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蒂姆波顿 人物介绍

蒂姆波顿 人物介绍


• 哥特式风格最早就是以建筑的形式出现在人类艺 术长廊当中,也是蒂姆波顿电影的最大特点,但 是蒂姆波顿并非一个拘泥不化的复古主义者,黑 暗、阴森的空间对于蒂姆-波顿而言只是事物的 表象而并非事物的本质。换句话来说哥特式风格 的外在形式是蒂姆-波顿所推崇的,在影片的空 间造型等诸多方面都能体现这种强烈的风格,但 就内在而言,蒂姆· 波顿却总是在阴森恐怖的外表 内部为观众提供直达心灵的温暖。
四、解决丑恶现象的极端方式
• 评论界称蒂姆· 波顿为鬼才导演是不无道理的,最明 显的标志便是他对待丑恶现象的极端方式。几乎在 蒂姆· 波顿的所有作品中,恶人都受到了他古怪甚至 有些残忍的惩罚。 • 在《蝙蝠侠》中,一向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的蝙蝠 侠,最终把反派“小丑”毫不犹豫地丢入了硫酸池 中;在《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中,那些品行不端的 孩子或是变成了蓝莓,或是被拉成橡皮糖,或是被 丢进垃圾堆。
• 《僵尸新娘》采用了一贯的哥特式风格,色彩对比 强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人间的世界灰暗阴冷,死气沉沉,各种唯利是图的 人物被动画的特殊形式夸张地表现出来。阴险狡诈 的文森特伯爵,维克多的那对一心想成为贵族的暴 发户父母,维多利亚的破落贵族父母,以及那些各 种造型怪异、行为机械的路人。
• 相比之下,死人的世界却色彩明亮,生机勃勃,那 些蜘蛛、骷髅、蛆虫,甚至鬼魂,各个热情奔放, 心地善良。
B级片:B-movie,指低预算拍出来的影片。因为缺乏预 算,所以品质不是很好,通常没有大明星,但类型是大 家喜欢的,剧情卖点常跟牛仔、黑帮、恐怖题材有关。
• 波顿得到了拍摄华纳公司当时根据畅销漫画改编的 大投资商业电影《Batman》的机会。这部的片子成 为了当年最成功的商业电影,也创造了波顿电影的 票房记录(全美票房:251,188,924),至今他自己 都未能打破,但这部片子以及随后的续集《Batman2 :Batman Return》中对于好莱坞烂俗商业元素的应 用,也成为波顿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但它们仍然深 深地打上了伯顿黑暗风格的烙印。 • 正因为蝙蝠侠的巨大成功,波顿得到了可以任意创 作一部他喜欢的风格的电影的机会。于是就有了最 为中国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的《Edward issorhands》 (剪刀手爱德华)。
Sandra Templeton, I love you and I WILL marry you.
三、对死亡题材的迷恋与理解
• 蒂姆· 波顿作品中的死亡或恐怖元素,并不单单展现恐 怖本身,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用以说明那些 古怪的想法和对丑恶的讥讽。这更是一种善恶观念, 一种价值取向的体现。 • 如他自己所说:“先小小的吓唬你一下,然后再给你 个惊喜。”就像万圣节里的鬼面具,虽然面具狰狞, 但面具下却是一张张善良的脸孔、一颗颗善良的心灵 。
二、带着纯真美好上路
• 蒂姆· 波顿对于世俗伦理道 德并不是一味地肯定传统 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 而是以他孩童般的天性加 以甄别。《大鱼》是蒂姆· 波顿的一部带有魔幻现实 主义风格的电影,影片通 过一个即将死去的老人对 往昔的追忆,讲述了这个 老人神奇的一生并从中折 射出生命的真谛与导演本 人的价值取向。
蒂姆波顿在《双重曝光-第三条》中 对JD的评价
There was a young man everyone thought was quite handsome. So he tied up his face and he held it for ransom. He made everybody back up 20 feet, then he ran off with his head down a darkly lit street. 从前有个年轻人 人人都觉着他很帅 于是他包起他自己的脸 向别人要钱赎脸 他让大家都后退20英尺 然后跑了 却将头 落在黑暗 无光的街道上
• 海伦娜出生于英国伦敦, 在电影圈成名得很早,20 岁之前就在电影《看得见 风景的房间》中出任女主 角,她成为英国电影的台 柱,被视为英国工业的宝 贵财产。 • 海伦娜的演艺生涯一开始 是以气质非凡的形象崭露 头角,不仅如此,她还是 影迷们心中最具古典气质 的美女首选。
• 她可以是人见人爱的大美人 ,也可以是怪异邪典的另类 女;她从不在乎什么女神, 也不在乎是不是所谓的英伦 玫瑰。她的每部影片总是能 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表演天赋 ,她总是想跳脱出古典气质 美丽的一面,勇敢尝试很多 女明星想都不敢想的丑角。 • 海伦娜用她独有的“邪”味 ,在蒂姆的电影中向世人展 示着,一朵哥特风的黑玫瑰 的摄人香味。她更是蒂姆的 Muse女神,激发他的灵感。
