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现状及研究_商务指南频道_风险投资_创业融资一、一个悖论与一个假说:准创业投资的基础创业投资,是产业投资的一种,又称风险投资、风险资本,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科技项目及其产品开发领域,以期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过程中获得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
一般多以投资基金方式运作,表现为以设立公司等组织形式来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一种既承担高风险又谋求高回报的资本形态。
在国外,风险投资始于二战后的美国,后来发展到西欧和日本等国家、地区,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
风险投资基金由风险投资公司经营。
当1只基金的资产全部进行了投资后,风险投资公司可能组建第二只基金。
在80年代中期,美国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同时运行3、4只不同发展阶段的基金。
风险基金为封闭式,但是,当基金寻找到合适项目全部投入后,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再组建新的基金。
所以,风险投资大多数是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进行具体运作的。
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有些是象通用电器一样的大公司建立的,有些是管理家族资产的,如洛克菲勒家族,有些是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的分支机构,其大部分都是合伙公司。
合伙人一般有3到4个合伙人和大致同样多的联系人组成,他们聚在一起从大金融机构筹资后投资到快速增长的新公司。
合伙人邀请一些著名的企业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一方面提高公司的声望,一方面帮助公司开拓商业联系,评审投资计划。
一旦风险投资的项目获得成功,投资往往可以获得远远高于一般商业投资的利润,回报率可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
为了能让风险降到最低、保证高回报,风险投资多选择一群项目进行投资,并且与几个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参与风险项目投资,严格选项。
一般投资10个风险项目有5个失败、2个保本、3个成功,就能以成功的高额利润抵偿失败的风险损失,获得20%左右的平均回报率。
根据国际惯例,创业基金起码须兼顾创业企业和投资方两的利益。
对创业企业,要以资本、资产为资本经营服务,培育、扶持创业企业的发展;对投资,要通过所投资企业公开上市、乃至向其它证券投资机构出售的方式,实现投资资产增值,为基金投资谋取最大回报。
中国与美国风险投资环境的比较美国中国风险资本来源充足的民间富余资金;众多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开完善的风险投资资本市场;养老基金,保险基金资金缺乏、民间资金没有有效地组织;现有的几家风险投资基金主要由政府提供资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尚有诸多限制退出机制NASDAQ二板市场;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资产证券化程度高国内缺乏中小企业上市的途径;产权制度制约配套政策有一整套相关政策法规;在税收方面提供优惠没有相应法律政策规定;虽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税收优惠;但对风险投资没有优惠政策道德风险法规健全、信息充分、道德风险低操作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约束不严、道德风险高从表1-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风险投资环境的差距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不足,渠道单一,投资基金规模偏小。
在美国有风险投资基金公司近1000家,而我国至1999年7月,只有80家风险投资基金。
从国内目前已经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看,除外资投资基金外,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或金融机构出资的,私人、民间资本几乎没有。
并且基金规模明显偏小,远达不到分散风险、建立投资组合的目的。
第二,缺乏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
由于风险投资涉及到公司战略、经营管理、投资、财务金融及高科技等多方面综合专业知识,并要在投融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因而需要风险投资人才既具备专业素养,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在国内,这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少之又少。
第三,缺少真正的风险企业和创业企业家。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也名不副实,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导向不强,同时也缺少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因此,能吸引风险投资的项目不多。
一些国内风险投资基金成立后难以做成投资项目,除了其自身原因外,缺少有价值的项目和创业团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尚未解决。
我国创业资本所投资的项目,不管项目开发的好坏,创业资本都无法退出。
项目开发好,企业价值初步形成或风险投资的价值形成了,但却找不到价值升值的渠道,既没有下家来接手,又没有更大的资金实力进行再次投资。
项目开发坏了,清算不了,拖得风险投资公司耗时、耗力、耗资金,导致大量资金沉淀,从而大大影响了风险投资企业的良性成长。
创业资本运作的一个主要条件是,建立一套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其中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机制的建立显得十分重要。
在国外主要是通过建立二板市场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实现成功的退出的。
如美国的NASDAQ,欧洲的ESDAQ与EURO.NM。
因此成熟的资本市场对于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对股票上市在公司历史、净资产、利润率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一般难以达到。
