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高效课堂路径探析
[摘要]本文就怎样实现该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气氛到课后反思等几方面表达了实现和谐高效课堂需要具
备的条件。
实现历史高效课堂是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这样探讨高效历史课堂的路径就非常必要了。
[关键词]历史课堂高效
历史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纷繁复杂的史实,就是枯燥无味
的记忆,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对历史学习毫无兴趣。
这是我们历史教师们一直面对、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据课改关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历史新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探求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途径,构建创新性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中学历史高效课堂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每分每秒,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老师而言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
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
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历史文献、历史纪录片、影视剧、历史歌曲、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
就学生而言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
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小组内合作探究找
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第二、课堂气氛要轻松愉悦
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枯燥的历史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
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
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创设出引人人胜、妙趣横生的情境。
例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
”只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积极的课堂气氛主要体现为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谐融
洽的师生交往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第三、学习方式要多元化
高效课堂教学要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其切人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正如学者庞国维所说,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无论学生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只要能产生学的冲动,能围绕学习目标积极地投入、认真地参与、紧张地思维,就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历史、融人历史、感悟历史,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
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我们也可以将课堂放在教室之外的历史名迹前,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所以,无论学生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只要能产生学的冲动,能围绕学习目标积极地投入、认真地参与、紧张地思维,就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第四、课堂教学要务实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华而不实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
难怪有的教师会说,“公开课是做出来给听课的教师看的,平时上课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肯定得不到
保证。
”这话初听起来刺耳,但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第五、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有效
作业的布置必须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基于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有典型性和启发性,难度适中,有利于举一反三,不能盲目去布置作业,匆匆了事,作业批改结束后,一定要及时
讲评,反馈和总结。
第六、教学反思要有利于教学的提升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
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
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一观察分析一抽象的重新概括一积极有效的验证。
现代数学教学中,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数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
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
然形成的能力。
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师应把教学反思这一过程努力把握好,真正为提高课堂高效而努力。
总之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历史学是重要的人文学科,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单纯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否定,对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积极回应,是历史教学高效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扬小微现代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志军.课堂评价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杜,2002
[3]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枉,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