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_.pptx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_.pptx

系,相应的就产生什么类型的环境问题。在不同的生 产力发展阶段,人们对环境干扰的方式、程度、内容 和范围都有不同。这是环境问题具有阶段性的根源。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作为一种
既得力量的生产力,是人们全部历史的基础。”这是 环境问题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
由此也可以理解为:解决环境问题也具有历史阶 段性。
二、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
调节功能:环境属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能量交换、
环境功能
物质交换
服务功能:生命支持系统
文化功能:美的艺术和无限的科学规律
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
可再生资源
资源有限性:环境 = 资源
非再生资源
环境的主要特性 差异性(区域性):自然资源多样性能基础和保证
同前
青铜器 铁器 农业技术 农业资源(耕地、泼 水) 水力、风力 人口过剩、自然灾害 土壤侵蚀
工业社会 掠夺型利用不可再 生资源和环境 出生率:高—低 死亡率:高—低 高增长率 机器、电器 社会化生产 工业技术
自然资源(矿产、资 本资源)
石化能源 人口过剩、就业和老 化、资源短缺、生态 破坏、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类型 同废污染 电磁辐射 放射性污染 危险化学品 环境激素与荷尔蒙物质 电子产品废物污染
5、环境问题的实质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
四、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以人类为主 体,研究人类生存、繁衍与所需有关条件之间相 互关系的科学。 (科学研究的任务:认识、发现和利用)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广泛。其研究内容是 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 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 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 效应。
5、主要环境要素与人类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对人类起支撑作用 大气圈:提供生存空间及氧气 环境要素、作用 水圈:提供水资源 生物圈:提供生命保障资源(食物、自化、自解、自洁
作用) 土壤圈:生物生长的基础,协调环境因素
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和生存环境(物质功能) 环境对人类的两大作用
提供精神生活所需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源泉
3、环境类型: 自然环境:形成于 146 亿-140 亿年前
人工环境:有人类以来(200 万年)
环境类型按尺度划分
全球环境 区域环境 聚落环境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人类自身活动形成的物质 能量 精神文明 各种社会关系及其产生的作用
4、人与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可以认为人本身的自然和外部自然 以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有机体能够影响整个地球的状况 。 地球表面的化学组成决定了生命起源的环境条件。 生命的组成与宇宙的组成显著地相似(人体成分与地 球化学元素成分及并丰度相一致) 元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决定产生生命的地质化学界 中元素相对丰度的最终约束。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是地球 环境与地球生命长期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 产物。 人类仍然只能依赖和依托环境而生产、生活和生存。
“共产主义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 与此相联系的交往为前提的”。
第一部分 环境基础知识 一、 1、环境定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 种天然的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 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 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 景各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基本内涵 相对于某一类生命主体(群体或个体)周围的外 部条件的总和,包括主体的存在空间、维持生命 活动的能量和物质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直接 或间接因素。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是人区别 动物的标志,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区别于动 物的根本标志。”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 的总和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资料 的生产是人的第一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人的本质应从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看:人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社会活动四个方面是:物质生活的生产 新需要的产生 家庭 社会关系
表 1-1
发展方式
人口增长特征
主要技术手段
利用的主要资源 利用的主要能源 人口资源 环境问题 主导性产业活动 影响环境的空间 范围 持续的时间尺度
采集狩猎社会 依赖天然食物资 源 出生率:高 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低 石器、木器、原始 技术
天然食物
薪柴
食物短缺
采集、渔猎
个体、群体聚集地 百万年
农业社会 大规模开发农业资 源
工业
国家、国际
百年
知识社会 追求可持续的全 面发展 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 低增长、零增长
高新技术、清洁 技术、信息技术
人力、知识、资 本资源再生资 源、社会资源 混合型能源 就业问题、不可 再生资源耗竭、 全球环境问题 第三产业、信息 业等新兴产业
全球范围
十年
4、环境问题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
3、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发展(见表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发展决定分工的发展。分 工发展的不同阶段就是所有制的不同形式。一切历史 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之间的 矛盾。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的肉体存在的再生产方式, 而且是人的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因此: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李倦生
2004年3月
环境问题归要到底是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不当而引起的。研究环境问题离不开人类主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说: “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 造人。”在本讲座进入专业之前,让我们先了解 “人”的有关问题。
自然的
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绝对的)
人为的
稳定性(相对的):自我调节
危害作用的时滞性:污染、生态破坏具有时滞性
三、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
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 利效应。
生态破坏: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 2、两类环境问题
1、环境科学内涵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 寻求人类社会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相关主题