和Y,两种要素 L和K 和 ,两种要素— 和
K K Y的 > X的 L L
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对于 而言 而言, 商品 是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对于Y而言, 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X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小 结
H- §1 H-O模型
一,模型假设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 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 模型的基本内容 四,对H-O模型的评价 - 模型的评价
一,模型假设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 生产中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 X:劳动密集型产品,Y: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 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完全竞争的商品与要素市场 要素可以国内流动, 要素可以国内流动,但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其它壁垒 没有运输成本,
生产要素收益公式
工资=产品价格×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利润=产品价格× 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工资,利润)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工资,利润) 的影响,既通过产品价格的变化, 的影响,既通过产品价格的变化,也通过要素 边际生产率的变化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尔珀-
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导入
–埃利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埃利赫克歇尔( Heckscher) 埃利 伯尔蒂尔俄林( Ohlin) 伯尔蒂尔俄林(Bertil Ohlin) –与斯密和李嘉图贸易模型不同,认为生产商品需 与斯密和李嘉图贸易模型不同, 与斯密和李嘉图贸易模型不同 要两种生产要素: 要两种生产要素:L/K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定理表述 –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 品生产扩大, 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 品生产缩小
Y Rybczyski定 Rybczyski定 Y2 理的重要前提条 件是商品价格不 变,因此这一理 论只适用于国际 Y1 贸易中的"小国" 贸易中的"小国"
Y PA=1.5
Y
B PB=0.5 A
O (a)美国市场
X O (b)中国市场 )
X
中美两国的封闭均衡
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H-O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 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 中美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 中美两国在没有贸易时分别选择 点和 点 中美两国在没有贸易时分别选择A点和 点和B点 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 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假定中国生产 38单位 和42单位 ,美国生产 单位 和 单位X和 单位 单位Y,美国生产25单位 单位X和 单位 35单位 ,各国都只消费本国生产的产品 单位Y, 单位
Px Py
PA′
A′ B B′ A
PB = PB′
PA
o
W r 1
W r
W r 2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W r
现实生活中的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并不相等 各国工资率的比较(美国= 各国工资率的比较(美国=100) ) 国 家 美 国 德 国 日 本 西班牙 韩 国 葡萄牙 墨西哥 斯里兰卡 1997年生产性工人的小时工资 年生产性工人的小时工资 100 155 106 67 40 29 10 3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H-O定理 - 定理 – 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 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 密集型商品, 要素密集型商品 – 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 商品,进口资本密型商品; 商品,进口资本密型商品;资本相对丰裕 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 动密集型商品
钢铁生产者 工资(下降)=钢铁价格(下降) 工资(下降)=钢铁价格(下降)×劳动 )=钢铁价格 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利润(下降)=钢铁价格(下降) 利润(下降)=钢铁价格(下降)×资本 )=钢铁价格 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长期内的影响
钢铁工人工资=农业工人工资= 钢铁工人工资=农业工人工资=大米价格 上升) 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 (上升)×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 农业资本利润=钢铁资本利润=钢铁价格 农业资本利润=钢铁资本利润= 下降) 资本边际生产率(降低) (下降)×资本边际生产率(降低)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韩国 哥伦比亚 阿根廷 智利 泰国 菲律宾 印度 肯尼亚
– 短期内的影响 产品价格变化是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在短 产品价格变化是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 期内即会影响工资和利润 – 长期内的影响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则是生产组合变动和生产 要素流动的结果, 要素流动的结果,这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才对 工资和利润产生影响
短期内的影响
大米生产者 工资(上升)=大米价格(上升) 工资(上升)=大米价格(上升)×劳动 )=大米价格 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利润(上升)=大米价格(上升) 利润(上升)=大米价格(上升)×资本 )=大米价格 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要素充裕度
– 就两个国家而言,如何确定要素充裕度? 就两个国家而言,如何确定要素充裕度?
TK TK B国的 >A国的 TL TL
B国是资本充裕的,相对于B 国是资本充裕的,相对于 国是资本充裕的 国而言, 国是劳动充裕的 国而言,A国是劳动充裕的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
要素充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H-O理论一般框架
商品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表示由要素相对供 给量的差异导致的 要素价格差异和商 品价格差异的过程
商品的最终需求
技 术
要素供给
偏 好
生产要素的分配
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H-O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生产可能性假设方面的特点 生产可能性假设方面的特点
四,对H-O模型的评价
H-O模型的政策含义 - 模型的政策含义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案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靠劳动力充裕 案例: 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 注意:"比较优势陷阱" 注意: 比较优势陷阱"
四,对H-O模型的评价
对H-O模型的评价 - 模型的评价 – 理论更贴近事实,反映实际情况,更有 理论更贴近事实,反映实际情况, 说服力 – 忽视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后天 优势 – 排除了技术进步因素 – 忽略了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