尽管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建立中国的CASDAQ,即第二板股票市场,根据风险企业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及技术人员的组成结构与水平,降低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标准,为其上市创造条件。
但是,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成完善的二板市场的情况下,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确实可谓“万事不具备,只有东风”。
可以说,我国风险投资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只能称作准创业资本。
面对这样的形势,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和利用准创业资本的主要退出路径意义十分重大。
二、准创业投资退出机制与路径的综合评述创业投资退出路径选择的基本原理是,要么通过风险企业股票的公开上市转让股份,收回投资,或不通过公开上市转让股份,或创业自己继续保留创业企业的股份,变风险投资为长期投资。
创业投资退出路径选择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风险投资基金如何在现有经济环境下,有效运用拥有的风险企业的股权,实现风险投资收益最大化。
根据国外创业投资的退出经验,创业投资的退出路径不外乎:(1)风险投资基金本身上市与回赎;(2)基金所投资的目标企业上市;(3)投资目标企业回购;(4)其它退出方式。
建立二板市场是前三条途径顺利运作的前提条件。
第二板市场就是一国证券主板市场之外的证券交易市场,它的明确定位是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融资服务,是一条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
与主板市场相比,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条件较低,中小企业更容易上市募集发展所需资金。
但是,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的情况下,贸然开辟二板市场,会给广大股民带来很大的风险,并为投机提供入市投机之机。
此外,在我国目前一板市场还未健全之际,建立二板市场条件更不成熟,也难于在二板与一板市场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
因此,我们应该主要考虑第四种,即其它退出方式。
2.1利用香港及国外的第二板市场世界各国在严格控制和管理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以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都相继建立了以发行高科技的风险企业股票为主的二板市场。
如美国的OTC(柜台交易)市场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ASDAQ(全国证券自营协会自动报价系统),就是为了那些不具备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的股票交易而建立的。
OTC股票交易数量约占全美股票交易的35%,而在OTC上市的公司则已经超过30000家,是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数量的10倍。
通过NASDAQ进行交易的则是OTC市场中最活跃的股票,目前有4800多家。
英国在1980年底建立了二板市场,即AIM市场,已经有350个左右的高科技风险企业发行了10亿英镑左右的股票。
日本政府也于1983年分别在大阪、东京和名古屋建立了二板市场。
此外,还有比利时布鲁塞尔的ESD AQ市场、法国巴黎的Nouveavmarche市场,马来西亚、新加坡(即SESDAQ)也都先后开设了二板市场。
二板市场的建立,一方面为高科技风险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风险投资的增值、退出提供了舞台。
创业板与主板上市比较创业板主板投资对象专业及充分了解市场的投资所有投资证券类别只接受股本证券及债务证券(包括期权、股权证及可转换证券股本证券、债务证券、由第三发行的衍生工具、单位信托基金和投资工具市场的目的为主线业务的增长公司筹集资金,行业类别及公司规模不限目的众多,包括为较大型、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记录的公司筹集资金双重上市容许双重上市,但无论作第一、第二上市均需遵守同样的规定容许双重上市,但作第一上市及第二上市分别需遵守不同地规定盈利要求不设盈利要求过去三年合计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到2000万元港元,在之前两年合计需达到3000万港元营业记录需显示公司有两年的主要业务记录需具备三年业务记录主要业务需主营业务一项而非两项或多项不相干的业务。
不过,涉及主营业务的其它业务是可以的并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主要业务的盈利必须符合最低盈利的要求上市后的保荐期间在上市第一个财政年度的余下时间及其后两个完整财政年度聘任一名保荐人,该保荐人只担任顾问申请人上市后,将不需保留保荐人(H股发行人须于上市后至少一年内保留保荐人)最低市值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万港元上市时市值须达1亿港元最低公众持股量上市时至少须达3000万港元,而公众持股量平均须占已发行股本的20%-25%5000万港元或已经发行股本的25%(以较高为准);如发行人的市值超过40亿港元,发行股本的百分比降至10%股东人数上市时公众股东至少有100名上市时最少有100名股东,而每100万港元的发行额须不少于3名股东持有包销规定无硬性包销规定,但如发行人要筹集新资金,新股只可以在招股章程所载的最低的认购额达到时方可上市公开发售必须全面包销保荐人资格在过去5年内以保荐人的身份参与最少两次或以副保荐人的身份参与最少三次在主板或创业板已完成的首次招股活动并无具体规定。
实际上,如保荐人未能显示其具有所需的经验,则需要在两次已完成的首次公开招股活动中担任副保荐人后,才可担任主保荐人的资格我国香港联交所理事会于1998年12月1日通过了设立香港创业板的方案,其上市规则建议稿于1999年6月出台。
目前正处于紧锣密鼓筹备之中的香港二板市场已经正式命名为香港创业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简称G EM)。
在香港的二板市场上市,则是我国风险投资从风险企业中成功退出的一个有效途径。
自香港联合交易所准备开辟创业板的消息公布以来,国内很多企业便着手准备到创业板上市融资,并委托证券公司进行前期上市准备。
香港的二板市场对国内风险企业的吸引力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科技企业上市审批条件较为严格,并且供小于求,而创业板上市的条件要宽松得多。
二是通过创业板上市进行股份改制,创业板允许管理层拥有期股权。
三是可吸引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