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7-12T14:36:41.3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9期作者:胡忠彪
[导读] 探讨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绥化市北林区第一人民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16例,优8例(50%)、良7例(43.8%),差1例(6.3%)、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
16例,优7例(43.8%)、良7例(43.8%),差2例(12.5%)、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出现2例感染,2例固定针脱落,并发症发生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定钢板;交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在股骨小转子和股骨髁上出现的骨折[1],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内固定治疗。

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内固定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32例,患者均符合股骨干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

排除多发骨折患者、代谢性疾病患者、严重躯体疾病患者、骨肿瘤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为(38.6±5.3)岁;受伤导致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8例,高空坠落伤患者5例,摔伤患者3例;骨折分型:A型患者有6例,B型患者有8例,C型患者有2例;对照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2~63岁,平均为(38.3±5.1)岁;受伤导致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7例,高空坠落伤患者7例,摔伤患者2例;骨折分型:A型患者有7例,B型患者有7例,C型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取患者仰卧位,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以患者骨折中心处进行长度约20cm切口,将阔筋膜切开,分离股外肌向前牵引,剥离外侧肌间隔,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采取拉力螺钉对骨折进行固定,将钢板置入并拧入螺丝进行固定,采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并关闭切口。

观察组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取患者仰卧位,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将健侧肢体以患肢为参考,在C形臂透视下进行复位,在大转子向近端进行8cm左右切口,切开筋膜,采取导针穿过肌肉组织,贴紧大转子内侧进入梨状窝并穿过,保证导针位置处于髓腔中央并进行扩髓,确保骨折对位良好后进行锁定,采取生理盐水冲洗后关闭切口。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②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判定,分为优、良、可、差四个标准。

优:治疗后患者的腿部疼痛感消失,能够正常行走,未出现骨折畸形;良:治疗后患者的腿部有轻微疼痛,能够正常行走,骨折成角、旋转畸形在10°以下;可:患者腿部有明显疼痛感,成角、旋转畸形在10~20°之间,下肢缩短1~3cm;差:患者疼痛感严重,成角、旋转畸形在20°以上,下肢缩短在3cm以上。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16例,优8例(50%)、良7例(43.8%),差1例(6.3%)、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16例,优7例(43.8%)、良7例(43.8%),差2例(12.5%)、总有效率为87.5%;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37.2±15.8)min、(360.7±55.1)mL、(12.5±3.2)d;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38.5±16.7)min、(415.6±66.8)mL、(22.7±5.9)d;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出现2例感染,2例固定针脱落,并发症发生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为高能量损伤导致,该骨折一般软组织损伤较为严重,临床治疗应减少骨折周围组织的再次损伤,促进骨折愈合[2]。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出血量较多,对患者耐受力较差,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同时该手术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交锁髓内钉具有创伤性、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抗不稳定骨折的效果,另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能够维持肢体的正常长度,减少骨折愈合畸形发生[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表明了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野,周叶金,张逸飞,等.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安徽医药,2014,,8(8):1491-1492.
[2]刘小淳.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3):104.
[3]邵宪库.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182-1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