• 片中那些行为乖张跋扈、古怪刁钻、贪婪虚荣的孩子们,都有 一个不称职的爸爸或妈妈。这些成人对孩子疏于管教,或是过 于溺爱,有的甚至把孩子当作是自己成名的工具。 • 而查理· 巴克特成了最后的赢家,旺卡打算把整个巧克力工厂送 给查理,让查理和自己回工厂,当自己的继承人。但是,有一 个条件,那就是从此不许和家人们生活在一起。查理放弃了机 会,他认为家是最 好的,拿什么都不 能换,就是拿全世 界的巧克力都不换。
一、对成人世界的怀疑与否定
• 在影片《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中,五个来自不同阶 层的孩子被选中参观古怪神秘的威利· 旺卡巧克力 工厂,工厂的主人威利· 旺卡将对他们的进行考核 ,并从中选出一个作为工厂的继承人。五个孩子宛 若他们父母的一面面镜子,在光怪陆离的巧克力工 厂中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展现得淋漓尽致。
Tim Burton 蒂姆· 波顿
• 这个鬼才式的人物由于拥 有封闭、孤独的童年生活 而习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 界里,习惯用绘画表达生 活和对世界的看法。蒂姆· 波顿热衷于错位描绘,并 且擅长象征和隐喻的运用 手法,常以黑色幽默,独 特的视角而著称。
• 蒂姆波顿1958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班 博市,童年生活的地方就离好莱坞的几个大 制片厂很近,他就喜欢画画和看老电影,尤 其是B级片。 • 高中毕业后他去了加州艺术学院,这所学院 是迪斯尼公司绘画师的一个重要来源,波顿 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地去了迪斯尼。波顿当上 了一名动画师,并且参与了一些传统动画片 的制作。他很快发现迪斯尼公司那刻板的规 则并不适合他的性格和创造力,但是迪斯尼 公司赏识他的天赋,让他创作了一部动画短 片《Vincent》,这部片子获得了评论界的 好评,却被迪斯尼认为太过于阴暗而不适合 儿童观看,未获准公映。
顽皮的判官——蒂姆·波顿电影中的善恶观
虽然蒂姆波顿对于传统的美好 道 德持肯定态度,蒂姆· 波顿却极 其厌恶在影片中进行耳提面命 的 刻板说教。于是在蒂姆· 波顿光 怪陆离的电影世界中,美丽的 心
灵总是被潜藏在阴森抑郁的氛 围
之中,对于道德的呼唤被渗透 在 动人的故事里,离群索居、外 表
一、对成人世界的怀疑与否定 二、对纯真美好的孜孜追求 三、对死亡题材的迷恋与理解 四、解决丑恶现象的极端方式
• 将这一理念表现得最为明 显的无疑是影片《理发师 陶德》。 • 陶德为了报复法官平克, 隐姓埋名,最后手刃了仇 人,自己也成为恶魔。 • 拉维特太太隐瞒了陶德的 妻子还活着的事实,陶德 在误杀了她的妻子后得知 这一事实,便将拉维特推 入火炉。 • 作为复仇者的陶德,最后 也选择了死亡。
人物的矛盾与统一:
1 个体本身:恶魔般的外表与美丽的灵魂
2
个体之间:自私的占用与绝对的信任
哥特式女孩:
• 蒂姆波顿对于哥特式风格 的喜好表现在他个人生活 的每一个侧面,甚至是他 的妻子演员海伦娜也似乎 是他精心挑选出的哥特式 的女孩——大眼睛、尖下 巴、同样苍白的面容、眉 宇之间总有种挥不去的阴 霾。
哥特式女孩:
From:
• 在其它几部影片当中女 主角也无一列外是这种 类似的相貌。《剪刀手 爱德华》中的女主角维 诺娜赖德、《断头谷》 中的克里斯蒂娜、《陶 德理发师》中的简妮· 怀 森纳都是这种风格的女 孩。她们美丽、脆弱、 勇敢、纯真。
黑暗绮丽的色彩
• 蒂姆波顿的电影兼具黑暗与绚烂两种风格的色彩, 注定让他的魔幻主义美轮美奂。哥特式的黑白灰, 伦敦街头墨绿色腐烂气息,断头谷里的灰暗,回忆 里的金色阳光,爱丽丝仙境里的蓝色猫咪………
《Ed Wood》
《Sweeney Todd》
《Alice in Wonderland》(爱丽丝梦游仙境)
蒂姆波顿+强尼戴普=经典!
• Johnny Depp忧郁阴沉的气质和 独特的说话方式,可以说是上天 赐给波顿展现自己风格的最好礼 物。他性感冷酷的从荧屏前走过 ,却又回头让你看清他眼神里的 纯真。强尼迪普与蒂姆波顿合作 的第一部影片是《剪刀手爱德华 》,片中Deep饰演住在幽暗城堡 内的主人公爱德华,那忧郁苍白 的造型和灵巧的剪刀手让无数观 众为之倾倒,他也一度被认为是 导演蒂姆波顿的自画像。
The whole town wondered why he'd threatended his face,
they couldn't understand, …it was that kind of place.
整座城都 疑惑他为什么要 恐吓自己的脸
他们不明白 是那样的地方恐吓了他
蒂姆波顿的Muse女神:海伦娜·伯翰·卡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