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变ppt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变ppt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
“七七事变”时守卫在卢沟桥的中国军人
卢沟桥事变现场
卢沟桥事变现场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 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 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
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作战
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演 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失踪,日方立即要
华北自治
«秦土协定»
影响:
首先,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 升到主导地位。
其次,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 动进一步高涨。
第三,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两党的 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 现提供了可能。
第四,日本侵略华北,严重侵犯 了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最后,华北事变促使国民党统治 集团内部急剧分化,在对日政策 上发生分歧,形成以蒋介石为首 的亲美英派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亲 日派。
热河失陷与长城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本着它蚕食 中国最后独占中国的既定方针,于1933年春侵 占我山海关、热河,为越过长城侵略华北作准 备。中国一部分爱国军队在长城线上奋起抵抗, 曾给日军的侵略气焰以相当的打击。但由于蒋 介石及国民党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 的错误政策,与日本妥协,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 的《塘沽协定》,使当时华北陷于更加深重的 危机。
(8)日本分别于1936年1月、1936年8月、 1937年2月发表了三次《华北处理纲 要》,继续实行“华北分治政策”。
(9)1937年4月,日本内阁抛出《对中 国实施的策略》,决定今后“不进行谋 求华北分治,或者可能扰乱中国内政的 工作”,“华北分治”政策被停止。 “华北自治运动”因“华北分治”政策 而产生,“分治”政策既已破产,“自 治运动”遂成无源之水,历时两年之久 的“华北自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结束。
事件:
(1)1933年,日本向山海关发动军事进攻——标 志着日本侵略华北的开始
(2)1934年12月日本冈田内阁正式抛出“华 北分治政策”。
(3)1935年1月4日,日本关东军首脑在大连 举行会议,决定采取旁敲侧击、逐步推进的办 法,以达到其占领华北的目的。(侵略方式: “武力鲸吞”→“渐进蚕食”。日本在华北以 军事威胁与讹诈为主,外交压迫为辅,以全面 利用汉奸与重点打压相结合,大肆对华北实行 经济侵略。)

涉力 ,
一二八事件: 淞沪会战
一二八事变是1931年九一八事 变后,日本为支援和配合其对 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对东北, 建立为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 演的丑剧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 突,日本海军的陆战队在1932 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 军,第十九军发起攻击,十九 军随即起而应战时间长达一个 月,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国 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淞沪停战协定》。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 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 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 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 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 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 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 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 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 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 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 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 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 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负隅顽抗。 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 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军长:宋哲元
司令官:田代皖郎中将
事件影响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 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 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 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 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 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 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 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主讲人:杨锦 朱姝
课程要求:
1.日本对中国发动重大侵略事变的原因? 2·了解日本对中国的重大侵略事变? 3·日本发动侵略事变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作为当代中国人怎样看待这一段侵略历史?
日本对中国发动重大侵略事变的原 因?
➢ 政治上:日本受华盛顿体系影响。
➢ 经济上: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 对侵略政策:1927年日本首相 田中义一提出了征服满蒙,称霸世界
名称:九一八事变 地 点:中国东北地区时 时间:1931年-1932年 参战方:日本,中国 结果:日本获胜 参战方兵力:
中国:160000人 日本:30000-66000人 主要指挥官:张学良,本庄繁,南次郎主要 后果: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退出国际联盟
主要人物:张学良 、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
现实意义
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 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 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 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 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 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 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 来。
经过八年的抗战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 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 签降仪式。
作为当代中国人怎样看待这一段侵略历史?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司马光
(4)1935年:5月初,在天津日租界 “河北事件”→《何梅协定》;6月 , “张北事件”→《秦土协定》; (5)8月5日,广田外相制定了对华三 原则:
1.中国应彻底取缔反日言行; 2.中方承认“满州国”,实行华北地 区与满洲国的经济文化合作; 3.中日合作反对共产主义势力。
(6)9月24日,日本驻伪满洲国最高军事 顾问多田骏招待日本记者时散发了一本 《日本对华基础观念》的小册子,宣布要 “依靠华北民间力量,逐渐使华北明朗 化”,提出清除反满抗日分子,建立华北 经济圈,实现华北军事合作,扶持华北自 治等措施。 (7) 日本帝国主义在迫使国民党中央的 势力退出华北后随即积极策动华北五省 (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的 所谓自治运动,企图使华北五省成为“第 二个东北”。
(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2)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3)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九一八事变
察哈尔民众抗日民众同盟军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1935——1937.7)
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 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 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 北事件”、《何梅协定》、“张北事 件”、《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 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 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 称华北事变。
中村事件:1931 年6月下旬,日军 参谋本部上尉中村 震太郎等在兴安岭 索伦山一带进行非 法军事地理调查, 被中国驻军查获并 秘密处死,此事件 为“中村事件”。
爆发: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1](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 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 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 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 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 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 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 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 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 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 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 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 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 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的大陆方针。
➢ 自身原因:日本 地小物博,资源匮 乏
开端:
万宝山事件:1931年4 月,过境的朝鲜农民在 长春西北万宝山地区开 渠引水,占用中国农民 的田地,与当地农民发 生冲突;被日本驻长春 领事馆捏造朝鲜农民死 伤累累,中国将驱逐所 有朝鲜侨民的消息,导 致朝鲜发生大规模的排 华事件。
矛盾激化:
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
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 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 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 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 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 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 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 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 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负隅顽抗。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 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 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 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
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 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
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
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
签订《塘沽协议》
《塘沽协定》的签订,打 开入侵华北的门户)面对 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 国民政府态度:不抵抗, 妥协投降,破坏抗战,国 民政府不仅不支援爱国军 民的抗日壮举,反而百般 阻挠和破坏。致使日军得 —寸进尺,中国大片’国 土沦丧,主权一次再一次 被出卖。华北的权益拱手; 1—给日本侵略者。造成 了更加严重的民族危亡。

[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