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会

北京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会

北京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会
校教研发【2008】17号
关于培育教学成果的建议
各相关教学单位:
为加强我校教学成果的培育工作,促进高水平成果的形成,同时为今年将进行的四年一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工作做准备,现将成果奖培育的引导意见简述如下:
1、按北京市成果奖推荐的通行标准,获得推荐资格的成果应是近四年内获校级教学类(见附件)一等奖以上的成果(简称“资格成果”)。

为增强“资格成果”的竞争力,建议教务处、研究生院和管庄校区组织学院做好拟推荐成果的再挖掘、再提升和相近成果的合并联合工作。

2、为对资格成果在成果真假、作用、发展、创新性、示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凸现成果的特点和在校外评审中的竞争力,校教学研究会将联合全国高教研究中心在7月初对“资格成果”组织鉴定。

请教务处、研究生院和管庄校区将拟鉴定项目名称于6月13日前汇总校教学研究会办公室(办公楼110,电话:62334895),以便据此安排分组和聘请专家事宜。

校教学研究办公室
校办代章
2008年6月6日
第22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一览表
第23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一览表
特等奖:1项
渗透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体系与内容的研究
应用科学学院吴平赵雪丹黄筱玲邱宏丁红胜
一等奖:5项
1、多功能试验机卡具装卸车
应用科学学院马文江刘云许凤光陈章华董涌尚新春王建强2、准动态裂纹区力学性能试验台》的研制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林志崔新发白振亚王垚郝国建王海清3、多功能测试技术实验装置
机械工程学院闫晓强孙志辉程伟王再英范小芳4、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信息工程学院刘贺平鲁亿方张朝晖杨守功舒雄鹰李希胜5、日本理学D/MAX-RB X射线衍射仪数据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熊小涛李红
二等奖:8项
1、高温多轴非比例循环加载实验技术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建国王红缨王连庆2、多级围压下岩石三轴试验方法研究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张磊王宝学杨同3、数学实验多媒体教学平台
应用科学学院艾冬梅李艳晴张志刚范玉妹4、X射线衍射结构精细修正技术及其应用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刘桂荣邢献然林勤于然波5、NG-3型电子束蒸发源电源的改进
应用科学学院陈森吴平6、精密阻抗测量实验软件的开发
应用科学学院侯志坚李杰董军军秦良强潘礼庆7、无机化学实验考试改革
应用科学学院李文军杜凌董彬周花蕾刘世香8、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信息工程学院韩守梅刘蕴络姜燕钢
校实验技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2006年6月20日
一等奖:6项
1、冶金过程水模型及数值模拟系统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韩丽辉宋波冯根生包燕平王万军宋忠平
2、自动化专业实验平台建设
信息工程学院刘贺平徐银梅王尚君鲁亿方刘冀伟孙昌国
3、薄膜材料磁电阻效应测试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立锦于广华范铁军刘亚东
4、高温磁场真空退火炉的研制
应用科学学院侯志坚潘礼庆钱大益董军军吴平
邱宏丁红胜秦良强王俭王青松
5、综合性和设计性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机械工程学院童莉葛王立高婷郭美荣侴爱辉
6、工业设计专业数字化产品设计及创新能力培养实验体系
机械工程学院崔兴山陈键史铁军吕震光
二等奖:12项
1、机械制造柔性工艺实验教学系统
机械工程学院刘北英刘江狄春良黄明吉
2、基于虚拟仪器的非、准稳态导热系数综合实验台改造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申焱华俞洁刘伟黄夏旭罗海亮
3、经管学院实验教学用模拟证券交易所的建设
经济管理学院王立民杨健闫惠李建芳
4、实验轧钢机功能的开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德民孙建林刘希和
5、三元系液—液相图实验的革新
应用科学学院顾聪钱维兰袁文霞
6、新型纳米超顺磁材料VSM9600测试技术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乔祎张茂才张勇周寿增
7、AF无线听音智能播控系统
外国语学院赵永利张秋曼陈光蒲殷九胜
8、工程流体力学网络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机械工程学院刘向军郭美荣侴爱辉高婷夏德宏
9、金相显微镜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韩凌黄鹏马惠玲张丽娟刘文静邵东朗
10、CPITI—V型煤粉物理性能综合测试仪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冯根生宋忠平杜春荣韩丽辉
11、二维岩体位移模拟试验台的研制与应用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孙金海金爱兵张延凯王洛峰于正兴
12、板状试样疲劳试验夹具设计及应用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建国王红缨王连庆
校实验技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2008年5月2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