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力滑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重力滑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重力滑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1、影响煤层厚度
某矿区的重力滑动构造对矿区的地质构造形态和煤层厚度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由此矿区的钻孔和邻区钻孔勘测可知,此矿区的煤层最大厚度约为20.14m,最小厚度只有0m。

煤层分布呈现出前后缘厚,中间薄的趋势。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重力滑动构造的影响。

重力滑动构造会对煤层的厚度产生推挤、揉搓等影响。

在重力滑动构造的影响下原有的煤层沉积样貌发生了变化。

实践证明,煤层厚度与瓦斯的含量成正比,换言之,煤层厚度大,瓦斯的含量也相应比较多。

2、影响煤体结构
由于重力滑动构造对煤层的前后缘以及中间部位都会产生影响。

同理,重力滑动构造的挤压、揉搓作用对媒体结构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由实际调查可知,由于重力滑动构造的影响,煤的原始形态结构已经不复存在,煤的结构现在全部已呈现粉末状或者鱼鳞状,这一现象在二1煤层都比较普遍。

煤的坚固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就已经具备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条件。

相比于二1煤层一1煤层的煤体形态还是比较坚硬的。

综上,重力滑动构造对二1煤层的影响比较大,具备了煤与瓦斯突出的现实条件。

3、影响煤的变质程度
煤的生烃量和煤的吸附能力主要由煤的变质程度控制。

煤的变质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温度、应力和温度影响时间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煤田理论研究表明,在重力滑动构造的影响下,深度煤层的煤变质情况比浅度煤层的煤变质情况严重。

但在此矿区恰好相反,从煤层镜质组测试的结果来看,二1度层煤的变质情况较一1的情况严重。

同时,煤的变质程度对储集性能和甲烷含量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煤层变质的程度与煤层瓦斯的含量是相辅相成的,煤层变质越严重,瓦斯的含量就会急剧增加。

究其原因,主要是煤的变质程度越严重,煤体之间的空隙就会越大,但是在瓦斯压力小的情况下,煤层会吸附瓦斯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4、影响瓦斯赋存
重力滑动构造对瓦斯的赋存能产生重要作用。

重力滑动构造使矿体的割、节理产生扩张变化。

煤层中原本吸附的瓦斯由于扩张作用而解吸。

另外,受重力破损的煤层顶板为瓦斯的逸散产生了良好的条件。

重力滑动构造可能造成煤层断裂,断裂面下面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这个密闭的空间内瓦斯的逸散和渗流能力大大削弱。

为瓦斯的富集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四、重力滑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煤与瓦斯的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力滑动构造的影响,但更确切地说,煤与瓦斯的突出滑动重力构造只是其中之一,煤和瓦斯的相互作用和物理性质也是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原因。

重力滑动构造是引发煤与瓦斯突出的导火索。

由于某矿区的地质松软,对滑动重力构造的抵抗能力大大削弱,因此,二1层煤矿在重力作用下不堪一击,因此,在此矿区,在滑动构造连接点深处形成了严重的瓦斯梯度,增加了瓦斯突出发生的可能性,为其加速形成产生了动力源。

加剧了煤与瓦斯突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对矿区的安全生产和人员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但是在连接点的浅处,瓦斯逸散情况良好,同理,瓦斯压力也相对较低,有效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

五、结束语
重力滑动构造对某矿区的煤层厚度、煤体变质情况、煤体结构和瓦斯赋存状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滑动重力构造在前后缘产生了不同的情况。

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滑动构造前缘较容易形成断层,断层会形成相对密闭空间,瓦斯聚集速度加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在加剧。

另外,滑动构造对煤层和煤质的变化影响也比较大,重力滑动构造使煤体之间的空隙增大,吸附能力同样也会增强。

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可能性也会进一步加剧。

由上文叙述可知,某矿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重力滑动构造,矿区的重力滑动构造对矿区的生产作业和安全性起着控制性的作用。

在浅层开采地段,瓦斯的释放和逸散能力比较强,在矿井作业中安全系数比较高,浅层开采地段的矿井均为低瓦斯矿井。

但是在深度开采地段,由于重力滑动构造的影响形成断层面,断层面阻止了瓦斯的扩散,形成高瓦斯富集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加大,对矿区的安全生产作业产生严重威胁。

参考文献:
[1]韩军,张宏伟.张普田推覆构造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对瓦斯突出的作用机制[J].煤炭学报, 2012(02).
[2]赵发军,王倩.邓奇根滑动构造对马岭山矿区二_1煤层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J].煤炭学报, 2013(S1).
[3]郝富昌,刘明举,魏建平.重力滑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J].煤炭学报,2012(05).
[4]何俊,陈新生.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5]屈先朝,张子敏.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作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9(09).
[6]李云波,姜波.张玉贵新密矿区低临界值瓦斯动力现象及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06).
[7]王志荣,陈玲霞.韩中阳基于13C NMR谱的煤层气应力成藏作用机理及控气意义[J].陈平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