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先秦诸子选读》之 《墨子》 兼爱ppt课件
《先秦诸子选读》之 《墨子》 兼爱ppt课件
•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 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 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 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 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 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 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 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 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 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 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墨子的学说思想
•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
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 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
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 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 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
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 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
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
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 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 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
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 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 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 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
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 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 理她。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 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 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 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 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 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 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 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 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 安定民生。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 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 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 《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 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 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 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 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 代人民尊敬。
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 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 是野蛮人)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
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 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 比例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 家和发明家。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 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 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 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 “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 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 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 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 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 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
五、学法指导
过程
目标
背读————————积累知识,增强语感
精读————————理解课文,顺畅朗读
初读————————掌握词语,学会朗读
1.作者作品
墨子,名翟,约前468—前376年,春秋战国之 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 《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 传至今的仅15卷53篇,佚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 为是由墨子本人、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 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 思想。
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 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 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 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这些 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 在客观上也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墨子其人
• 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 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 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 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 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 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 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 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 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 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 伍。
兼爱
《墨子》
单元知识归纳与学法
一、
2.文化现象
6.文言句式
二、语法知识
三、课文内容
1.通假字例
1.思想内容
2.古今异义
2.写作特色
3.词类活用
3.成语探源
四、作家介绍七要素
1、名(姓名)2、字或号 3、时(时代)4、地(籍贯)
5、事(生平事迹)6、文(作品)7、心(思想)
2.背景剖析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 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 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 “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 “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 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 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 上的奢侈享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
一兼爱
哲思短章
时间 总是这样:因为失去童年,我们才知道自己长大;因 为失去岁月,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因为失去,我们 才知道时间。 我们把已经失去的称作过去,尚未得到的称作未来, 停留在手上的称作现在。但时间何尝停留,现在转瞬 成为过去,我们究竟有什么?
主旨归纳
本课所选几段文字层次井然地阐述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的思想主张。墨子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 “兼相爱、交相利”的必要性,然后对症下药,指出治乱的 灵丹妙药是“兼相爱、交相利”,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 相爱、交相利”和实施“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效果,从 正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重要性,最后又紧扣社会 现实,言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 体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从而告诉人们只要统治者喜欢 “兼相爱、交相利”并把它作为处理政事指导行动的准则, 就一定能真正做到“兼相爱、交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