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化初探

电力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化初探

电力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化初探
摘要: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员工获取、利用知识的有力支撑,在企业的高效应用
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及绩效的提高。

本文以G电力公司的实践为案例,开发
了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中的网络知识评价系统,并对该系统的优势和应用效果进
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化
引言: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的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为,在组织内部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通过组织运行中知识的获取、共享、创
造等过程,实现知识在个人积累与组织知识库之间的往复增长,使得知识成为管
理与业务操作的智慧资本,协助做出正确决策。

基于知识管理与企业发展的紧密联系,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
认识到知识与知识创造能力的价值,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已深入人心。

毕马威咨询公司(KPMG)在《2000年知识管理研究报告》中指出,企业引入知识管理获得的具体效益分别是:协作并可做更佳的决策(71%)、对顾客的掌握度
更高(64%)、协助企业降低成本(57%)、协助企业增加利润(52%)。

但是,作为国企的中坚力量,我国电力企业的知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滞后。

这集中体现在,知识管理在电力企业中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体系,直接降
低了员工应用知识的效率。

一、G电力公司的实践
G电力公司目前共有1.8万职工,以往的知识评价采用传统的纸笔模式,对
于命题、组织安排、阅卷评分等,人事部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鉴于现实工
作需要及发展前瞻,G电力公司建设了电力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中的网络知
识评价系统,以计算机测试的形式支持知识评价工作的开展。

测试中,将企业的
规章制度、文件精神和岗位规范等以考题的形式分发给受测员工;测试后,应用
科学的定量考核方法,对每位员工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做出客观、准确的
评价;同时通过汇总知识评价数据得到关于企业改进方向的统计信息,并提供给
企业职能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以配合企业后续管理工作的进行。

1.建设原则。

(1)层次性和全面性原则。

考题范围、考评指标、统计信息来源要全面,以减少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2)量化和客观性原则。

根据知识评价数据得出结论,杜绝主观武断,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公信力。

(3)可行性和实用性原则。

知识评价的项目要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及绩效的提高;考评的策略要科学、高效,方法要易于实现。

2.知识评价系统逻辑架构。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前提下,设计G公司的知识评价系统的总体逻辑架构。

网络知识评价系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建设、题库系统、考务管理系统建设在
总部信息中心,为企业知识评价工作提供运行和服务支持。

总部人事管理部门通
过内部网络访问信息中心系统,负责题库建设、考场编排、准考证发放、成绩统计、成绩及合格信息报送等贯穿知识评价全过程的工作。

单位人事部门通过内部
网络利用考务管理系统,负责报名、发放准考证到知识评价职工手中。

考场建设
应用服务器等基础设施,部署计算机测试系统,为理论知识评价提供实施、管理、
监控、记录手段。

职工在单位人事部门进行测试报名,在考场利用机考系统进行
理论测试,并获取合格证书。

3.知识评价系统技术架构。

系统采用基于JavaEE的B/S/S三层架构,框架自上而下分别为客户端(Client)、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

用户界面、业务逻辑、数据存储单独处理,各层之间采用标准的XML数据格式传
递消息,在应用集成平台的支持下,可充分满足知识评价系统运行、集成、管理
的需要。

4.系统调用流程如下:
(1) 框架的业务逻辑层接收、过滤请求并将其提供给服务实现中具体负责此业
务的请求处理类。

(2) 业务逻辑层处理请求,实现业务逻辑。

服务实现接收业务逻辑层传出的用
户界面层数据,并将其转换为业务层数据格式,统一处理异常,调用业务逻辑层
向上的数据接口,将业务逻辑层返回的数据传给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接收业
务逻辑层数据并显示。

业务逻辑层处理的成功、失败或其他状态信息传回实体数
据模型,实体模型处理业务逻辑,并对数据进行持久化操作。

(3) 数据存储层接收业务逻辑层的数据,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4) 数据库执行相应操作从而完成一个业务操作流程。

二、优势
结合上文关于知识评价系统逻辑、技术架构的介绍,综合系统的运行反馈信息,印证了该系统设计、建设的高效与合理性。

G电力公司网络知识评价系统有
以下突出优势:
1.机考形式保证了知识评价的公平、公正。

系统可实现更换座位、时间调整、登记考场记录、强制交卷等功能;依托题库资源,可实现试卷的异构处理,即相
邻座位员工的试卷内容不同;通过系统内嵌的网络视频监控可实现知识评价全程
监控、组织协调与管理控制,有效减少各类舞弊行为。

2.自动生成测试结果。

员工的测试结果由系统自动计算得出,保证计分的准
确性;降低了测试的人工、物力成本;保证了测试的时效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
定位员工知识缺陷并智能化提出改进意见,加快了企业知识库中知识的流动速度,不仅利于员工知识水平的提高,也利于知识库的快速、持续更新。

3.功能灵活。

系统可以灵活设定测试标准、测试方式等,从而满足企业不同
部门的实际需求;系统提供了高效的考务管理方案,如灵活的考场安排、座位编排,测试人员时间错峰等;测试管理人员可以统一测试文档模板、通过网络通讯
工具建立各部门交流互动机制,使得测试信息的发送和反馈更为快捷,提高考务
工作的效率。

4.高效的统计分析。

基于系统可以方便的查看测试结果及历史测试数据,通
过对比、分析当前测试数据和历史数据,可以获得员工的发展趋势以协助员工做
出有效的职业规划;总务管理部门集中管理量化数据,可以通过多维度分析整体
掌控各部门的知识管理状况,灵活定制统计分析报表用以提供决策支持。

5.利于员工的发展。

员工通过参加测试充分知悉自己的知识缺陷,经过针对
性学习可快速弥补缺陷,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员工通过系统的统
计分析功能,可获知自身发展趋势以做出更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从根本上提高
自身素质。

三、应用效果
从直接经济效益角度,通过建设网络知识评价系统,可以节省可观的人工、
资料成本。

G电力公司现有员工1.8万余名,以每人每年20%人员进行一次知识
评价,每次测试费100元计算,每年可以节省知识评价费用36万余元。

在系统
建设方面,采用本网络知识评价系统,硬件只须配置1台应用服务器,1台数据
服务器,总价只须7万预算。

G电力现在下属25家发电公司,以此计算可以节省24套服务器,可以节约费用168万元,而且G电力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
新建项目的落成,利用该系统实施的员工知识评价的经济性愈加明显。

同时,参
与知识评价的员工可以实现不离岗、不请假、照常工作,不影响正常的电力生产,这也正是这套系统的核心价值。

四、展望
联系知识管理信息化给电力企业知识管理带来的深刻变革,电力企业要持续
推进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工作。

进一步地推进知识、人、业务以及IT技术的有机融合,并且以知识和人作为两个关键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围绕“人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利用知识”等,开展知识管理的深化、加强工作。

参考文献:
[1]TALLMAN S, et al, Knowledge, cluster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4,29(2).
[2]赵辉,陆冷飞.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考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中国教育信
息化•高教职教,2009(12).
[3]谭大纯,蔡政宏.知识管理策略、知识管理策略与功能性绩效之联结模式建构
与跨产业实证研究[J].辅仁管理评论,2003,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